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是山東影視集團有限公司、中共臨沂市委宣傳部及山東電影電視劇制作中心共同出品的戰(zhàn)爭題材電視劇,由管虎執(zhí)導,遲蓬、孟霞、馬少驊及王藝禪共同主演。
該劇該劇以主人公于寶珍一家人的經(jīng)歷為主線,反映了革命戰(zhàn)爭年代沂蒙人民參軍參戰(zhàn)、擁軍支前,無私奉獻的感人事跡。
該劇2009年11月27日于中央八套首播。
遲蓬 飾 于寶珍
馬少驊 飾 李忠厚
沙景昌 飾 李忠奉
孟霞 飾 心甜
王藝禪 飾 心愛
鄭奇 飾 李繼長
趙錦燾 飾 李繼成
王晶 飾 羅寧
孫志敏 飾 忠厚母
馮海煜 飾 李月
演員遲蓬
于寶珍,千萬沂蒙婦女的代表,在抗日的時期,將家里的人一個個送上戰(zhàn)場,在家里把持著家務,還成為了婦救會主任,扛起了抗日的大旗,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解放,她犧牲了自己的一切。她身上有女性的光輝,于寶珍是一位對敵人懷有刻骨仇恨,對親人懷有真情摯愛,對革命無私奉獻的母親。
演員馬少驊
李忠厚在老婆于寶珍這個性格直爽的巾幗女英雄面前是個老落后,但他身體里的那種中國男子的沉穩(wěn)以及家庭觀念的保守也同樣造就了他另一種堅強的性格。本想安心過太平日子的他卻最終被戰(zhàn)爭打破了寧靜。為了國家民族大義拿起武器加入了戰(zhàn)爭,在運送最后一批傷員路上,被炮彈炸死時,嘴中還念叨這太平日子,是個有責任的大男人。
演員馮海煜
是一個性格非常倔強的女人,在抗戰(zhàn)前期,其還沒有參加抗敵。但隨著自己思想覺悟的提高,慢慢開始轉變?yōu)榱艘幻刹俊R卜e極的加入到了抗敵的大軍中。并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讓革命的思想傳遞到每一個老百姓心中。
演員鄭奇
李家長子,作為家中的長子,他沒有為家中的事物操心,反倒是整天講村中的進步青年聚集在家中,給大家講什么是革命,共產(chǎn)黨是怎樣的組織,后來更是為了此事和父親大吵一架。李繼長將自己的革命戰(zhàn)線由后方轉移到了前線,身先士卒的投入到革命當中。
演員孟霞
繼成媳婦,心甜在婆婆于寶珍的帶領下入黨,。因為忙于婦救會工作過度勞累而流產(chǎn),后來為了撫養(yǎng)八路軍的孩子狠心給自己的孩子斷了奶。一件件感人的事跡充分展現(xiàn)了沂蒙紅嫂支持前線的革命精神。
演員趙錦燾
李家二兒子,英勇果敢,有膽有謀,他組織向往革命的進步青年,傳頌革命思想;身先士卒,抗戰(zhàn)在前,數(shù)次路過家門不入,最終病重還鄉(xiāng)。
演員沙景昌
李氏族長,是個處于雙重夾縫中的人物,一面是自己當國民黨的兒子仇視共產(chǎn)黨,一面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積極抗日的戰(zhàn)斗精神,在國家民族危亡之際,李忠奉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與抗日的人民站在同一條戰(zhàn)線上。
演員來喜
村里的“二流子”,不干活,混吃混喝,卻在鬼子屠刀下不屈不撓,在鬼子刺刀下寧可一頭撞死也不開口招出埋糧處。
1938年的秋天,在沂蒙山深處一個叫馬牧池的小山村里,于大娘和丈夫李忠厚帶著一家人正操辦著二兒子繼成的婚禮。看著幸福的小兩口,于大娘的大兒媳“他大嫂”不禁想起了自己當年新婚之夜丈夫李繼長逃婚而去。村里的二流子二孬跑來告訴大家來兵了,村里人驚慌失措的跑到了山溝里藏了起來。等兵都走了以后,大伙回到村里,發(fā)現(xiàn)村子竟然不僅沒被洗劫,街道還被打掃干凈,有的家里還留了現(xiàn)大洋作補償,原來是八路軍為了抗日挺進沂蒙山。鬼子真的來了,村里人都藏到了后山里。于大娘的三女兒三妮被日本鬼子強暴后殘忍地殺害,村里李繼財?shù)南眿D也被鬼子禍害而跳崖自殺。憤怒的村民打死了一個掉隊的鬼子。村長李大頭帶著大家商量著怎么抗擊鬼子的報復,地主李忠奉家的大兒子從國民黨部隊回來探親,李大頭懇請他幫著找國軍,吃了閉門羹。李大頭們一面做好誓死抵抗的準備,一面派李繼成和繼善分頭去找八路軍和國民黨軍隊搬救兵。
