重慶漆器是中國四大漆器之一,被譽為“海內一絕”,有著傳統的“夾纻胎”、堆漆工藝、貼金、貼銀、分光、罩漆工藝、蛋殼鑲嵌工藝。重慶漆器高超的技藝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是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2008年重慶漆器髹飾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作為一種民間藝術,重慶漆藝是以天然大漆為主要原料,以手工制作為主,漆藝的研習者不但需要悟性高,較扎實的美術基礎,和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豐富的實踐經驗。要完整傳承整個工藝體系,在制作過程中需要靈活掌握重慶漆藝的特點,和三度(干度、濕度、溫度)和“三變”的特點。非數十人精心學習十年不可。因此,這種傳統工藝的傳承無法通過現代學校教育的方式有效進行,只能憑借師傅帶徒的方式在實踐中進行“口傳心授”。
重慶漆器髹飾技藝發(fā)展于秦漢,鼎盛于隋唐,延續(xù)至宋和明清時期,具有獨特的地方風格。重慶漆器制作種類繁多,主要包括透明漆、黑推光漆、厚料漆、明光漆等各種髹飾技藝,產品可按用途分為生活、娛樂、裝飾、旅游、收藏和兵器等六大類約數百個品種。其工藝復雜精巧,有制胎、髹漆、打磨等數十種,還有獨創(chuàng)的研磨彩繪、蛋殼鑲嵌、金銀粉分光等特殊技法。
由于社會的發(fā)展變異,漆器產品漸漸淡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加之重慶漆器髹飾技藝工藝復雜,工時長,成本高,經濟效益不顯著,目前這一古老的手工技藝已面臨失傳的危險,急需保護搶救。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漆器髹飾技藝(重慶漆器髹飾技藝)項目保護單位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重慶市文化行業(yè)特有工種職業(yè)技能鑒定站)評估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