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多年來高中升學率都在98%左右,上重點線比率均在50%以上。連續(xù)出了四名全省高考“狀元”, 10多人次獲得省高考單科狀元,先后有 40多人考入清華、北大。
學科競賽成績卓著:陳涵同學榮獲1992年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第一名;從 1996 年開始,黃舟、史虹、張俏薇和馬俏等多位同學在國際英語能力測試中獲中國賽區(qū)特等獎。2010年,麥德平同學在參加印尼亞太天文競賽獲銅獎。
“明志崇德,礪教篤學”作為江門一中的新校訓,以“發(fā)展教育”理念為基礎,分別從立世樹人與教學相長兩個層面展現(xiàn)了學校全體師生的精神風貌,既體現(xiàn)了21世紀教育的時代特色,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
“明志崇德”向全體師生提出了立世樹人的新要求。
“明志”語出諸葛亮的《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崇德”是華夏歷代承傳的民族精神?!兑捉洝吩唬骸暗貏堇?,君子厚德以載物”,意謂: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礪教篤學”體現(xiàn)21世紀“兩代人共同成長”的教育新理念。
“礪教”是一個教學互動的過程。常言道“能者為師”,師生關系在新世紀的定位必須體現(xiàn)“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理念;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教師更應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和與時俱進的精神立足于一方教壇,成為學生持續(xù)發(fā)展、終生學習的導師。 “篤學”是一個切實專心、孜孜以求,從而達到學問的博大精深、融會貫通的動態(tài)學習過程,它引導一中人關注自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健身”,師生攜手共創(chuàng)一個學習化的新型校園。
為師者,志、德越高越能給學子寬廣的天地,一任他們磨礪高飛的羽翼; 為學子,志、德越高越能在未來的世界,一展他們駕風御雨的才能 教者,用自己的學識發(fā)掘發(fā)揮學生的潛能; 學者,用自己的聰慧發(fā)展創(chuàng)造世界的奇跡。
江門一中新校址于2005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總投資1.6億多元,是一所全日制、全寄宿的學校,占地面積350畝,建筑面積近10萬平方米,新學年開學后,辦學規(guī)模比原校擴大了1倍。
新校區(qū)將采用全封閉式管理,學校專門成立宿舍管理委員會,實行崗位責任制,每棟宿舍設2名宿管員,男、女生樓各設兩名保安,設2名組長協(xié)調、監(jiān)督、檢查,確保嚴格按照《學生宿舍管理條例》管理宿舍;熟悉掌握學生居住分布情況,做好學生在宿舍內的日常生活指導、服務、教育、管理工作,尊重、關心、愛護學生。此外,醫(yī)生、水電維修工、保安、值班人員、司機、校外公安力量等都24小時待命。新校區(qū)的食堂總面積達7000多平方米。以安全性、規(guī)范性、專業(yè)化、標準化為原則,食堂硬件嚴格按照江門市衛(wèi)監(jiān)所設計要求建造,并按照江門市A類集體食堂標準進行管理。食堂的所有設施、設備完全按衛(wèi)監(jiān)所的要求去設計、采購。運動場面積占整個校園的三分之一,包括19個籃球場,10多個排球場,2個足球場,一個游泳池以及羽毛球、網球場等。3000多平方米的體育館,所有體育設施按示范性學校的標準去設計,給3000多個學生提供更為寬廣的活動空間。
抗戰(zhàn)勝利后,隨著工商業(yè)發(fā)展和人口增加,私立中學不斷開辦和發(fā)展。1946年以后,私立蓬江初級中學、私立緬香初級中學相繼開辦。1951年,江門從新會縣劃出置省轄市,市人民政府接管合并蓬江中學和緬香中學兩所私立學校,組建成江門市第一中學,定址于紫茶路黃家祠,首設高中部。(原新會縣立第二中學改稱江門市第二中學)1953年,江門二中被取消建置,人員并入江門一中。江門一中遷往螃蟹山原二中校址,后擴建至狗山,即蓬萊山。(1956年,江門二中復設,人員從江門一中分出,校址設在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