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趙子曰之《蟻賊》
天下大亂,民命如蟻。
縱觀江山,誰主沉浮?
《蟻賊》一文,自開篇便見不凡,渾厚大氣。寥寥數(shù)語,便點出了年代,背景,人物,與遭遇。此番安排看似簡單,但要掌握妥當,實為不易。不知不覺地,便將讀者帶進了書中的世界,卷入那段黃沙飛揚,悲壯慘烈的歷史之中。
作者文字功力深厚,落墨之處氣勢逼人。尤其欣賞一些戰(zhàn)爭的場面,描述得甚是扣人心弦,淋漓盡致。如甕城一役,一路看來,竟感覺是在觀賞一幕幕緊湊的影畫:戰(zhàn)火連天,馬蹄錚錚,炮煙彌漫。殺戮后,戰(zhàn)場上肆意潑灑的鮮血,似乎成為了泛黃的畫卷中,唯一的艷紅之色。不禁要感嘆,戰(zhàn)爭之中,又有多少無辜黎民老少,死在雙方刀槍之下?多少軍中弟兄,要將性命拋卻?然而,為了國家與民族的自尊而握起兵器去沖殺,是軍人的天性與使命,是作為一個熱血男兒的光榮!
無疑,戰(zhàn)爭又是一柄冰冷的雙刃劍,刺痛了敵人,動撼了整個國家的元氣,更從各個方面,無情地考驗著戰(zhàn)士們的思想與意志。行軍之旅,最是艱苦,何況是一支被敵人攻得奮死抵抗,大敗而棄城撤退的軍隊?正因有此,致使忠義,勇氣,智謀,與親情,都一一地在書中人物身上體現(xiàn),使原本平凡的他們,因此而閃閃生輝。
譬如鄧三,自開篇始,書中對他的介紹為馬賊的頭子,他深知天下形勢大亂,依*大軍才可活命,才帶了兄弟們投奔軍隊來的。或許,這并不是個明智之舉,但是除了這樣做,又能如何?從良,命運可能會比那些戰(zhàn)死沙場的士兵們更為悲慘。鄧三知道這一點,或許他當初決定投軍的時候,想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去向,他所重視的,是手下出生入死的兄弟們吧。雖為馬賊,講究的也是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他是個重情重義的人,是條錚錚漢子。
鄧三的死,是最為令人動容的。原來鐵漢也有柔情的時候。面臨危急,他所想到的,是他的兒子鄧舍,雖是螟蛉,卻勝似親生?!瑫r欣賞作者在此處所用的“預示”手法,讀者似乎隱隱感覺到,在戰(zhàn)場中廝殺的鄧三為何會突然想起他的親人?這是不是一種暗示,暗示鄧三將會遭逢不幸了呢?果然,鄧三被敵人所殺,而臨死的那一瞬間,還記掛著他的老父親,痛恨那些逼死良民的韃子。然而在他撒手的一剎那,一切的仇恨已隨風而去,他再也管不著了。這,不禁使人感嘆。
鄧三的死,將本書的主人公鄧舍正式推上了他在亂世中的個人舞臺。在前面幾章,作者對鄧舍的落墨不深,只巧妙地埋下伏筆,點出了他是現(xiàn)代穿越而來,自小被鄧三養(yǎng)大。他在書中的形象,在鄧三死后才漸漸立體起來。當鄧舍知曉義父已戰(zhàn)死的消息時,他的表現(xiàn),都是理所當然之內的:沉痛,悲憤,如天塌下來了一般,但更突出的,是一股為父報仇的勇氣與意志。而隨著本文的發(fā)展和鄧舍的成長,這股勇氣與力量,相信便會隨之升華。一個現(xiàn)代人穿越到弱肉強食的戰(zhàn)場上,穿越到一個被韃子蹂躪得千瘡百孔的漢家大地上,他毅然執(zhí)起了兵器投入這個亂世——不僅是為了戰(zhàn)而戰(zhàn),而是為了那些在鐵騎之下喪失性命的同胞而戰(zhàn),為了維護整個華夏民族的尊嚴而戰(zhàn)。當然,鄧舍目前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我相信在后文中,他會在這亂世中獲取更多的經驗,變得更為自信與成熟,直至在這土地上,成就出一番大業(yè)。
總體來說,本文在歷史的背景下,塑造的人物性格,各有特點,是相當?shù)某晒Φ摹M瑫r,通過了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透露出人性的善與丑。鄧三他視手下軍隊為兄弟,這點,恰恰與王夫人的虛偽嘴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為軍中的一抹亮色,本以為她是巾幗不讓須眉之輩,當她在軍中高喊退敵口號激勵眾人的時候,本是頗有好感的。孰不知這只是她的一種手段,一種看不起別人,卻要令他們?yōu)樽约嘿u命的卑劣之舉。但是卻從另一方面引人深思了:在這亂世中,一名女子,都*如此手段而保存自己,這是她的本性呢,還是這個世道的錯?環(huán)境和遭遇能夠改變人心,那么我們應該埋怨誰?當類似事情發(fā)生的時候,是我們應去將環(huán)境改變,還是任其環(huán)境來改變我們?
