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五首》是北宋詩人秦觀創(chuàng)作的一組七言絕句。這是一組春日景物詩,第一首寫作者的心情之愉悅;第二首寫一夜春雨后的迷人景色;第三首寫作者的懶散閑適情態(tài)宛然可見;第四首寫清明時節(jié)的家居生活;第五首是自喻自慰之語,言自己踏實工作,有所成就。這組詩筆調(diào)輕松,極富情致,語言明麗流暢,寫景如畫,摹物工細(xì),風(fēng)格柔婉,逸趣橫生。
春日五首
其一
幅巾1投曉入西園2,春動林塘物物鮮。
卻憩小庭才日出,海棠花發(fā)麝香3眠。
其二
一夕輕雷落萬絲4,霽光5浮瓦6碧參差7。
有情芍藥8含春淚9,無力薔薇臥曉枝。
其三
夾衣新著倦琴書,散策10池塘返照初。
翠碧11黃鸝相續(xù)去,荇絲12深處見游魚。
其四
春禽葉底引圓吭13,臨罷黃庭14日正長。
滿院柳花15寒食16后,旋鉆新火17爇18爐香。
其五
金屋舊題19煩乙子20,蜜脾21新采賴蜂臣22。
蜻蜓蛺蝶無情思,隨例顛忙過一春。
1.幅巾:古代男子用絹一幅束頭發(fā),一種表示儒雅的裝束,不著冠。
2.西園:指汴京順天門外的金明池,亦稱西池。
3.麝(shè)香:指麝,亦稱“香獐”,其分泌的麝香可作藥用,可作香料。
4.萬絲:雨絲。絲,喻雨。
5.霽(jì)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陽光。霽,雨后放晴。
6.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7.參差:指瓦片的層疊。
8.芍藥:一種草本植物,這里指芍藥花。
9.春淚:指雨后芍藥上的水珠。
10.散策:策杖散步。
11.翠碧:鳥名,其羽毛是翠碧色。
12.荇絲:即荇菜,一種多年生水草。
13.引匱吭:形容鳴聲圓潤。
14.黃庭:道經(jīng)名。此指《黃庭經(jīng)法帖》。
15.柳花:柳絮。
16.寒食:節(jié)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說清明前兩天),古時是日禁火寒食。
17.鉆新火:鉆木取火。此指清明節(jié)取新火。
18.爇(ruò):點燃。
19.金屋舊題:指皇宮藏書中的舊籍。
20.乙子:圖書分類名稱。《舊唐書·經(jīng)籍志》“四部者,甲乙丙丁之次也。甲部為經(jīng),乙部為史,丙部為子,丁部為集?!?/p>
21.蜜脾(pí):蜜蜂營造連片巢房,釀蜜其中,其形如脾,因稱蜜脾。
22.蜂臣:與蜂皇相對,指采蜜的工蜂。
其一
早晨打扮得很瀟灑來到西園賞春,在春風(fēng)的拂動下,林木池水,處處都顯得生機勃勃。
走累了,退到小庭上休息一會兒,這時才剛剛?cè)粘觯灰姾L幕ㄊ㈤_,麝獸還在那里打瞌睡。
其二
綿綿春雨,伴著輕微的雷聲,飄灑了一夜,一輪紅日升起在東方,投射在房頂層層琉璃瓦上蒼翠欲滴。
小園里芍藥花含情脈脈,花瓣上飽噙著隔夜的雨珠兒,薔薇花伸出了嫩枝,是那么地嬌慵無力。
其三
穿著新做成的夾衣,在春日有些困倦,懶得再彈琴看書,因春困而策杖散步在池塘周圍,這時太陽才剛剛照到池面上,反射著光芒。
自己在池水周圍散步,翠碧鳥和黃鸝受驚而起,相繼飛去,自己只得低頭觀賞在薦絲深處穿來穿去的游魚。
其四
在屋內(nèi)聽到傳來的鳥鳴聲,圓亮有力,臨摹完王羲之的黃庭法帖,正是太陽當(dāng)空,還是走出戶外散步去。
此時正是寒食節(jié)后,滿院柳絮飛揚,家人忙著鉆木取火,點燃火爐,院子里飄蕩著木火的香氣。
其五
每天校對黃本書籍,令人有些厭煩,自己正如工蜂一樣,每天在書房里辛勤校對。
細(xì)細(xì)想來,蜻蜓和蝴蝶與工蜂比起來,該是沒有什么意思了,它們也跟著顛忙了一生,結(jié)果一事無成,不像工蜂那樣留給人們甜蜜。
這五首詩為一完整的組詩,是秦觀于元祐年間(1086~1094年)在京師供職秘書省校對黃本書籍時所作。這組詩也并非同作于一朝或一夕,而是隨時有感而發(fā),信口吟出,隨手拈來,同為春時所寫,故曰“春日五首”。
秦觀(1049~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江蘇高郵縣)人。北宋詞人,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合稱“蘇門四學(xué)士”。元豐八年(1085年)進(jìn)士,初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1086~1094年)初蘇軾薦為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哲宗時“新黨”執(zhí)政,被貶為監(jiān)處州酒稅,徏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其散文長于議論。生平詳見《宋史》卷四四四。有《淮海集》。