為了防止亡村滅種,村子里的年輕人都被趕上了山,其他人用土槍土炮武裝起來,紛紛跑到村邊的土圍子自己的崗位上。鬼子和偽軍幾百人開始進攻了,村民們在村長李大頭的率領下奮勇抗擊著裝備精良武裝到牙齒的鬼子們,死傷慘重,出去搬救兵的李繼財被國民黨軍隊抓了壯丁,而李繼成不僅找到了八路軍,還遇到了多年不見的大哥李繼長。圍子破了,村民拼命抵抗鬼子的屠殺,鬼子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八路軍派出一個排的兵力,調虎離山,鬼子丟下一百多具尸體倉皇撤退了。村民們埋葬了親人,也把鬼子的尸體火化了。李忠奉把鬼子的骨灰送到了鬼子占據(jù)的縣城,李忠奉的大哥李忠歧謊稱是八路軍主力重創(chuàng)的日軍,鬼子才沒有報復村子。八路軍回去后,于大娘的大兒子李繼長和妻子羅寧一起被派回村里開展群眾工作,面對只見過一面就逃走的丈夫和丈夫新娶的妻子,大嫂心里有種說不的苦。羅寧被他大嫂的寬厚感動,成了好姐妹。李繼長鼓勵大家參加革命,繼承繼善都入了黨,于大娘很受震動,陳同給一直沒名字的于大娘取名于寶珍。陳同說服李忠奉當了村長敷衍鬼子,繼善和繼成組織民兵,于寶珍拉著自己的兒媳和女兒一起動員、組織村里的婦女成立了婦救會。李繼周回村搜捕李繼長,李忠奉趕來阻止。經(jīng)過考察,在陳同的介紹下,于寶珍終于入了黨。鬼子來搶糧食,繼承等人配合八路軍搶回了糧食,繼成媳婦也想入黨,發(fā)現(xiàn)介紹人竟是自己的丈夫。于寶珍認他大嫂做了女兒并取名心愛,給二媳婦取名心甜。繼成帶領民兵配合繼長指揮的八路軍端掉了鬼子炮樓,李忠厚抗著門板跟著于寶珍組織的婦救會一起救助傷員。戰(zhàn)斗勝利了,繼成被派去學習,羅榮桓住到了于寶珍家里養(yǎng)傷,于寶珍悉心照料。八路軍紀律嚴明,深受百姓愛戴。
1941年,繼長組織村民開參議會,選舉于寶珍和李忠奉到青駝寺開山東省戰(zhàn)時工委會選舉大會。因為忙于婦救會工作,心甜流產(chǎn)。媒婆給二妮說婆家,是鄰村的木匠栓柱家,二妮不從,被關了起來。正在這時候,抗大分校的學員們來了,其中有不少女兵。這些女兵的出現(xiàn),徹底改變了村里女人們的生活。二妮遇到了夏陽,夏陽對愛情和自由的執(zhí)著追求更加堅定了二妮反抗包辦婚姻的決心。二妮自己改名為李陽,參加了識字班,在夏陽的支持下去區(qū)里學習,在那里李陽不僅接受了新的思想,還遇到了改變命運的人孟奎。孟奎來識字班上課,于寶珍偷偷地讓孟奎教他認字。夏陽和陳同的婚禮上,于寶珍把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寫的兩個字“夏陽”作為結婚禮物送給了他們。李陽對孟奎的感情越深越不肯出嫁,婆家來送彩禮了,還有很多日本糖果,于寶珍才知道栓柱在給日本人干活,于寶珍很堅決地退了婚。大妮在婆婆家天天挨打,在妹妹李陽的鼓勵下參加了識字班并改名為李月。在識字班里,生活得一直很痛苦的大妮臉上露出了笑容,但丈夫孫旺在婆婆的挑唆下還是打不離手,雖然心疼女兒,但愛面子思想還很受舊的于寶珍又逼著女兒回婆家,李月逃走了。繼長和羅寧的孩子被在區(qū)婦救會工作的李月送了回來,心愛向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著繼長的孩子。八路軍醫(yī)院帶著一批傷員進駐馬牧池村,部分傷員被接到村民家里養(yǎng)傷。陳同和夏陽也回到了村里,但他們帶來了一個壞消息,繼長和羅寧被李繼周抓住,后又落到了鬼子手里。部隊請李忠奉幫忙找給鬼子當翻譯的弟弟李忠歧搭救。經(jīng)過愛國的陳老先生等人周旋,日軍同意釋放繼長和羅寧,但前提是他們要登報聲明投降,繼長和羅寧言辭拒絕,最后英勇就義,于寶珍把二人的靈?E囚在了后院里,發(fā)誓鬼子一天不打跑,一天不為兒子兒媳下葬。