我相信,鄧舍便是那個敢于去挑戰(zhàn)的那個人。兩個時代的重疊交錯,現(xiàn)代與古時思想的碰撞,它們將在主人公身上起的變化,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文章整體彌漫著一種蒼涼的無奈,如積淀了數(shù)百年的一陣古風,緩慢而沉重地掠過讀者的心頭。作者熟讀中國歷史,將來自未來的一個人物,安排在史實的夾縫中,觀其沉浮,觀其掙扎,觀其發(fā)光發(fā)亮。這一切,卻顯得十分自然而游刃有余。這和作者自身的文學功力是分不開的。然而在某些地方,似乎太過注重釋義,如“—— 時俗,通稱女子為娘子。”,“——時俗,稱皇帝身邊的太監(jiān)為火者”等說明,個人感覺不必特意分段出現(xiàn),像前幾章那樣放到章末參考的地方,或在后文略為點明如“這個地方,怎么會有內宮的太監(jiān)?”便可明了。
另外,逐句細細品味,覺得文字風格有點不統(tǒng)一,在前面幾章,偏為白話一些,而后面數(shù)章,多些文言。兩種言語風格混在一起,一點想法,不知道是否曾經反復改過。
《蟻賊》一文,個人感覺,是軍事歷史中難得的作品。不僅被作者的歷史知識和文筆所折服,而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在主人公鄧舍身上,在本文的字里行間,我看到了智勇豪情,看到了男兒風骨,更多的,是熱情洋溢的拳拳愛國之心。
但總被一本書所吸引:《蟻賊》
我本想遠離文字,但手邊總有一本書,心中總有感。于是就這樣打量世界和打量我自己。這書的名字叫蟻賊!《蟻賊》初識時給我一種,視生命如螻蟻的感覺。我不是很了解,但能感覺出這本書的構造以及氣勢的磅礴。其實認識趙子曰的時候,只是好奇他的名字,并不知道作者的文采竟然如此斐然。而這本書,剛看第一章的時候,腦袋突然蹦出驚才絕艷這四個字。怎么說呢,這本架空歷史的小說,其實就是一本認識自己的歷史,另一方面是人認識“精、氣、石骨鐵硬”的歷史。
子曰的寫作手法很穩(wěn)重,收握自如,絲毫不脫離帶水。在此說笑:少時立名,老時揚名?!罢纭边@里,我指君王有著崇高地位,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正因如此,就有了移作他用的“資本”這里便是那些踏入沙場的戰(zhàn)士。而這,就是故事情節(jié)最根本的原因。
而這本小說從中國現(xiàn)在所謂的文學談起,是一本學術性很強的書,懸念迭起,大起大落,波詭云譎,十分引人入勝。如要從歷史中琢磨這書就是一本,代表或者就是形象代言人。
結語:這書承襲古代文化中的“硬”所演化,表現(xiàn)出幾分獨特的爽直,它不像一些網絡小說那么個人化,而是更追求群體共鳴性和認同性。所以希望大家能品讀!
