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三把火,漢語成語,拼音xīn guān shàng rèn sān bǎ huǒ,比喻新上任的官總要先做幾件有影響的事,以顯示自己的才能和膽識。
新官員上任后,常常做出幾件事以表現(xiàn)自己的才干和革除時弊的決心,過后也就一切如舊。說白一點,就是給人下馬威,讓眾將軍心服口服。這里的“三把火”是比喻,講開頭前三件事,多像燒起火來那么壯觀,引人注目,轟轟烈烈且有聲有色。古代俗語。
沙汀《在其香居茶館里》:新縣長的脾氣又沒有摸到,叫他怎么辦呢?常言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又是鬧起要整頓役政的,誰知道他會發(fā)些什么貓兒毛病?
草明《乘風破浪》十八:你知道我剛來時阻力很大,馮棣平他們搞名堂,造謠惑眾,硬說我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給三百老干部下馬威”。
和谷巖《茶花艷》: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孫孟修上任第一把火就把自己燒了個焦頭爛額。
據(jù)《三國演義》所述,三國時,諸葛亮當了劉備的軍師,在短時間內連續(xù)三次火攻曹操。第一次火燒博望坡,使夏侯惇統(tǒng)領的十萬曹兵所剩無幾,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十萬人馬,幾乎全部覆沒,第三次火燒赤壁,百萬曹兵慘敗,最后跟隨曹操逃出去的,只剩27人。當時,人們把這三把火稱為“諸葛亮上任三把火”。傳到后來便成為人們常說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了。
這是從古代縣令上任常做之事,編出的俗語??h官們上任接班,必做之事很多:要拜廟上香,地方的孔廟、關帝廟、文昌廟、城隍廟必拜,以顯示自己尊儒崇道,連地方神都十分恭敬;要清倉盤庫、糧庫、物料庫核對清楚;要巡查監(jiān)獄,要視察城防;要對簿點卯,即對照簿冊記載的官員侍從等花名冊一一查對;要傳考生童,就是將本地的學生集中,做一次自己親自出題的考試,了解群眾情況;要拜訪鄉(xiāng)紳,當然依次是本縣的皇親國戚、與自己同級的卸任官員直至豪門大戶了。最后,則是新縣貼出告示,說明自己從何月何日開始接受訴訟。做上邊這一系列事情時,新官必然會選擇出某兩三件事情,別出心裁地指手畫腳一番,敢就是燒出“三把火”了。常見的如廟宇殘破要撥款大修啦、城防不堅固要為防盜修城墻建苑壘、學生質素不高要請外地名師等等。這些誰也會燒的“三把火”后,才可見新官有否真功夫!才可知這個剛登官的人,是否真的能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