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喬戈里峰東南12公里處是布洛阿特峰,海拔8051米,位于東經(jīng)76.34度,北緯35.48度。布洛阿特峰是喀喇昆侖山的第三高峰,也是世界上名列第12位的高峰。布洛阿特峰山勢巍峨,常年覆蓋著冰雪,是中國與巴控克什米爾地區(qū)的界峰。
地理位置
在喬戈里峰東南12公里處是布洛阿特峰,海拔8051米,位于東經(jīng)6.6度,北緯35.8度。布洛阿特峰是喀喇昆侖山的第三高峰,也是世界上名列第12位的高峰。布洛阿特峰山勢巍峨,常年覆蓋著冰雪。它有三條主要的山脊:北山脊、南山脊和西南山脊,其中北、南山脊為喀喇昆侖山脈的主脊線,也是國界線,在這兩條山脊上分別是中央峰(8016米)和北峰(7538米),這三座高峰挺拔突兀,直刺青天,故而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佛洛青曰崗”,意即“三尖山”,而“布洛阿特”則由來于山頂非常寬闊,所以稱為Broad Peak,中譯名布洛阿特。
“Broad Peak”這個名字在1892年由一支美國登山隊所取,用來形容它那延綿近一英里的廣闊的峰頂。布洛阿特峰在當(dāng)?shù)乇环Q之為“佛洛青日崗”,意為“三尖山”,因為它的三條主山脊一共聳立著三座高峰,挺拔突兀,直刺藍天。它們分別是:海拔8047米的主峰,海拔8016米的衛(wèi)峰,海拔7550米的北峰。布洛阿特峰山勢雄偉,峰體常年被冰雪覆蓋。
布洛阿特峰與喬戈里峰氣候條件非常相似。每年5月至9月,西南季風(fēng)送來 暖濕的氣流,化雨而降,是本地區(qū)的雨季。9月中旬以后至翌年4月中旬,強勁的西 風(fēng)凜冽而至,帶來嚴酷的寒冬。峰頂?shù)淖畹蜌鉁乜蛇_-50度,最大風(fēng)速可達到5米/秒 以上,是登山的氣候禁區(qū)。在5月--9月間,由于升溫融雪和降,往往造成河谷水位猛漲,進山困難,因此,登山活動的最佳時機應(yīng)安排在5月--6月初進山,這時河水雖漲,但不太嚴重;7月--9月,山頂氣溫稍高,好天氣持續(xù)時間較長,是登頂?shù)暮脮r間。它被認為是所有8000米級山峰中較為容易攀登的,登頂死亡率在10%以下,截止2000年,共先后有233人次成功登頂,其中有5人是兩次登頂,但也沒有人能夠成功更多次,但同時也有15人遇難。不過布洛阿特峰的東側(cè)山脊陡峭壁立,至今尚未有人能從此方向成功地登上極頂。攀登布洛阿特峰的正常季節(jié)在6到9月,但由于其路線相對簡單,所以也已經(jīng)有人嘗試在冬季對其進行攀登。
歷史
早在1902年到1954年,英國、瑞士、意大利等國家的登山隊在布洛阿特峰地區(qū)開展了登山活動,但直到1957年,奧地利隊的舒來克、布里、金別爾格爾、文別爾斯奇4人才于6月9曰登上頂峰。由于山峰的東坡陡峭壁立,攀登上頂峰尤其艱難,所以至今尚未有人由東坡成功地登上極頂。
布洛阿特峰海拔8051米,位于東經(jīng)76.6°,北緯35.8°.布洛阿特峰是喀喇昆侖山的第三高峰,也是世界上名列第12位的高峰. 布洛阿特峰山勢巍峨,常年覆蓋著冰雪.它有三條主要的山脊:北山脊、南山脊和西南山脊,其中北、南山脊為喀喇昆侖山脈的主脊線,也是國界線,在這兩條山脊上分別是中央峰和北峰,這三座高峰挺拔突兀,直刺青天,故而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佛洛青日崗",意即"三尖山",而"布洛阿特"則由來于1892年一個美國探險隊員的名字. 在1957年,由奧地利隊的4名隊員于6月9日登上頂峰.