看了別人的推薦去讀《蟻賊》的,還不是專門推薦,只是一個回帖,所以沒報太大的期望。然而讀后頗覺驚艷,雖不至于目眩神迷,忘了此身何在,卻也結結實實地享受了一番。尤其是在書荒期,這份感受分外強烈,再加上所得遠遠高過期望的反差,足以使懶人如我輩愿意花上半個小時的時間專門評一評此書,并鄭重向龍空毒蛇眾推薦之。
先談文字。作者趙子曰估計是古文讀多了,以致行文略顯滯澀,但風韻別致,古味撲面,算得上是極具個人才情的文字。尤為出彩得是戰(zhàn)爭場面,慘烈而不瑣碎,大處著眼,不失細節(jié)。子曰的文字可能不會讓你第一眼就叫好,卻能讓你一品再品,有點類似教主在《戰(zhàn)國》和《戰(zhàn)神》中的文字。并非說他們文風相似,而是說兩人的文字都浸潤了強烈的個人色彩。在此預祝子曰的文筆能在淬練中走向成熟,不要學教主,如今的教主已連基本的句子都寫不完整了,恍論文風。
次談情節(jié)。主角鄧舍是穿越者,但穿越不過是個噱頭罷了。小鄧沒有大煉鋼鐵制造兵器,沒有造玻璃掙錢,沒有抄襲后人詩文假充大頭文人,他所做的,只不過隨著當馬賊頭子的干爹學一身馬賊本事,為得僅僅是在亂世中掙扎著活下去,并在求活的過程中一點點積累關于用兵、權謀和隱忍之道,為得則是更好地求存。終于在干爹死后,前路一片灰茫時出現(xiàn)一點轉機。攜八百眾下永平,聚兵入高麗,占雙城,經過一連串扣人心弦的戰(zhàn)爭和謀攻之后,初定西南朝鮮,也至此才讓人稍稍松了一口氣,無論是小鄧還是讀者。
再談人物。鄧舍無疑是個鮮活的人物,面臨抉擇時會有內心沖突,卻不優(yōu)柔迂腐,臨機決斷,當進則進,當退則退……呃,一言以蔽之,是個能成大事的人。只有在十幾年的顛沛和廝殺中才能澆漓出這樣的人物,也只有這樣的人物才能在亂世“合理”地活下去。就像鳳凰,浴火重生,小鄧便是在人命如蟻的亂世戰(zhàn)火中將前世今生糅合為一。還有趙夫人,河光秀,洪繼勛,吳鶴年,還有關鐸及其他——不得不佩服作者刻畫人物的功力,他不是用枯燥的形容詞去寫人,而是用語言,用動作,用心理去寫人,落筆不多,然一系列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作者大概是不屑于用形容詞去簡單界定一個人,我也雅不愿多此一舉,盡管可以,不欲為也?;蛟S作者的功力不止于此,隨著情節(jié)的進一步鋪展開,書中人物的形象會愈加豐滿吧。
最后談談世情。其實世情的描畫離不開作者的文字功底,所以與文字分開來談,是因為好文字并不必然意味著能成功營造出某一特定年代或某一特定場景下的氛圍。對于元末明初,我很陌生,相信許多人與我一樣。元朝是一個容易讓人忽略的朝代,或是下意識,或是刻意為之。趙子曰用他的獨特文字和深厚的史學修養(yǎng)描繪出了一個讓我信服的元末世情,從人物談吐到當時背景下的人物心理,一些細微處竟考據于史料。態(tài)度決定一切,誠不我欺。
恩恩,說了是淺評,就評到這里收筆吧。
古今多少英雄,大浪淘沙,湮滅塵埃,不語青書一卷。
掛穿越之名,行蟻賊之事。
1、沒有穿過來造玻璃 產水泥大煉鋼鐵。到現(xiàn)在雙城地界還十分地缺衣少藥。
2、沒有弄點歪詩泡妞,愣裝文化人。不過只勾引了一個小人妻。
3、沒有挖老朱的墻角,到處收智商為負的名將小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舍哥發(fā)掘人才皆凡人。
老陳的縝密嗜殺、文化人的粗中有細、趙過的勇猛木訥、張歹的悍不畏死、高麗閹人的忠心滑稽、萬虎在戰(zhàn)場人來瘋、羅國器小心思的假正經、姚好古的油滑奸詐裝瘋賣傻、關澤的老成謀國、鄧三的義氣當先、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栩栩如生。
說起來,潘美何人?