十幾個八路軍干部的孩子送到村里,于寶珍把孩子分散到各家去,給女人們撫養(yǎng),自己家里也留了兩個,一個三歲的男孩給了心愛,一個剛出生不久、名叫黎明的嬰兒給了心甜。心甜一狠心給自己剛出生不久的牛牛斷了奶,而男孩沂生成了心愛另一個心肝寶貝。沂生生病,心愛抱著沂生找部隊的醫(yī)院治療。沂生的親生父母許部長夫婦覺得兒子已經(jīng)不行了,讓醫(yī)院別再為他浪費部隊的藥了。部隊要出發(fā),許部長夫婦狠狠心走了。醫(yī)生也放棄了治療,心愛怎么也不舍得放棄,把藥噙在自己嘴里,嘴對嘴給孩子喂,晚上一夜一夜地守在孩子身旁。奇跡出現(xiàn)了,沂生活了過來。1941年,日寇對沂蒙根據(jù)地實行大掃蕩,形勢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部隊終于要轉移了,一大批來不及帶走的軍糧和軍事物質要藏在村里,有些傷員也要掩護在村里,要藏起來的還有一條用來給傷員養(yǎng)身體的荷蘭奶牛。鬼子就進村了,除了要糧和八路軍的傷兵,他們要老百姓把八路的孩子交出來。為了保住八路軍的孩子沂生,心愛眼睛盯著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當成親骨肉的寧兒,卻把沂生領了回來,接著,她就一下子昏死過去。鬼子要把寧兒帶走,被劉黑七的土匪伏擊,寧寧也落在了土匪手里,劉黑七索要一千塊大洋贖金,但知曉事情原委后,劉黑七親自把寧寧送了回來。
抗大分校的劉老師在于寶珍家掩護下來養(yǎng)傷,傷好后,答應革命勝利后一定來看望她。李月把一位首長帶到丈夫孫旺挖的一個山洞里養(yǎng)傷,為了給首長治病,李月情急之下去了婆婆家求援。李月和婆婆家重新相處,認識了婆婆和孫旺的樸實和善良,為了掩護首長,婆婆犧牲。孫旺用小推車把傷好后的首長推到了部隊,自己也參加了八路軍。為了給被捕的鐘慧送信,李繼存被鬼子抓走。夏陽被捕,李陽去監(jiān)獄探望,夏陽壯烈犧牲,李陽為她辦完后事去找八路軍,卻發(fā)現(xiàn)夏陽的丈夫陳同也犧牲了。在部隊,李陽遇到了孟奎,順利把部隊帶離了險境。鬼子又來掃蕩,二孬不堪受辱撞樹身亡,李忠奉在給鬼子吃得粥里下毒毒死了鬼子,也獻出了全家的生命。忠厚、繼善帶著村民去給八路軍送糧,寧肯餓死也不愿動一粒糧食。李繼周的國民黨部隊被鬼子包圍,彈盡糧絕之際被八路軍解圍。李繼周受傷,于寶珍和忠厚以德報怨,找部隊醫(yī)院故給他治好傷后藏在了自己家里。李陽帶領二十多個戰(zhàn)士掩護大部隊轉移,孟奎跳崖,李陽被俘。在鬼子據(jù)點修牢房的栓柱救出了李陽。李陽很愧疚,傷好后去找栓柱發(fā)現(xiàn)拴住和母親都遇害了。鬼子來搜山,覺醒了的繼周孤身一人殺死十幾個鬼子后壯烈殉國。八路牛被發(fā)現(xiàn)了,為了引開鬼子,老四把刀插到了平日連鞭子都不舍得抽一下的自家牛的脖子里,牛拽著老四狂奔而死,八路牛被保住了,老四被全村人隆重地下葬。
八路軍回來了,寄養(yǎng)在老鄉(xiāng)家里的孩子們都被接走了,心愛和村里的婦女們都很難過。村里很多參軍的年輕人都回來了,唯獨不見繼成。1945年山東省政府成立。馬牧池村選舉村長,于寶珍沒選上,埋怨忠厚把票投給了繼善??箲?zhàn)勝利了,到處是歡慶勝利的人群。于寶珍和忠厚準備等繼成回來就把過世的繼長、羅寧和三妮安葬,這時國民黨軍隊進攻沂蒙山解放區(qū),繼成還沒有進家門就接到了歸隊的命令。1946年,內戰(zhàn)全面爆發(fā)。于寶珍帶領村里的男女老幼積極擁軍支前,女人們不分日夜攤煎餅、做軍鞋、搓麻線,準備糧草。一支部隊要過河執(zhí)行緊急戰(zhàn)斗任務,心甜心愛和村里識字班的幾十個女孩跳下冰冷的河里,用肩膀擔著門板搭起一座火線橋。孟良崮戰(zhàn)役勝利,解放軍大舉南下,需要大量的民工支前,沂蒙山根據(jù)地可謂是最后一把米,當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上戰(zhàn)場。忠厚推起了他的小推車要上前線,眼見得解放軍成千上萬只小船過了長江,忠厚老淚縱橫,他終于理解了他的兒子們?yōu)槭裁辞案昂罄^,忠厚死在渡戰(zhàn)役結束的那一刻。新中國終于建立了,李陽回到了村里,于寶珍決定為家里死去的親人們下葬。