詩中描寫的春色春景,表現(xiàn)了作者一時一地的情思,或有所聞,或有所見,或有所喻,都寫得工麗奇巧,悅?cè)硕俊?/p>
第一首寫詩人曉游西園的情景,詩人幅巾便裝,瀟灑出游,處處春動,物物鮮麗,而詩人的心情也格外閑逸、輕快。
第二首詩是歷代詩評家爭議最多的一首詩,寫雨后春景。雨后庭院,晨霧薄籠,碧瓦晶瑩,春光明媚;芍藥帶雨含淚,脈脈含情,薔薇靜臥枝蔓,嬌艷嫵媚。這里有近景有遠(yuǎn)景,有動有靜,有情有姿,隨意點染,參差錯落。全詩運思綿密,描摹傳神,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十分惹人喜愛。詩人捕捉到春雨“萬絲”的特征,把鏡頭的焦點對準(zhǔn)了庭院一角,攝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曉日的精巧畫面。通過對偶形式,擬人手法,襯托庭院的華麗,描繪了芍藥和薔薇百媚千嬌的情態(tài)。芍藥亭亭玉立、薔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淚”之態(tài)、“無力臥”之狀。因其體物入微,情致蘊藉,通篇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界景物、現(xiàn)象敏銳的觀察力、感受力和攝取力、表現(xiàn)力。在意境上以“春愁”統(tǒng)攝全篇,雖不露一“愁”字,但可從芍藥、薔薇的情態(tài)中領(lǐng)悟,又曲折體現(xiàn)了詩人由于宦途艱險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好雨知時節(jié)”,在一夕隱隱春雷的召喚下,它“隨風(fēng)潛入夜”,它“潤物細(xì)無聲”。雷是“輕”的,雨如“絲”般,春雨的特色詩人只用兩個字就揭示出來了。那碧綠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凈凈,晶瑩剔透,猶如翡翠,瓦上還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輝映下,浮光閃閃,鮮艷奪目,令人心曠神怡——這是第二句所寫的美。
最妙的是后兩句,詩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對仗,確實是美不勝收。李白筆下“一枝紅艷露凝香”,白居易筆下剛出浴的“侍兒扶起嬌無力”的楊妃,和第三句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雨后的牡丹,猶如多情的少女,淚光閃閃,含情脈脈。最后一句令人想起《紅樓夢·史湘云醉眠芍藥銦》那段描寫:湘云“業(yè)經(jīng)香夢沈酣,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边@醉臥中渾身灑滿落花的史湘云,情思綿綿,百媚千嬌,多像“無力薔薇臥曉枝”。
第三首寫詩人讀書之余策杖散步所見林池春景,鳥聲悅耳,游魚自樂,詩人原本倦怠的心情也煥然一新。
第四首寫京城寒食節(jié)后的市井風(fēng)情,一掃暮春時節(jié)的凄涼與傷感,既抒寫了詩人閑雅自適的生活情趣,也表現(xiàn)了平常而世俗的京都生活。
第五首作者以工蜂自喻,言蜜蜂釀蜜的巢房依賴于辛勤勞作的工蜂,自已正如這工蜂一樣。這里作者自喻自慰,言自己踏實工作,有所成就。
至于藝術(shù)表現(xiàn),前四首詩大體上語言都比較明麗流暢,寫景如畫,摹物工細(xì),而情思含蘊,風(fēng)格柔婉。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一八引《雪浪齋日記》云:“少游詩甚麗,如……‘海棠花發(fā)麝香眠’……之句是也。”這里說秦觀“詩甚麗”,舉的就是第一首中的末句,這句詩語言較為濃麗,充滿香艷的色澤,一定程度地沖淡了整首詩清麗的意境。在這幾首詩中,藝術(shù)成就最高、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曾經(jīng)引起爭議的還是第二首。
山東社會科學(xué)院《東岳論叢》雜志主編賈炳棣《唐宋詩詞三十家·李清照秦觀詩詞精選》:這是一組春日景物詩,筆調(diào)輕松,極富情致,逸趣橫生。
深圳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劉尊明《秦觀集》:這里選錄的是前四首。這四首之間內(nèi)容上并無必然的邏輯聯(lián)系和層次關(guān)系,大抵一首寫一時或一地的風(fēng)景與情思,聯(lián)綴起來,則組成了一幅風(fēng)景清雅、情趣盎然的京師春意畫卷。
其二
金·元好問《論詩絕句》:“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