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征特性
甘藍型半冬性常規(guī)種。全生育期230.2天,比對照秦油10號晚熟1.7天。苗期半直立,頂裂葉較大,葉色深綠,有少許臘粉,葉片長度中等,側(cè)疊葉4對以上,裂葉深,葉脈明顯,葉緣有小齒,波狀?;ò挈S色,花瓣長度中等,較寬,呈側(cè)疊狀。種子黑色。株高160.6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6~11個,勻生分枝類型,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272.26個,每角粒數(shù)22.54粒,千粒重4.27克。芥酸0.05%,硫苷21.08微摩爾/克,含油量43.75%。中感菌核病,中抗病毒病??购耘c對照秦優(yōu)10號相當,抗裂莢性強,抗倒性中等。
2、產(chǎn)量表現(xiàn)
第1生長周期畝產(chǎn)192.26千克,比對照秦優(yōu)10號增產(chǎn)2.58%;第2生長周期畝產(chǎn)213.12千克,比對照秦優(yōu)10號增產(chǎn)3.51%。
3、栽培技術(shù)要點
①適時早播,長江下游地區(qū)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種,培育大壯苗,苗齡30天左右,10月中旬移栽;直播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畝用種量0.2~0.4千克。
②中等肥力水平條件下,移栽畝密度8000~9000株、直播14000~17000株。
③重施底肥,畝施復合肥70千克左右、硼砂1.5千克左右,注意氮、磷、鉀配比施用,追肥畝施尿素5千克。
1、特征特性
屬甘藍型雙低半冬性油菜雜交種。全生育期230天,中早熟;株高170.2cm,屬中高桿品種;葉片深綠色,莖桿粗壯,抗寒、抗倒伏性強。分枝高度57.4 cm,一次分枝8.3個,角果數(shù)316,角果長度6.4cm,每角粒數(shù)22.5粒,千粒重3.2g。
經(jīng)2002年農(nóng)業(yè)部農(nóng)作物種子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品質(zhì)分析:籽粒芥酸含量0.12%,硫甙含量18.30μmol/g餅,含油量42.09%。
經(jīng)2003年河南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田間調(diào)查鑒定:華油2000菌核病病指平均為9.8,優(yōu)于對照種(對照秦油2號為11.3),屬抗(耐)病類型;病毒病病指平均為6.3,優(yōu)于對照種(對照為6.88),屬抗病類型;沒有發(fā)現(xiàn)感染霜霉病、白銹??;華油2000在試驗中凍害指數(shù)為8.8,對照種為14.7,表現(xiàn)出較好的抗寒性。
2、產(chǎn)量表現(xiàn)
2001-2002年度河南省油菜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185.9kg,比對照種一豫油2號增產(chǎn)32.3%,比對照二秦油2號增產(chǎn)23.4%,居10個參試品種第2位,10個試點全部增產(chǎn);2002-2003年度繼續(xù)試驗,平均畝產(chǎn)182.1kg,比對照秦油2號增產(chǎn)8.3%,居6個參試品種第2位,8個試點全部增產(chǎn)。2002-2003年參加河南省油菜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136.9kg,比對照華雜4號減產(chǎn)2.9%,5個試點2增3減,居6個參試品種第6位。
3、栽培技術(shù)要點
①適期早播:直播田適宜播期為9月15日-30日;育苗田為9月10日-20日,以保證壯苗安全越冬。
②合理密植:高肥力田塊每畝1萬株,中肥田塊1.2-1.5萬株,旱薄地或晚播田1.5-2萬株。
③田間管理:出苗后及時間苗,五葉期定苗。及時中耕,剔除雜草,防止板結(jié)。12月澆越冬水,防旱防凍。2月下旬至3月上旬澆返青水,以利早發(fā)。施肥要底肥足,苗肥輕,蕾薹肥早,三者比例為5:2:3,每畝施1kg硼砂作底肥,防止花而不實。提倡多施有機肥。
1、特征特性
華油2790屬半冬性中早熟甘藍型雜交油菜品種,全生育期246天,較對照秦油2號早熟1天。子葉長、寬度中等。幼苗直立,生長發(fā)育快,生長勢較強。葉色暗綠,頂裂葉較大、葉片長度中等,葉寬度較寬,側(cè)裂葉4對以上,葉片邊緣為波狀。主花序中長,株高160厘米;分枝部位4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個?;ㄆ谶m中,花瓣黃色,花瓣長度為中等、寬度較寬,呈側(cè)疊狀。單株角果數(shù)304個,每果粒數(shù)21粒,千粒重3.71克。含油量40.64%,種子芥酸含量0.17%,商品籽硫甙含量20.48μmol/g??共《静∧芰εc中油821相當,菌核病抗性略低于中油821。
2、產(chǎn)量表現(xiàn)
2001~2002年度參加黃淮組油菜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176.9公斤,比對照秦油2號增產(chǎn)7.54%;2002~2003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180.1公斤,比對照秦油2號增產(chǎn)3.97%;兩年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178.5公斤,比對照秦油2號增產(chǎn)5.71%。2002~2003年度參加黃淮組油菜品種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158.2公斤,比對照秦油2號減產(chǎn)1.98%。
3、栽培技術(shù)要點
①適時早播:黃淮流域育苗應(yīng)在9月上旬播種,苗床與大田比例為1:4,培育大壯苗;嚴格控制苗齡(30天)10月中旬移栽;直播在9月下旬播種。
②合理密植:在中等肥力水平條件下,育苗移栽的合理密度1.0萬株/畝;肥力較高時,密度不得少于0.9萬株/畝;直播密度1.5~1.8萬株/畝。
③科學施肥:重施底肥,每畝施進口復合肥50公斤,硼肥1.5公斤;追施苗肥,移栽成活后,適時追施提苗肥,根據(jù)苗勢每畝施尿素10公斤;在元月底以前根據(jù)苗勢每畝施尿素10公斤,臘肥春用。注意必施硼肥。如果底肥沒有施硼,應(yīng)分別在苔期和初花期噴施硼肥(濃度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