作為戰(zhàn)斗英雄專業(yè)的孫旺和李月拒絕了鄉(xiāng)里給他們安排的工作,雙雙去了烈士陵園,他們想守著這些犧牲的戰(zhàn)友渡過他們平凡的一生。李陽終于在榮軍醫(yī)院找到了傷殘的孟奎,用板車拉回了家。繼成寄來了離婚協(xié)議書。沂生和寧寧一塊被許部長接走了。時間到了文革時期。外地干部來于寶珍家調查以前在家養(yǎng)過傷的劉老師,雖然對他的忘恩負義很生氣,于寶珍還是給他出了證明。已經(jīng)病入膏肓的繼成回到了家,心甜接納了他,最后死在心甜的懷里。時間到了現(xiàn)在。一位須發(fā)皆白的老將軍來尋找并探望自己當年的救命恩人。于寶珍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了百歲,神智已經(jīng)有些不清楚。但一聽外面來人了,就吩咐心甜殺雞。老將軍仔細辯認了半天,于寶珍仍然不是他要找的人。老將軍在沂蒙山轉了好幾天,到底也沒找到他想找的人。臨走的時候,他把畢生的積蓄捐獻給沂蒙山,建了一所希望小學。老將軍沒找到他想找的人,但見到了很多和他的恩人一樣的人。他們就是普普通通的沂蒙山人,是中國最底層最平凡的老百姓。于寶珍死了,全村人正給她隆重地下葬。將軍注視著送葬的隊伍,向著那隊伍行了個莊嚴的軍禮。
出品人 趙順亮、王漢平、鄒易儒
制作人 晉亮、趙云聲、鄒易儒
導演 管虎
攝影 唐平、宋明雷、柳毅
道具 周曉丹
燈光 花貴臣、趙強
錄音 高宇光
場記 張虹穎、丁雷
年份 獎項 劇集/演員 提名/獲獎
2010年 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yōu)秀電視劇獎 沂蒙 獲獎
2010年 第三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榮譽獎 沂蒙 獲獎
2011年 第28屆飛天獎電視劇一等獎 沂蒙 獲獎
第28屆飛天獎優(yōu)秀導演獎 管虎 獲獎
第28屆飛天獎優(yōu)秀編劇獎 趙冬苓 獲獎
《沂蒙》重建的"沂蒙精神"更彰顯了對歷史的充分尊重。沂蒙人作為被表現(xiàn)的主體,真實可信,并且讓人感到親切。導演管虎利用平靜的敘事手法,支撐起的不但是沂蒙一家人的時代命運,更兼具了沂蒙人骨子里熱忱的情感與靈魂。劇中豐富的細節(jié)描繪,如人物的語言,穿著,飲食等細致入微的人文關懷,表明了導演對制作影視劇嚴肅認真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豐富的用以描述細節(jié)的鏡頭,也為觀眾提供了多元的審美空間。(新浪評)
《沂蒙》以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一個普通的沂蒙山區(qū)家庭為故事著眼點,將歷史事件與個人命運緊密結合,通過一系列生動曲折的故事,塑造了于寶珍、李忠厚、心愛、心甜、李陽等一系列個性鮮明、生動真實的老區(qū)人民形象,展現(xiàn)了革命火種被廣泛接受并深入人心的過程,用普通沂蒙人的樸實、善良和大義忠實詮釋了沂蒙精神。全劇主題深刻積極,人物形象豐富生動,戲劇沖突復雜激烈,細節(jié)充滿生活質感。(新浪、網(wǎng)易評)
