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閃蝶(學名:Morpho menelaus):又名藍摩爾福蝶,是蛺蝶科閃蝶屬中大的一個物種,是一種熱帶蝴蝶,共有15個亞種。科名來自希臘詞“μορφ?”,是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阿芙洛狄蒂的稱號,意味著美麗、美觀。藍色的翅膀十分絢麗,長約15厘米。成年雌蝶的翅膀上表面呈藍色,下表面的顏色和紋理與枯葉十分相似,呈現(xiàn)斑駁的棕色,灰色,黑色或紅色。幼蟲的毛會引起人類皮膚的不適。
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包括巴西,哥達加斯加和委內瑞拉。它是巴西的國蝶。其碩大的翅膀使它們能夠快速地在天空翱翔。日夜活動,飛翔敏捷。
藍閃蝶在新熱帶界的熱帶雨林出沒,如亞馬遜原始森林,也適應如南美干燥的落葉林和次生林林地。飛行迅速。雄蝶有領域性,翅膀反射出的金屬光澤是向其它雄蝶表示其領域范圍。棲息于在森林里,但有時也會冒險地進入陽光明媚的空地以獲得溫暖。需要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熱帶雨林,有70-88%的濕度水平,平均溫度為40攝氏度。生活在樹冠層,但常常冒險進入森林的地面,這樣做是為了找到喜歡喝果汁的爛水果。
藍閃蝶翼展13-17厘米,翅上的絢麗金屬光澤。閃蝶的翅能閃光要從蝴蝶翅的結構說起。人們用手捉蝴蝶時,手上會粘一些“粉末”,這些“粉末”其實就是各種形狀的鱗片。閃蝶的鱗片在結構上則更為復雜,其細微結構是由多層立體的柵欄構成,類似于百葉窗,只是其結構遠比百葉窗復雜。當光線照射到翅上時,會產(chǎn)生折射、反射和繞射等物理現(xiàn)象。于是閃蝶翅上的復雜結構在光學作用下產(chǎn)生了彩虹般的絢麗色彩。當一群閃蝶在雨林中飛舞時,便閃耀出藍色、綠色、紫色的金屬光澤,“藍色幻影”便產(chǎn)生了。
藍閃蝶也稱為“藍摩爾蝴蝶”,其特別之處就在于它們會利用自己的色彩優(yōu)勢來保護自己。當有捕食者接近時,它們就會快速振動自己的翅膀,產(chǎn)生閃光現(xiàn)象來恐嚇對方。這種熱帶蝴蝶并不是以花蜜為食,相反它們更喜歡吃成熟熱帶水果的汁液,比如芒果、荔枝等。 并非所有的閃蝶都具金屬般的藍色光澤,而有的只限于雄蝶。
日間活動,飛翔敏捷,和其他鱗翅目昆蟲一樣,也是完全變態(tài)。生活史包括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期。它們的卵呈半球形,幼蟲具有明顯的彩色“毛叢”,且通常有一個尾叉,類似眼蝶的幼蟲。幼蟲一般群集生活,取食各種攀緣植物,特別是豆科植物,若遇到危險,會從體內的腺體發(fā)出刺激性氣味,驅走捕食者。蛹的頭部和翅上有各種突起,屬于帶蛹。寄主多為堇菜科、忍冬科、楊柳科、???、榆科、麻類、大戟科、茜草科等植物。成蟲不好訪花,常以吸食墜落的腐果,糞便等汁液為食。
為了生存,藍閃蝶不得不通過一些變化,翅膀底部的顏色和樹葉相同,為了偽裝在休息的時候會折翅,翅膀底面和樹葉環(huán)境一致。即便如此,它們還是經(jīng)常改變其生活方式以保護自己。它們學會了以不尋常的方式飛翔,使它們的翅膀,藍色的一面在一段時間內只顯示一次,并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