遼東三大平章之一潘誠的義子,二十萬中人為何獨獨認其為義子,是如同鄧舍般過繼的義子嗎?答案是否定的。潘平章對待潘美的情誼棄之如壁虎斷尾就知一斑。那為何? 無他,看重其才也。
潘美是個有能力的小伙兒。
其有謀、初見舍哥就可設計在與老關之間插上一手。
其有才干、與關澤老本營之中,能探明其與沈陽之間的貓膩。
其有略、能與困山之間,明了關澤全盤計劃。
其有勇且志堅、在被包圍之際,能不降與韃子,死戰(zhàn)到最后一人,可謂之壯烈。
鄧舍與潘美,同李天霞不救張靈甫何其相似 。然而,景相似而情不相同,張是嬌而張狂,而小潘是顆棄子,鄧舍自身難保,明不救實則不能生逢亂世,危機四伏,一人才與一城之民對比,棄之。
再看雙城,內有高麗、女真,外有蒙元、南高麗、關平章均虎視眈眈。看則風光無限,實則危機四伏。不過,時勢造英雄,大有可為。
雙城內亂的處理異常棘手;內亂所涉人群:1女真,2高麗,3漢軍,4關鐸系將領;幾乎是個全方位全系統(tǒng)內亂;原因在于鄧軍成份蕪雜。雖說內亂殺光便可,但事實上卻未必。
先說容易處理的,漢軍最易,造反必殺,特別是黃驢哥,他所屬系統(tǒng)內參與的都殺,不要猶豫,沒有參與的要審要整,漢軍是立身之本,絕不能有問題,借機“整風”,杜絕下個黃驢哥,但嚴格控制整風范圍,一旦擴大就是內耗。
女真,佟豆蘭很棘手,殺,則跟女真翻臉,從此如何引為己用?但女真又是禍首,不殺太過縱容;這里比較好的方法是招女真各部開會議處佟豆蘭,佟內部必有人想取代他,而且女真內部意見也不統(tǒng)一,很大部分還是想跟著鄧圖利的。因此威逼加利誘,戲份做足,以女真人之名殺佟則名正言順,又可乘機培植傀儡,捏住女真;此處洪繼勛可出面。
高麗,亂軍欲舉李夫人為首,挑動高麗反叛,可見李家威信;也說明高麗豪族尚蠢蠢欲動,必須殺雞敬猴;所要把握的是,不能讓李夫人成為一個烈士!這樣會挑起更多高麗叛亂;所以先要把李家名聲搞搞臭,然后再殺;河太監(jiān)這方面必是內行。
最后關鐸系統(tǒng)的兩人。我的看法是一個都殺不得;為何?關是鄧上級,上級派來的人要殺你,這屬于合理合法;且大敵當前,遼陽是必救的;殺了就得罪整個關鐸系統(tǒng);其實錢姚二人,很清楚,姚是亂世知識分子,求輔佐明主討個青史留名,且沒有參與,所以他肯定可以爭?。恢劣阱X,蠢人一個,根本不足為患;因此錢姚當先軟禁;待救完遼陽之后看結果,若沒救成,關完蛋了,那么錢姚就不成為問題;若救關贏了,那么到時鄧救了關鐸一軍,且關元氣大傷,賓主之勢逆轉,到時把錢交由關鐸處理,燙手山芋讓他去接。至于姚,關鐸死,留為己用;關鐸不死,主動權在鄧,有一千種方式處理姚。
關要是沒死,首先賓主易位;大張旗鼓把錢送回去,讓人人都知道鄧以德報怨,聽憑上官發(fā)落,關要是不想留個壞名聲。。又要穩(wěn)住小鄧的話,咋整錢?所以錢還是死。。即使不死。。這種蠢人,不死也成不了大患。反觀小鄧,忍一時之氣而已,殺錢還不是時時刻刻的事情,只是殺一人要得一利,而不是單純殺人立威而已。
這本小說最大精彩之處就是刻畫了一個個生動活潑的人物形象,而吳鶴年是我最喜愛的人物之一,他貪生怕死,卻因時勢所逼對鄧舍忠心耿耿,沒有什么節(jié)操,卻是鄧軍中的一大理政之才,我們看到,無論是洪繼勛加入之前或是以后,吳鶴年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可以說,在具體政務方面,吳比洪更加合適,以洪繼勛之才,無疑是鄧氏集團的主要戰(zhàn)略策劃者,他的到來為鄧氏集團提供了今后戰(zhàn)略方向,而吳則是鄧軍的主要政務實施者;
相信在今后鄧氏集團的不斷發(fā)展擴展中,洪這樣的人才還是比較少的,而象吳這樣的人才會不斷出現(xiàn),甚至成為鄧軍地方性理政的主力;他們或是為鄧軍的威脅利誘,或是為了自己的抱負,紛紛加入到鄧軍之中。
穿越文之爆笑問答
某甲:最近在忙啥?。?/p>
某乙:經濟危機啊,失業(yè)了,準備去XX文學網碼字混口飯吃。
某甲:什么書最好寫?
某乙:回到古代的穿越文。
某甲:WHY?
某乙:社會環(huán)境現(xiàn)成,所有配套角色形象都現(xiàn)成,小說三要素兩項都不用廢腦子,拿來就用,只要寫個主角編個故事就萬事OK。
某甲:主角?是去當皇帝嗎?
