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縣圖書館系公益性事業(yè)單位;是對文獻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存貯、傳遞和開發(fā),并為社會提供利用的科學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務機構(gòu);是保障人民文化權(quán)益的重要載體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 攸縣圖書館成立于1976年3月6日,座落于城關(guān)鎮(zhèn)中街體育場(雪花社區(qū)望岳西路2號)。1991年評為省合格館,1993年評定為國家三級館,1999年評定為國家二級館,2004、2009年再次被文化部評定為國家二級館。 館舍總建筑面積2326㎡,其中1984年購買的老館舍1114㎡,1989年建成的新館舍1212m2。 現(xiàn)有館藏9.7萬冊,館藏主要特色是普及性、綜合性和地方性。其中有《中華百科全書》、《中國百科年鑒》、《中國國家標準》、《資治通鑒》、《二十六史》及線裝古籍珍藏圖書1000余種,地方文獻3500多冊。年持證讀者2000多人,圖書流通率70%以上。 現(xiàn)有人員19人,其中離退休7人,在崗12人。在崗人員中,大專以上學歷的占84%,有業(yè)務職稱的占90%,中共黨員占90%。設館長、書記、副館長、辦公室、財務等五個管理崗位;設采編、綜合外借、電子閱覽、成人閱覽、少兒借閱、工具書查閱、過刊查閱、地方文獻、文化共享工程攸縣支中心、業(yè)務輔導等10個業(yè)務崗位。實行預約借書、送書上門、資料代查、參考咨詢、信息咨詢、業(yè)務輔導等多種服務方式,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對圖書館的信息資源需求。為突出其公益性,從2008年起,已實現(xiàn)對外全免費開放。
民國17年(1928年)秋,該縣始設民眾圖書館,圖書很少,時開時關(guān)。民國27年(1938年)改為民眾教育館,圖書工作只是館務活動的一部分。解放后至1979年初,圖書工作在該縣文化館內(nèi)設組管理,1966年時藏書近萬冊,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幾乎全部流失。
1976年3月6 日,省文化局批準成立攸縣圖書館,同年國慶節(jié)正式對外開放。當時僅有圖書4600余冊,工作人員3人。1979年10月,該縣縣委將原縣展覽館房子劃歸該館使用,至此,該館有了正式的辦公服務場所。1984年后該館工作人員也從原來4人增至5人,并設采編、外借、報刊閱覽、少兒閱覽、農(nóng)村輔導等五個服務窗口,年接待讀者達2萬人次。次年3月,在各級領導支持下,動工興建新館舍。1989年6月新館竣工并對外開放,館舍總面積達2326平方米。
近幾年來,該館逐步調(diào)整服務項目,館內(nèi)開設了小說外借、綜合外借、地方文獻工具書閱覽(科技閱覽)、成人閱覽、過刊查閱、少兒閱覽、輔導部等七個對外服務窗口。1991年參加全省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活動,經(jīng)驗收為合格館,1994年經(jīng)文化部批準,該館被授予國家三級館榮譽稱號。在1998年全國公共圖書館第二次評估定級活動中,該館榮升為“國家二級圖書館”。
在充分發(fā)揮陣地作用的同時,為拓寬服務領域,近三年來,縣圖書館結(jié)合“鄉(xiāng)村大舞臺”建設,在全縣范圍內(nèi)建立了422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網(wǎng)點和185家農(nóng)家書屋,有效緩解了農(nóng)民“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等問題,保障了農(nóng)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quán)益。另外,常年開展讀書活動,少兒讀書活動次次獲獎,成人讀書活動影響頗佳,得到了相關(guān)部門領導的肯定和廣大群眾的好評。效果顯著、影響頗佳、規(guī)模較大的活動有,2008年2月21日(元宵節(jié)),承辦了攸縣“迎奧運、慶元宵”有獎燈謎會、2008年6月21日,成功承辦了攸縣全民讀書月活動“百興杯”知識競答賽、2009年5月20日在網(wǎng)嶺鎮(zhèn)羅家坪“鄉(xiāng)村大舞臺”成功舉辦了“湖南百名優(yōu)秀書畫家走進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活動、2010年10月16日承辦了湖南省“G3杯”少兒文明禮儀知識讀書競賽活動株洲地區(qū)選拔賽等等,這些活動使圖書館的服務得到了延伸和拓展。
多年來,圖書館人本著“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服務宗旨,以“盡力滿足社會對信息資源的較大需求”為工作目標,齊心協(xié)力,圖書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獲得了國家、省、市、縣等各級諸多榮譽,提升了圖書館的外部形象。1994年起被省愛衛(wèi)辦評為“省文明衛(wèi)生單位”,2003年被縣婦聯(lián)評為“巾幗文明示范崗”,2004年被團縣委授予“青年文明號”,2005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文明建設先進單位”,2006年在建黨85周年表彰命名中被縣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7年、2008年獲株洲市圖書館學會“先進單位”稱號。2008年被縣委宣傳部評為“全縣群眾文化活動先進單位”。2009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文明建設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