《沂蒙》將抗日戰(zhàn)爭時代的沂蒙山地區(qū)原貌還原出來,從取景、演員到語言的選擇上都極大地尊重了現(xiàn)實,觀眾在劇中看到的是低矮的小山村,土色的磚墻和深灰色的遠山、土里土氣的山里人,聽到的是蹩腳的普通話和臨沂方言,以及人物帶有時代特色的表達。這些細化的外部一點一點滲透到人物內心深處,將每個角色包裝成地地道道的抗戰(zhàn)時期鄉(xiāng)土農(nóng)民,讓他們有了支撐沂蒙精神的堅實臂膀。(網(wǎng)易評)
《沂蒙》成功地塑造了馬牧池村普通村民的群體英雄譜系。在民族矛盾尖銳的歷史時刻,馬牧池村的人民,都在抗日救亡的民族解放中,表現(xiàn)了一個中國人所具有的民族氣節(jié),特別是過去被當作反面人物予以影像表現(xiàn)的地主以及國民黨軍官,也一改過去簡單的表現(xiàn)手法,通過對歷史真實的還原,表現(xiàn)了蘊含在民間的那種一往無前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使得那段已經(jīng)被塵封的歷史真實獲得了真切的還原,凸顯了在中國社會發(fā)展中經(jīng)常為人們所忽視的民間力量。對歷史規(guī)律的切近,還體現(xiàn)在共產(chǎn)黨對生命個體命運的深刻影響和改變上。如果沒有共產(chǎn)黨進入,馬牧池村的村民盡管會有抗日的義舉,但支配人們思想的還是既有的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而《沂蒙》則深刻地反映出了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生命個體覺醒的艱難路程,這相比于既往電視劇或者文學作品里所反映的農(nóng)民政治上的翻身,要深刻得多。(新浪評)
1.為了讓片子更有真實感,管虎在拍攝的時候啟用的演員全部來自山東,而且對白也都是用山東方言,但是在央視播出后卻被全部改成了普通話對白。
2.王藝禪為了出演該劇她每天暴曬并特意找朋友苦練了一些日常的山東方言,對導演謊稱自己是山東人,“蒙混過關”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角色。
3.在拍攝前的6個月,管虎就在村里安營扎寨,一有空就主動去找當?shù)氐拇迕駛?,其中也包?0歲的老人們,聽他們講述故事、回顧歷史。
4.《沂蒙》開拍前半個月,王藝禪就來到當?shù)伢w驗生活,每天穿著戲中服裝下地和老鄉(xiāng)一起干活。頂著烈日,王藝禪向老鄉(xiāng)學習鋤地、掰玉米,最多的時候,王藝禪一天掰了8畝的玉米,簡直成了“勞動模范”。
5.在拍攝《沂蒙》劇時,馬少驊發(fā)起了高燒,連續(xù)多日高燒不退,這期間他就當一般感冒處理,依然堅持拍戲。發(fā)燒四五天后,馬少驊的臉和身上腫了起來,他感覺堅持不下去了,才到醫(yī)院檢查。
6.在殺青的那一天,馬牧池常山莊的村民,每家送給了王藝禪一雙親手繡制的繡花鞋墊,最后一數(shù),竟然一共有236雙。
7.在《沂蒙》里王藝禪要從19歲演到50多歲,年齡跨度比較大。為了讓年輕和老年從體態(tài)上就有所區(qū)別,王藝禪整整吃胖了近30斤。
編劇趙冬玲為了追求更加真實的故事情節(jié),走遍沂蒙山區(qū)進行親身采訪,而《沂蒙》的拍攝工作也獲得了當?shù)卣腿嗣竦闹С?,為了配合劇組的拍攝,政府動員當?shù)厝嗣襁w出,并打造了一系列還原真實的場景。
在《沂蒙》中,管虎沒有選擇觀眾所熟悉的任何一位一線演員,而是啟用那些剛剛走出藝術院校沒有多久的陌生面孔,這也是一次大膽的挑戰(zhàn)與嘗試,用管虎自己的話來說,他正是想要利用這種方式來追求真實的再現(xiàn),營造一種紀錄片式的氛圍,因而電影中的男女主角皆穿著邋遢的服裝,臉上掛著淳樸的美麗與哀愁,細到指甲縫里、牙齒之間。管虎導演更要求所有的演員都不準洗頭,最多只能用肥皂,要做到“放在農(nóng)民堆里也認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