某乙:否,直接當皇帝對劇情展開不利,不寫個1000章以上騙來票錢連電費都不夠啊。
某甲:故事情節(jié)貌似不好編?
某乙:好辦,回到古代嘛,領先了幾百上千年的知識發(fā)揮一下就天下無敵了。
某甲:愿聞其詳。
某乙:四大招,我只偷偷告訴你哈:大煉鋼鐵,制造玻璃,抄襲古詩,經濟軍事改革!
某甲:大煉鋼鐵?難道隨身帶著《煉鋼工業(yè)指南》?
某乙:這個……不要那么嚴格嘛,至少堆個差不多的高爐應該問題不大吧?
某甲:問題是鐵礦石、燃料、輔助設施、堆高爐需要的材料設備人工、高爐不光有燃料,還需要動力,還有操作高爐需要的技術工人,另外成品精加工用設備模具車床……
某乙:停!這些東西假定都是已經有了,反正也不會有人真的去翻文獻!我只要寫我的高爐能出好衣甲兵器就行了。
某甲:你確定你的高爐生產的不是農具而是兵器?
某乙:廢話,軍火啊!只有軍火才能賺錢,農具有個P用!
某甲:恭喜你,你因為私造武器獲得了一張國家頂級監(jiān)獄的邀請函,或許還附帶閻王殿單程車票一張。其實根本不用制造兵器,私自煉鐵和現(xiàn)在私自制作槍械是一樣的,足夠殺頭了。您不會覺得讀者都是小白連鹽鐵官賣都不知道吧?
某乙:我……我賄賂了官員!對,我有錢,賄賂!
某甲:且不說您的賄賂能否成功(算了,你自己筆下一轉當然能成功),請問您賄賂用錢從何來?
某乙:哈哈,就知道你要這么說!我早準備好了,我造玻璃器皿!奢侈品!
某甲:玻璃是奢侈品嗎?貌似玻璃很便宜???
某乙:古代沒人會造!他們只會用磁碗!我要大造玻璃,把皇宮里的碗都換成玻璃的!
某甲:您的玻璃怎么造法?
某乙:呃……好象是拿沙子和石灰放在一起燒……
某甲:簡單的玻璃制造法在東周就已經有了,而且作品相當精致,你憑什么以為自己有優(yōu)勢呢?
某乙:不可能!你忽悠我,那么早能造玻璃為什么后來我們國家一直沒玻璃用?
某甲:那是因為我們有比原始玻璃更好東西,陶瓷!在我國歷史上玻璃并沒有非常高的實用地位,更不要說代替陶瓷了.早在戰(zhàn)國直至秦漢時期,中國的工匠就可以制造很漂亮的玻璃了。其實之所以玻璃后來不做,恰恰是因為被更耐用,更容易加工,成本更低的瓷器所替代了。關于耐用:玻璃和瓷器都易碎,但是瓷器稍微破個口,不太影響繼續(xù)使用.而玻璃一旦破了口,一方面很容易劃破手,另一方面,從破口很快就會整個裂開以至完全損壞.而且在熱脹冷縮方面玻璃也不如瓷器好用,大家都知道玻璃一冷一熱就容易裂,但是沒聽說誰家瓷碗會被燙裂的.關于加工:玻璃和陶瓷都是混合物,沒有所謂的熔點,但是基本的加工溫度都是1200度左右.可是瓷器是可以在常溫下成型的(做泥胚是不用加熱的),而玻璃的加工塑型溫度至少要900度,原始玻璃的溫度需要1800度才能融化,加工瓷器的話在封閉的窯里維持一個高溫是很容易的,但是加工玻璃需要在開放環(huán)境下維持溫度,在古代是很麻煩的.在條件對比如此明顯的情況下,你還要堅持造成本又高質量又差的玻璃嗎?
某乙:你你你……你成心惡心我,你從哪COPY來這么多東西的?不過不管你怎么說,我都是要造玻璃的!你總不能拿陶瓷來造玻璃窗吧?對,我還要造望遠鏡!這東西總能賣錢了吧?
某甲:玻璃唯一的優(yōu)勢可能就是玻璃窗和透鏡了,這就涉及到無色玻璃的問題,玻璃的原料里是由于含有雜質才表現(xiàn)出有顏色,我們平時看到啤酒瓶綠色的和棕色的玻璃都是因為含有2價和3價的鐵離子,但是鐵離子幾乎是無法從玻璃里分離出去的,因此現(xiàn)代是采用加入其他的離子(我印象是加入鉻的化合物)來抵消2價鐵離子的綠色的.這個工藝我不知道什么人能特地準備好了再去穿越,難道他穿越是預約的嗎?或者您喜歡啤酒瓶顏色的玻璃窗和望遠鏡?