氣候特征
布洛阿特峰與喬戈里峰氣候條件非常相似,登山要注意高原反應(yīng)。
5月至9月
西南季風(fēng)送來暖濕的氣流,化雨而降,是本地區(qū)的雨季。
9月中旬以后
強勁的西風(fēng)凜冽而至,帶來嚴酷的寒冬。峰頂?shù)淖畹蜌鉁乜蛇_-50度,最大風(fēng)速可達到5米/秒以上,是登山的氣候禁區(qū)。在5月--9月間,由于升溫融雪和降,往往造成河谷水位猛漲,進山困難,因此,登山活動的最佳時機應(yīng)安排在5月--6月初進山,這時河水雖漲,但不太嚴重;
7月--9月
山頂氣溫稍高,好天氣持續(xù)時間較長,是登頂?shù)暮脮r間。
地形地貌
它被認為是所有8000米級山峰中較為容易攀登的,登頂死亡率在10%以下,截止2000年,共先后有233人次成功登頂,其中有5人是兩次登頂,但也沒有人能夠成功更多次,但同時也有15人遇難。不過布洛阿特峰的東側(cè)山脊陡峭壁立,至今尚未有人能從此方向成功地登上極頂。攀登布洛阿特峰的正常季節(jié)在6到9月,但由于其路線相對簡單,所以也已經(jīng)有人嘗試在冬季對其進行攀登。BroadPeak”這個名字在1892年由一支美國登山隊所取,用來形容它那延綿近一英里的廣闊的峰頂。布洛阿特峰在當(dāng)?shù)乇环Q之為“佛洛青日崗”,意為“三尖山”,因為它的三條主山脊一共聳立著三座高峰,挺拔突兀,直刺藍天。它們分別是:海拔8047米的主峰,海拔8016米的衛(wèi)峰,海拔7550米的北峰。布洛阿特峰山勢雄偉,峰體常年被冰雪覆蓋。此外,這座山峰還擁有一面巨大的巖壁:曾經(jīng)有很多登山者嘗試攀登布洛阿特西南壁,這其中甚至包括象Kukuczka這樣的頂尖高手。但直到2004年,仍沒有人獲得成功。西南巖壁的冰巖混合線路的難度約為M6,整個巖壁的傾斜度在45-70度之間。接近頂峰刃脊的那段路線尤其艱難。
攀登路線
哈薩克斯坦人開創(chuàng)的新路線位于布洛阿特峰的西南巖壁。路線開始于海拔4800米處的冰川;接下來要面對的則是從海拔5500米延伸至7800米處的陡峭的冰巖混合線路--一面垂直高差近2300米的巖壁。完成以上這些,攀登者只需要再通過一段刃脊就可以登上海拔8051米的布洛阿特主峰。
只有不到300人曾登頂過海拔8051米的布洛阿特峰。這也是所有8000米級別山峰中唯一一座攀登風(fēng)險呈上升趨勢的山峰。截止1990年,布洛阿特峰的登頂/死亡比率是5%,但從1990年到2004年的這段時間內(nèi),這一數(shù)值激增到8.6%,幾乎兩倍于攀登珠峰的死亡率(4.4%)。一座殺手巨峰以及一面恐怖的巖壁,似乎是嫌這一切還不夠刺激——命運又給登山者設(shè)置了一道新的障礙:2005年是布洛阿特峰攀登歷史中極其不走運的一年。厚雪在傳統(tǒng)路線上阻止了一隊又一隊登山者——最終統(tǒng)計超過50名——包括很多偉大的登山選手,諸如冬季攀登的專家
ArturHajzer和經(jīng)驗豐富的老兵PiotrPustelnik?!肮_克斯坦路線”是一條垂直高差2300米的巖壁直上路線。它開始于冰川,然后是陡峭的冰、巖混合巖壁,從5500米延伸至7800米。
走進山峰
兩位登山者醒來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外面烏云密布、學(xué)茫茫一片。小雪還在下著,已然看不清通向頂峰的線路?!半m然 風(fēng)不是很大,但我們還是要避免在大霧中攀登。最新天氣預(yù)報說烏云和下雪的天氣要持續(xù)到下個禮拜二。未來三天大風(fēng)天氣預(yù)計每小時70公里速度,而且還要顧及到現(xiàn)在非常低的氣溫。”他們有可能成功嗎?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技術(shù)攀登者,Serguey還沒有過8000米海拔的登山經(jīng)驗。相反,他的搭檔Denis已經(jīng)登頂過9座8000米山峰,其中2003年他就曾從傳統(tǒng)路線登頂過布洛阿特峰。那次攀登如今已成為頗富戲劇性的一段傳奇:當(dāng)時法國著名登山者Jean-ChristopheLafaille在登頂后的下撤過程中肺部出現(xiàn)嚴重癥狀以至于無法獨立行動,Denis和美國人EdViesturs連夜出發(fā),聯(lián)手挽救了Lafaille的生命。
