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圖書館創(chuàng)建于1913年2月,前身是安徽省立圖書館。1953年4月在原皖北區(qū)合肥圖書館的基礎上正式建立安徽省圖書館(館址在合肥逍遙津公園西側),建筑面積約1100平方米。1962年12月遷至合肥市包河公園西側,建筑面積達6345平方米。1981年建成七層書庫大樓,建筑面積增至13900平方米。1998年10月,在原址上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擴建后的總建筑面積達到3.69萬平方米。新館于2003年11月對外開放。
安徽省圖書館在百年的辦館歷程中,收集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化典籍,尤其在安徽地方文獻收藏方面更是獨樹一幟,形成了具有濃厚地域文化的藏書特色。截至2017年,館藏文獻447萬余冊,包括古籍線裝書43,511部351,692冊。其中善本3,209部32,682冊,126部珍貴古籍入選前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館藏中,還建有章伯鈞等安徽名人專藏。數字資源總量達155.52TB。
中國數字圖書館安徽分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安徽省級分中心以及安徽省古籍保護中心均設在本館,分別承擔著數字文獻資源的加工收藏與服務,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技術培訓和資源建設,組織全省古籍保護工作,開展古籍普查登記、古籍修復培訓和古籍保護研究等工作。在全省范圍內先后建立6家分館和48家圖書服務點。
安徽省圖書館現有內設機構16個。在編職工159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占94.9%,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崗位聘任30人。
安徽省圖書館公休日、法定節(jié)假日不閉館,全年免費對外開放,每周開放時間在70小時以上。全館設有1659個閱覽座位,信息點1500個,計算機365臺 ,17個對外服務窗口,實行文獻外借、閱覽一體化?,F有持證讀者21萬余人,2006年以來,已連續(xù)多年讀者接待、書刊外借均突破百萬大關,創(chuàng)造并保持了安徽省圖書館優(yōu)質的服務績效。在堅持做好傳統(tǒng)服務的同時,以免費開放為契機,以“創(chuàng)先爭優(yōu)”為動力,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內容,努力打造了“新安百姓講堂”等8個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努力體現公共圖書館為民服務“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
近年來,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安徽省圖書館的各項業(yè)務建設得到發(fā)展,綜合服務能力得到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