某乙:你……你刁難我……算了,我這個人肚量大,我不跟你計較玻璃的問題了,我換個方法去發(fā)展,我不發(fā)財了,我先去當官。
某甲:如何當官?
某乙:簡單,把主角托生在一個垃圾二世祖身上,偷偷帶一本《唐詩300首》,不夠的話就帶一套《古今詩詞大全》穿越過去,哈哈哈,這樣出身也有了,才華也有了,何愁四方士子不仰慕我?何愁文武百官不欽服我?何愁皇帝老兒不高看我?待我得了官位給他來個經濟軍事改革,用先進的經濟改革給造福華夏百姓,用先進的軍事力量征服四夷,哇哈哈哈哈~~~~~~
某甲:暫停!就憑一本詩集就能讓天下士子都高看你?難道你不知道人的劣根性永遠是可以頂禮膜拜古代的圣人,卻不能容忍身邊的才子嗎?或者您能不能給我解釋一下“文人相輕”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吶?
某乙:咳咳……喝水嗆到了。
某甲:就憑寫詩寫得好就能當大官,那請問李白李賀李商隱,杜甫杜牧(杜魯門就算了)都是些啥子大官啊?
某乙:咳咳……
某甲:還有你的那些改革……
某乙:領先時代上千年,總會有優(yōu)勢的嘛,至少俺的眼光是準確獨到的。
某甲:恩,曾經有一個確實看到了真理的人,他的名字叫布魯諾……
某乙:洋人就是那么黑暗,所以我是穿越到咱們自己國家的古代去。
某甲:那么你有興趣查看一下我們古代的改革先驅的腳步嗎?
某乙:參考一下也好。
某甲:有個弄青苗法的家伙你聽說過沒?據說是個利國利民的好主張啊。
某乙:呃……老王不光沒變成法,還連累一堆人和他一起倒臺。
某甲:戊戌變法?
某乙:停!你在誤導我,我要做的是在掌握了實權以后才變法,咋能跟光緒那窩囊小子一樣的吶?
某甲:那么張居正同志的一條鞭法?
某乙:雖然困難很多,但是在老張同志強有力的推行下還是成功了啊。
某甲:那么老張同志的結局?
某乙:累死在丞相任上,死后被抄家,抄家的時候家人被軟禁,餓死十幾口,大兒子也被抄家的人逼到自殺……寒,這樣的結果我不要。
某甲:雍正的火耗歸公貌似也成功了,康熙留下的爛攤子愣讓他給翻了過來,給乾隆留了個滿滿大錢庫。你覺得雍正的改革如何?
某乙:雍正同志老老實實地坐在北京城里批了一輩子奏章,從來沒能象他的老爹和兒子有那么多機會去江南公費出差旅行,最終承上啟下成就了康乾盛世,可是死后卻成了中國歷史上名聲最臭的皇帝,從他的登基到他的離奇駕崩,無數(shù)的傳聞都把他說的十惡不赦……
某甲:你還有興趣改革嗎?
某乙:求求您了,給我條活路吧,照您這么說我沒的寫了。
某甲:其實穿越也不一定就非要搞風搞雨啊,以現(xiàn)代人的目光,觀察古代人的生活,也未必就沒有樂趣,為什么一定要現(xiàn)代人的心思去攪動古代歷史的軌跡呢?
某乙:這……這可怎么寫???有參考沒?
某甲:有??!去看看《蟻賊》吧。
第1章豐州1
第2章豐州 2
第3章豐州 3
第4章奔潰 1
第5章奔潰 2
第6章奔潰 3
第7章內斗 1
第8章 內斗 2
第9章 內斗 3
第10章千里 1
第11章千里 2
第12章 千里 3
第13章千里 4
第14章千里 6
第15章千里 7
第16章千里 8
第17章:千里 9
第18章千里 10
第19章 夫人 1
第20章夫人 2
第21章 夫人 3
第22章永平 2
第23章 永平 2
第24章永平 3
第25章破城 1
第26章破城 2
第27章破城 3
第28章定策 1
第29章定策 2
第30章定策 3
第31章礪軍 1
第32章礪軍 2
第33章 礪軍 3
第34章 一虎 1
第35章一虎 2
第36章一虎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