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街頭》是由金公主電影制作有限公司出品的動作片,由吳宇森執(zhí)導,梁朝偉、張學友、李子雄、任達華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20世紀60年代三個在貧民窟長大的香港青年去越南冒險,最后為了一箱金子反目成仇的故事。1990年8月17日,該片在香港首映。
細榮(李子雄飾)、阿B(梁朝偉飾)、輝仔(張學友飾)在石殎尾陡置區(qū)一同成長,三人情同手足,雖然各人家境貧困,但年輕的心從沒有失去對將來的幻想與憧憬。阿B因要與女友小珍(袁潔瑩飾)結婚,眾人各出計策為阿B籌錢。輝仔借來高利貸途中被劫,輝仔負傷前往婚禮。及后,阿B與輝仔前往復仇而誤殺廢強,細榮眾人遂到越南逃亡。
其時西貢市長外弛內張,對眾人來說便是煉獄,更遇上越共刺殺越南政要,細榮遂決定要拼死撈一筆錢才離開越南。細榮遠親中法混血兒阿樂(任達華飾)是名職業(yè)殺手,阿樂得悉越南惡霸梁源盛在夜總會有黃金交易,遂與一眾里應外合,激戰(zhàn)后把黃金搶走,阿B為拯救一位香港女歌星陳秀青而險喪命。
梁朝偉飾阿B
張學友飾輝仔
李子雄飾細榮
任達華飾阿樂
袁潔瑩飾小珍
甄楚倩飾甄秀清
林聰飾梁源盛
鮑起靜飾阿B媽
蘇杏璇飾小珍媽媽
曾近榮飾小珍爸爸
蕭山仁飾成叔
劉錫賢飾小胖
吳宇森飾警察
導演吳宇森
編劇吳宇森、梁柏堅、秦小珍
攝影林國華、陳沛佳、SomchaiKittiku、黃永恒
配樂黃沾、戴樂民
剪輯吳宇森
美術設計梁華生
動作指導劉志豪
服裝設計余家安
●梁朝偉表示為了拍攝《喋血街頭》,他去了非?;氖彽牡胤脚膽?。他拍攝這部電影很痛苦,而且還把頭弄破了。
●梁朝偉表示在拍攝爆破戲時,自己很緊張,不僅淚流滿面,還用外套來阻擋爆破時的雨水。
●拍攝《喋血街頭》時,吳宇森很愛護自己的工作團隊,尤其對演員非常小心,他害怕群眾演員會弄傷梁朝偉,于是干脆自己上陣在電影里客串一個小兵。
●《喋血街頭》是1990年香港制作費最貴的一部電影,拍攝時還嚴重超支。
1991年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吳宇森
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張學友
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提名林國華、陳沛佳、黃永恒、SomChaiKittikun
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剪輯獲獎吳宇森
第2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剪輯提名吳宇森
《喋血街頭》的前半部是根據(jù)吳宇森的個人經歷改編。吳宇森將自己年輕時候的經歷,比如木屋區(qū)打爛仔架、朋友間的感情全部寫進了劇本。劇本里輝仔和細榮這兩個角色是吳宇森朋友的寫照,阿B這個角色則來源于吳宇森本人。吳宇森小時候有個住在貧民區(qū)的朋友,他經常去打架,后來與吳宇森成為很好的朋友,而他就是輝仔的原型。吳宇森有一個鄰居雖然出生于貧苦人家,但是卻非常努力,從酒店服務生做到了總經理,吳宇森的這位鄰居就是細榮的原型。
為了力求真實,主創(chuàng)人員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去搜集資料。無論是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時事、史實,還是越南的社會背景和文化,主創(chuàng)人員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去搜集資料。一些新聞素材甚至戰(zhàn)爭場面只要能配合劇情,主創(chuàng)人員都把那些片段化為戲劇。
《喋血街頭》雖然在票房上遭遇了失敗,但是它卻是吳宇森電影中非常另類的一部。這部電影除了有戰(zhàn)爭與暴動的大場面外,還有自成一派的慢鏡頭槍戰(zhàn),最主要的是它有著與吳宇森以往電影所不同的情感宣泄(新浪網評)。在影片中,吳宇森塑造了4位性格各異的男性形象。這個故事表現(xiàn)了在戰(zhàn)爭、金錢、地位等外在因素的影響下,朋友間的關系有的反目成仇、友誼破裂,有的卻堅貞不渝,導演將這種男性情義的演變置于廣闊的社會背景之下,使男性情義更加復雜(《中華工商時報》評)。
《喋血街頭》所表現(xiàn)的很多都是導演吳宇森的青春記憶,攝影黃永恒用柔光鏡拍攝街景,制造出一種讓人回憶的效果。電影頭半小時的畫面仿佛是茫茫如水的記憶:貓王、舞蹈班、午夜街頭的自行車賽、貧民區(qū)的喜筵;之后,影片由一個像散文甚至像詩的開頭,漸漸過渡到政治動蕩、戰(zhàn)爭、俘虜營等亂世景象。這種電影風格的轉換,給人一種把兩部完全不同的電影揉在一起的感覺(網易評)。
吳宇森在《喋血街頭》中大膽地把視野推向戰(zhàn)地越南,藉以拉大電影的格局。該片在人物架構和部份場面的設計上明顯地受到美國越戰(zhàn)電影《獵鹿者》和《野戰(zhàn)排》的影響,但仍拍出火爆利落的動作場面。在這部電影里,吳氏一貫注重的“男性友情”和“出賣”主題也有很好的發(fā)揮,許多場面的處理都顯示了吳宇森的導演功力(新浪網評)。
《喋血街頭》多處使用對比和反差的方式來詮釋命運的路口與交集:影片開頭阿輝被木托板和啤酒瓶爆頭的場景與頭顱中彈瘋癲的場面對比;三人飆車嬉戲的場景與電影最后阿B和阿榮決戰(zhàn)的場面對比等等。這樣的表現(xiàn)手法使得《喋血街頭》在爆裂的外殼下透露出深深的哀愁(新浪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