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自廣陵》是宋代詩人秦觀的作品之一。詩描寫詩人自廣陵返回高郵家鄉(xiāng)途中所見。詩中分寫水鳥兩種不同景象:前三句寫鳥兒怡然自得,與行人相安而處的情形?!白韵嘁馈?、“戲落暉”、“都不起”分別形象地刻畫了水鳥的不同神態(tài),表現(xiàn)它們的安寧自在。末一句則轉靜為動,將水鳥驚起紛飛的景象有聲有色地表現(xiàn)出來,神態(tài)宛然如見,情景生動如畫。
還自廣陵①
天寒水鳥自相依,十百為群戲落暉②。
過盡行人都不起,忽聞冰響一齊飛③。
①廣陵:即揚州。還自廣陵:作者從廣陵返回高郵老家。
②戲落暉:在落日的余暉里嬉戲。
③冰響:冰將裂時發(fā)出的響聲。
天氣寒冷,水鳥在江邊相親相依;它們十百成群,在落日的余暉中快樂地嬉戲。
行人在它們身邊來來往往,它們一點也不當一回事;忽然聽到水中冰響,一齊起飛,撲騰著雙翅。
該詩的具體創(chuàng)作年份未知,可能寫于秦觀自廣陵回家鄉(xiāng)高郵的途中。回家途中,秦觀發(fā)現(xiàn)水鳥在江邊嬉戲這一景象,因而寫下了這首詩。
秦觀(1049—1100年),字少游,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人。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曾任太學博士,兼國史館編修官等職。在新舊兩黨斗爭中,他連遭打擊,被貶謫到遙遠的西南,死于放還途中一秦觀以詞出名,也能詩:他是蘇軾的學生,蘇門四學士之一,但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卻自辟蹊經。詩的修辭精致纖巧,詞以婉約著稱。有《淮海集》。
“天寒水鳥自相依,十百為群戲落暉”,開頭兩句既自然清新,又生動傳神?!耙馈?、“戲”二字,把水鳥天真爛漫之姿,表現(xiàn)得真是惟妙惟肖。它們仿佛不是一群鳥,而是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在相戲打鬧。晚霞撫摸著它們,它們也正在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給它們安排的和諧、安逸、自由的生活,這種物物相親的情景,令人羨慕神往。
這兩句的藝術技巧是相當嫻熟的。“寒”有冷意,“相依”是靜態(tài),這是一幅表現(xiàn)靜態(tài)美的畫面;“戲”是動態(tài),“落暉”卻有暖意,這又是一幅表現(xiàn)動態(tài)美的畫面。但這二者又不是割裂的而是渾然一體的。一部分水鳥在“自相依”,另一部分水鳥卻在“十百為群”地嬉戲,這種合而有分,分而有合的狀態(tài),這種動靜相宜的情調,正是自然界每時每刻所呈現(xiàn)的生動而實在的面貌。這一組畫面是采用白描手法,點出了早春時令、晚霞中水鳥的安閑。
“過盡行人都不起,忽聞水響一齊飛”,這是精彩傳神之筆。從形式上看,第三句是前兩句的承續(xù),但又是為第四句蓄勢,“不起”,正是為“起”作準備的。從表現(xiàn)水鳥的動勢上看;詩人是有意按照由安靜到微動(“戲落暉”)再到喧動(“一齊飛”)的順序步步演進的;從所表現(xiàn)的聲音的頻率上看,則是按照由靜場(“自相依”)到輕響(“戲落暉”)再到驟響(“冰響一齊飛”)的層次把音階步步增高的。動態(tài)和聲態(tài)同步進行,絲絲入扣,配合默契。最后,在第四句融為一體,把全詩的意境推向高潮。
意境上看,前面描繪出落暉,后面沖飛入天,融人晚霞,更為壯美。這里,既有繪畫美,又有色彩美,更因群鳥齊飛,呱呱亂叫,傳送出聲態(tài)美。真是景象飛動,詩趣盎然。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吳功正《山水詩注析》:山水詩除以情景相生見長外,還得有味,有趣味。水鳥哄飛,是常見景,但秦觀這首詩寫得聲色兼?zhèn)?、生趣盎然,非常巧妙地寫出春的信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