Denis的攀登成就極其出色:登山時,他就好象一只行動敏捷的雪豹。2000年,他開始主攻8000米領(lǐng)域的攀登,在此之前,他的精力都集中于低海拔的高難度技術(shù)線路。自那開始,Denis取得了突出的成績:10次8000米山峰登頂記錄(布洛阿特2次)——全部無氧,其中包括珠峰、干城章嘉和2004年安娜普爾娜的一次連夜攀登。Denis廣為人知的一點就是,他曾數(shù)次為了幫助其他遭遇危險的登山者而放棄自己登頂?shù)臋C會。
盡管擁有豐富的經(jīng)驗,攀登布洛阿特新路線對于Denis仍然是艱難的決定。在他們之前,這還是一面未被攀登過的巖壁,更不用提什么新路線了。歷史上,西南巖壁曾拒絕過很多偉大的攀登者,而以小隊伍進行攀登,無疑將面對更加惡劣的條件。他們必須選擇阿爾卑斯方式攀登,而且還是首登(onsight)。“我曾在BC處觀察過這面巖壁,”一位登頂過布洛阿特峰和K2的登山者告訴ExpWeb,“這簡直是瘋了,根本就是在自殺!”就在他們發(fā)回最后一組消息的時候,一場救援正在傳統(tǒng)路線上上演,其他登山者已經(jīng)在糟糕的天氣中搜尋了三天,營救受傷的ArturHajzer。
與此同時,在西南巖壁,Denis和Serguey正在攀爬最后一段繩距:“在度過了第5個晚上后,我們的食物已經(jīng)吃完。我們已經(jīng)在這面巖壁上待了太久。我的搭檔在他的口袋里找到了一片胃藥——我們分享了它,然后繼續(xù)向上。那天晚上,隨身攜帶的用于化雪的燃氣也用完了?!盌enis在他的報告中寫道。他們不得不在海拔7800米處的一快狹小平臺上扎營。兩人共享了一條睡袋、一件羽絨衣、一件Gore-tex面料的衣服和一件抓絨衣。他們沒有脫鞋就睡下了,忍受著口渴——四周都是冰,但他們已經(jīng)沒有燃氣燒水了。兩個人的戰(zhàn)爭
在布洛阿特峰西南巖壁頂端的清晨中醒來實在是很恐怖的事。氣溫非常低,幸運的是,大風(fēng)吹散了云層,使得Denis可以清楚地看到通往頂峰刃脊前的最后一段斜坡?!拔业哪X子里只有一個念頭——向前!”Denis回憶說?!拔壹拥乜粗矍暗娜屑?,繼續(xù)向上攀登——在深雪中奮力地踩出每一步?!?/p>
在海拔7950米的東南山脊,風(fēng)力已經(jīng)達到颶風(fēng)的級別。傳統(tǒng)路線上的攀登者全部被阻擋在頂峰之下。Denis和Serguey仍然在繼續(xù)前進,沿著通往海拔8051米的布洛阿特主峰的山脊向上攀登?!拔覀兙秃孟笫窃趨⒓右粓鰬?zhàn)爭:在巖石群中尋求著保護。一步接著一步,踏過厚厚的積雪,頂著陰暗的天空,向心中的目標發(fā)起沖擊?!痹谶^去,攀登珠峰的死亡率曾高達37%,而那時布洛阿特的數(shù)據(jù)只有5%,現(xiàn)如今,情況剛好顛倒。這無疑提醒攀登者絕不可以輕視布洛阿特。
進山總結(jié)
海拔8051米的布洛阿特位列14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第12位,同時它也是喀喇昆侖山脈的第三高峰。布洛阿特坐落 于巴基斯坦境內(nèi)的Baltoro冰川上部,通往這座山峰的主要道路均要穿越喀喇昆侖山脈中段。
接下來要面對的則是從海拔5500米延伸至7800米處的陡峭的冰巖混合線路——一面垂直高差近2300米的巖壁。
歷史證明,天氣條件是攀登過程中至關(guān)重要的因素。冬季首登布洛阿特峰幾乎很少有人做出嘗試,更無人能達到這個極限記錄-除非是錯認為自己登頂。第一次冬季嘗試攀登布洛阿特的登山者差一點成功了,但最終卻僥幸地脫離了死神的魔爪。
你是否有過在溫暖和平靜的日子里暢快地在雪山上滑雪呢?但是換一種場景:猛烈的風(fēng)雪吹在臉上如刀割疼痛,坐在雪橇里動不能動冰冷刺骨……,西蒙和他的伙伴在零下45度的山峰上無法登頂,也無法下撤。他們在等待好天氣的來到,嘗試登頂布洛阿特,創(chuàng)造人類冬季首登的歷史。
攀登歷史記載
1957年,奧地利隊首登該峰。
1975年,波蘭隊攀登布洛阿特峰海拔8016米的衛(wèi)峰成功,首次完成對該峰的登頂。
1975年,波蘭登山家維利斯基(KrzysztofWielicki)創(chuàng)下了從BC出發(fā)僅用14小時登頂布洛阿特峰的記錄。
1983年,意大利人完成了對布洛阿特峰海拔7550米的北峰的攀登。
2001年8月,“中國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險隊”登頂布洛阿特峰。
2003年6月15日,韓國人HANWang-Yong完成了對布洛阿特峰的攀登,完成14座8000米級山峰的攀登,用時8年。他是世界上第11位完成此項壯舉的登山家。
2012年7月31日:
