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慶二年(822年),20歲時,博通經(jīng)史,尤其專注于治亂與軍事。23歲作出《阿房宮賦》。25歲時,又寫下了長篇五言古詩《感懷詩》。此時的他已經(jīng)很有名氣,作品流傳。
大和二年(828年),進士及第,同年又中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授弘文館校書郎,后任試左武衛(wèi)兵曹參軍,正式踏入仕途。
大和七年(833年),任淮南節(jié)度推官,后轉(zhuǎn)任掌書記。
大和九年(835年),任監(jiān)察御史,分司東都洛陽。在洛陽期間,寫下了著名的《張好好詩》。由于職務(wù)清閑,他四處憑吊古跡,寫下了不少詩篇。
開成二年(838年),入宣徽觀察使崔鄲的幕下,被召為宣州團練判官。
開成四年(839年),年底離開宣州,去長安任左補闕、史館修撰。開成五年,升官為膳部員外郎。
會昌二年(842年),外放黃州刺史,任內(nèi)關(guān)注民生,整頓吏治。
會昌五年(845年),他在宣宗大中年間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記》,詳細(xì)敘述武宗禁毀佛教事。
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相周墀的幫助,入為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轉(zhuǎn)吏部員外郎。
宣宗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為吏部員外郎。但是仍然多次請求外放湖州刺史,連上三啟,終于應(yīng)允了他的要求。一年后,他又被內(nèi)升為考功郎中、知制誥。到長安第二年,遷中書舍人。
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清明》《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山行》《赤壁》《泊秦淮》《題烏江亭》《秋夕》《江南春》《寄揚州韓綽判官》《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等
杜牧的古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善于將敘事、議論、抒情三者融為一體,氣格緊健,造句瘦勁,杜牧的古詩受韓愈的影響好發(fā)議論。但有時他用比喻、形象的語言進行議論,富有抒情勝。杜牧的古詩往往別有境界,寫得古樸純厚,雄豪健朗,如《池州送孟遲先輩》。晚唐詩風(fēng),氣格卑弱,多是律詩、絕句,很少有人能作長篇古詩,杜牧的古詩在中晚唐詩壇上也是出類拔萃的,他的這一類詩作,和以“俊爽”見稱的律、絕佳作,構(gòu)成了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三個主要方面。
杜牧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用絕句體小詩加以描寫,含蓄精煉,情景交融,在短短的四句中,寫出一個完整而幽美的景象,宛如一幅圖畫。
杜牧在律體中故作拗句,或出以古意,表現(xiàn)出一種勁直峻峭、氣力健舉的氣勢,以力矯詩壇平弱圓熟之風(fēng)。杜牧的七律有較強的現(xiàn)實性,此外,杜牧的律詩時用古調(diào),豪宕纏綿中別有一種古樸瀟灑的風(fēng)韻。
李商隱《杜司勛》:高樓風(fēng)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桃鈧簭?fù)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勛。
《唐才子傳》:后人評牧詩,如銅丸走坂,駿馬注坡,謂圓快奮爭也。
《宣和書譜》: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里。
劉熙載:其詩“雄姿英發(fā)”。細(xì)讀杜牧,人如其詩,個性張揚,如鶴舞長空,俊朗飄逸。
胡震亨:杜牧之門第既高,神穎復(fù)雋,感慨時事,條畫率中機宜,居然具宰相作略。
陸游:勛業(yè)文章意已闌,暮年不足是看山。江南寺寺樓堪倚,安得身如杜牧閑。
楊萬里:不應(yīng)李杜翻鯨海,更羨夔龍集鳳池。道是樊川輕薄殺,猶將萬戶比千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