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漢姜古城旅游景區(qū)位于四川盆地西緣,雅安市東北部,邛崍山脈中南段支脈地帶,是蘆山縣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和“漢代文物之鄉(xiāng)”,又是小西環(huán)線上重要節(jié)點和西嶺雪山—青城山旅游帶西沿線上的重要組成部分。景區(qū)地處神秘的北緯30度線上,通過四川旅游大小西環(huán)線(大熊貓線和香格里拉線)與碧峰峽、飛仙關、龍門古鎮(zhèn)、喇叭河、大川河等國省風景名勝區(qū)毗鄰相連,距雅安市區(qū)31公里,距最近的區(qū)域中心城市成都156公里,區(qū)位條件良好。
景區(qū)面積約50.6平方公里,蘊含著獨特的山水環(huán)境、文化資源和農業(yè)景觀優(yōu)勢,是集生態(tài)觀光、鄉(xiāng)村游憩、古鎮(zhèn)休閑、文化體驗、養(yǎng)生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國家生態(tài)文化旅游融合發(fā)展示范區(qū)。根據《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可將漢姜古城旅游景區(qū)的資源分為8個主類、22個亞類、49個基本類型。
歷史建設
說起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姜維,人們一定不會陌生。然而,談及姜維治下的姜城,人們也許就知之甚少了。曾經的“姜城”即在現(xiàn)今的雅安市蘆山縣境內。
三年災后重建,蘆山縣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舊貌換新顏。特別是蘆山縣老城區(qū)的漢姜古城更是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漢姜古城位于蘆山縣老城區(qū),于2014年12月開工建設,2015年12月底全面完工,占地面積0.25平方公里,總建筑面積約11萬平方米,是一個集商貿購物、文化展示、休閑娛樂、康體養(yǎng)生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漢姜古城的建設,秉承著“培育一個文化精品、提升一個魅力小城、建設一個旅游景區(qū)”的重建思路,按照“一心五區(qū)”的規(guī)劃設計,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平襄樓為中心,輻射東西南北,建成農產品及農村產權交易所、姜城月夜、姜城往事、姜城故里、姜城水岸街區(qū)和濱水景觀街區(qū)。
沿蘆山縣城區(qū)城南路進入漢姜古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道路旁的古城標志性建筑仿漢闕標牌。標牌上深紅色的“漢姜古城”四個大字,標志著已進入古城范圍。
順著街道前行,左邊廣場的造型雕塑上銘刻著“紀念‘4·20’蘆山強烈地震三周年”醒目的大字,這里是蘆山地震紀念館。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地震紀念館位于姜城月夜區(qū)內,是漢姜古城內最早開工建設的建筑。
正對紀念館廣場的是漢姜古城的姜城往事區(qū)。這里是體現(xiàn)漢風的商住混合區(qū),以酒店特色零售商業(yè)、餐飲以及古城居民安置等內容為主,重點建設關帝廟、漢藝坊。
順著古城街道行走,飛檐、雕花精致美觀,回廊、亭臺、塔樓點綴其中,使人仿佛穿越千年回到古代。修繕后的姜公廟、平襄樓、漢姜侯祠牌等遺址坐落其間,為這座新建的古城平添了一份歷史文化的厚重之感。
漢姜古城完工已久,盡管還未正式開放,但周邊市民以及游客早已按捺不住,在古城內先睹為快。特別是周末和天氣晴朗的日子里,漢姜古城已聚集了一定的人氣。
古色古香的亭臺樓閣和建筑、商鋪林立的步行街區(qū),在市民眼中,漢姜古城已成為他們的休閑公園。
7月14日,記者在漢姜古城看到,雖然尚未正式開放,不少商家已入駐古城。在姜城往事區(qū),一家名為“大時代文玩”的店鋪在10多天前就開始營業(yè),店主是一位26歲的年輕小伙楊立。對于店鋪今后的發(fā)展,他顯得頗有信心。
走進漢姜古城內的天府商品交易所蘆山交易中心,兩面碩大的LED顯示墻上播放著蘆山縣土特產品的介紹,旁邊的展示區(qū)內,獼猴桃、茶葉、土雞蛋等特色產品擺滿了展柜,琳瑯滿目。
相關負責人介紹,將交易中心設置在古城內,既能向游客推介地方特色產品,提高產品知名度,又能讓游客在旅游休閑的同時領略土特產品的特色,一舉兩得。
在漢姜古城內,內部裝修具有現(xiàn)代風格的水吧——凰家水立方正在營業(yè)。不少年輕人圍坐其中上網、聊天,品嘗茶飲。店鋪經營者黃星婷正忙前忙后招呼客人。在黃星婷眼中,漢姜古城更像是一條商業(yè)步行街。開業(yè)半個多月,平均每天能收入一兩百元,生意不算差。
7月15日,漢姜古城正式開街,作為列入蘆山縣災后重建水平總體提升方案中的重點項目,向著形態(tài)、業(yè)態(tài)、文態(tài)、生態(tài)“四態(tài)融合”發(fā)展的建設目標又邁進了一步。漢姜古城帶動蘆山旅游上一個臺階,帶動經濟快速發(fā)展,可期可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