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早期詞作。此詞以白描手法寫了熏香、花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時代的事物,借以抒發(fā)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寫春光駘蕩,屋內(nèi)香爐裊煙,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幾筆,勾勒寒食節(jié)的初春景色與民間習俗,情韻全出。全詞都是景語,仔細體味又都是情語,沒有雕飾斧鑿痕跡,雋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寫作技巧。
浣溪沙⑴
淡蕩春光寒食天⑵,玉爐沉水裊殘煙⑶。夢回山枕隱花鈿⑷。
海燕未來人斗草⑸,江梅已過柳生綿⑹。黃昏疏雨濕秋千⑺。
⑴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雙調(diào)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
⑵淡蕩:舒緩蕩漾之意。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寒食:節(jié)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介之推輔佐晉文公回國后,隱于山中,晉文公燒山逼他出來,之推抱樹焚死。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肚G楚歲時記》:“去冬節(jié)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p>
⑶玉爐:香爐之美稱。沉水:沉水香,一種名貴的香料。
⑷夢回:從夢中醒來。山枕:兩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ㄢ殻河媒鹌偳冻苫ㄐ蔚氖罪?。
⑸海燕:燕子的一種,冬天到南方過冬,春天回北方筑巢,又名越燕。斗草:一種競采百草、比賽優(yōu)勝的游戲,參加者多為青年婦女與兒童。一名斗百草。
⑹江梅:梅的一種優(yōu)良品種,非專指生于江邊或水邊之梅。柳綿:即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故稱。
⑺秋千:相傳春秋時齊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在木架上懸掛兩繩,下拴橫板。玩者在板上或坐或站,兩手握繩,使前后擺動。技高膽大者可騰空而起,并可雙人并戲。一說秋千起于漢武帝時,武帝愿千秋萬壽,宮中因作千秋之戲,后倒讀為秋千。參見《事物紀原》卷八。
寒食清明時節(jié),萬物復蘇,蕩漾著明媚的春光。玉爐中名香將盡,殘煙依舊飄出醉人的清香。午睡醒來,頭戴的花鈿落在枕邊床上。
海燕還未歸來,鄰家兒女們搶先玩起了斗草游戲。江邊的梅子已落,綿綿的柳絮隨風蕩漾。零星的雨點打濕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黃昏的清涼。
這首詞為作者早年所作。據(jù)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元符三年(1100),李清照結(jié)識張耒、晁補之及同齡諸女友,《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等詞當作于是年前后。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jù)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詩文之法作詞。并能作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此詞通過寒食時節(jié)景物形象探尋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從而表達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寫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敘,頭兩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見所感?!暗帯豹q蕩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滿。寒食節(jié)當夏歷三月初,正是春光極盛之時。熏爐中燃點著沉水香,輕煙裊繞,暗寫閨室的幽靜溫馨。這兩句先寫出春光的宜人,春閨的美好。第三句寫閨中之人,詞中沒有去寫她的容貌、言語、動作,只從花鈿寫她睡醒時的姿態(tài)?!吧秸怼敝^枕形如山?!皦艋厣秸黼[花鈿”是少女自己察覺到的,不是別人看出來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臥,不覺沉沉入睡,一覺醒來,才覺察自己凝妝睡去,自己也覺詫異。熏香已殘,說明入睡時間已久,見出她睡得那樣沉酣香甜。她夢回猶倚山枕,出神地望著室外的蕩漾春光,室內(nèi)的沉香煙裊,一種潛藏的春思隱約如見。這幾句不事修飾,淡淡道來,卻別有一番情致。
下片寫少女的心曲。“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海已過柳生綿”。古人以為燕子產(chǎn)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飛來,故稱海燕?!岸凡荨笔怯没ú葙€賽勝負的一種游戲。時節(jié)已到寒食,尚不見燕子飛來。女伴們斗草嬉戲,情懷是多么歡暢。江梅花期已過了,楊柳又正飛花。這里寫的是少女眼中所見,心中所感種種景致說明春事已經(jīng)過半,當此時少女的春閨寂寞、情懷繚亂,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這兩句對仗工整,既有動態(tài),更有細微的心理活動,極盡工巧之妙。
“黃昏疏雨濕秋千”,寫的是另一種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歡的游戲,尤其是當寒食時節(jié)更是無此不歡。這一句寫的是黃昏時忽然飄起細雨,把秋千灑濕了,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的外現(xiàn),同上兩句所寫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寫照。此句寫春愁卻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卻道出愁緒萬縷。
這首詞以物寫人,以景寫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態(tài)和內(nèi)心世界寫得活靈活現(xiàn),有“無我之境”的妙趣。
清代學者黃蘇《蓼園詞選》:“(“黃昏疏雨濕秋千”句)可與‘絲雨濕流光’、‘波底夕陽紅濕’‘濕’字爭勝。”
現(xiàn)代詞學家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此首別見宋仲并《浮山集》卷三,從《永樂大典》輯出。清勞格《讀書雜識》卷十二云:‘仲并《浮山集·浣溪沙·春閨即事》,《樂府雅詞》作李清照詞?!鴳V與易安同時,以此首為易安作,必有所據(jù)。疑《永樂大典》誤作仲并詞,或清四庫館臣誤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