繼2012年5月11日成功登頂世界第五高峰——海拔8463米的馬卡魯峰后,張梁再次出發(fā),于2012年7月31日成功登頂世界第12高峰,位于巴基斯坦海拔8047米的布洛阿特峰。這也是張梁登頂成功的第8座超過8000米的山峰,距離實現(xiàn)登山人終極夢想“14 2”,即14座超8000米山峰及南北兩極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攀登歷程
游泳,在云之上
海拔8047米的布洛阿特峰位列14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第12位,位于中國和巴控克什米爾邊境的喀喇昆侖山脈,距離喬戈里峰約12公里。布洛阿特峰在當(dāng)?shù)乇环Q為“佛洛青曰崗”,意即“三尖山”,因為它的三條主山脊一共聳立著三座高峰,挺拔突兀,直刺藍天。
雖然在所有8000米級山峰中,布洛阿特峰被認為是相對較為容易攀登的,登頂死亡率在10%以下,但是這座只有不到300人曾登頂過的山峰卻是所有8000米級別山峰中唯一一座攀登風(fēng)險呈上升趨勢的山峰?;?2個小時終于成功登頂布洛阿特峰的張梁在回顧整個登頂過程時表示,只要是攀登8000米以上的山峰,都是對生命極限的考驗。也許在視覺上看布洛阿特峰并不算太陡峭,但其特殊的地貌仍然給登頂帶來極大難度。
在長達22小時的登頂過程中,張梁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深及大腿乃至腰部的積雪?!坝型鈬爢T形容我們是在雪里游泳,在7500米到8000米的高度,我們必須在兩個山坳間深深的積雪中趟出一條雪溝,對體力的消耗非常大?!?/p>
來了,就是勝利
在今年5月成功登頂馬卡魯峰回到深圳后,張梁曾表示下一個目標是巴基斯坦境內(nèi)的迦舒布魯姆峰的Ⅰ峰和Ⅱ峰。對于已經(jīng)48歲,適逢本命年的張梁來說,年齡并不是問題,重要的是保持挑戰(zhàn)自我的心態(tài)。但是在嘗試3次未果,直到第4次嘗試才成功登頂布洛阿特峰之后,8月8日才到達迦舒布魯姆峰大本營的張梁其實已經(jīng)錯過了登頂?shù)淖罴褧r間。
8月的山區(qū)依然寒風(fēng)刺骨,氣候變化無常。雖然已經(jīng)有其他登山者提醒登山路線上的冰裂縫已經(jīng)變大難以跨越,但張梁與隊友還是堅持選擇了出發(fā)。然而在出發(fā)后不久,望著已經(jīng)看不到繞行或者穿越可能的巨大冰裂縫,張梁最終選擇了放棄?!捌鋵崒τ谂实茄┥絹碚f,沒有成功或者失敗可言。只要來了,就是勝利。無論5000米、6000米還是8000米,都有著雪山最美的風(fēng)景。”
今年7月,國內(nèi)著名登山者嚴冬冬在新疆西天山托木爾地區(qū)登山下撤途中不幸遇難。對于這位曾經(jīng)山友的逝去,張梁表示:“我也是在巴基斯坦聽說的這個消息,十分震驚,也十分遺憾?!闭缢裕谘┥街?,每一步都冒著生命危險,就在他登頂布洛阿特峰之后,也有一名高山向?qū)Ш鸵幻菘伺巧秸卟恍矣鲭y。所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他不會為無法登頂而懊惱,也不會為一年連登2座高峰而自滿。
堅持,仍有希望
從迦舒布魯姆峰下撤回到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張梁說,最快的捷徑也要徒步走上4、5天,中途還要翻越超過5000米的雪山?!疤觳缓??!边@是張梁這次回到深圳的第一感覺。從晴空萬里的伊斯蘭堡,到恰逢陰霾天氣的深圳,對比著實有些令人不適應(yīng)。但家的呼喚,仍然讓張梁等不及將物資運回,就在最快的時間內(nèi)回到了深圳。
“明年春天,我可能會去尼泊爾挑戰(zhàn)干城章嘉峰?!睂τ诮酉聛韼鬃y度更高的山峰,張梁表示自己可能會放慢腳步,挑戰(zhàn)“14 2”的目標,比拼的并不是速度,而是堅持。對于張梁來說,堅持,是在登山乃至人生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
作為深圳市登山協(xié)會副會長,張梁肩負著很強的社會責(zé)任感,“對于我來說,登山已不完全是個人行為,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帶動更多的人。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即使是5、6千米的雪山也能給人帶來極其深刻的體驗,這樣的精神體驗可以讓人更具有探險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