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與西夏自從慶歷和議以后,雙方一直打打和和,互有勝負(fù)。到了宋神宗時期,西夏外戚梁太后與其弟梁乙埋當(dāng)權(quán),國勢衰落,政治腐敗,西夏舉國上下怨聲載道,民不聊生。梁太后雖多次出兵攻宋,想提高國內(nèi)政治威望,卻都慘敗而歸。而宋神宗認(rèn)為西夏無理,下令攻打西夏。
宋軍于元豐四年(1081年)11月在慶州(今甘肅慶陽)擊潰夏軍,占領(lǐng)西夏兩千多里土地。神宗大喜,遂命給事中徐禧、鄜延路兵馬都總管種諤于元豐五年(1082年)9月帶兵攻夏。
大安八年(1082),西夏王聞宋在夏、銀、宥三州界筑永樂城(又名銀川寨,今陜西米脂縣西)屯兵戍守,甚感威脅,遂遣軍三十萬,前往攻取。西夏軍先出動號稱“鐵鷂子”的騎兵搶渡城東無定河,與北宋軍激戰(zhàn)于城下曠野。鐵鷂軍馳騁沖殺,銳不可擋,宋軍盡被擊潰。西夏軍主力繼圍永樂城,截斷水源,堵絕饋運,城內(nèi)北宋軍渴死大半,城終被攻克。此役,西夏殲滅宋兵約二十余萬。宋廷為之震憾,被迫與西夏議和。
種諤西討,得到銀、夏、宥三州卻不能駐守。鄜延路經(jīng)略安撫使沈括想在橫山修筑城墻,俯瞰平夏,筑永樂城,朝廷下詔徐禧與內(nèi)侍李舜舉去探察筑城這件事。徐禧、李舜舉及沈括等到延州,蕃漢十余支軍隊共率領(lǐng)八萬人,民夫運糧的人倍之。李浦率領(lǐng)前軍,呂真為副將;曲珍率領(lǐng)中軍,高永能為副將;王湛率領(lǐng)后軍,景思誼為副將;李稷主持饋餉、修筑城墻這些事。謀畫、進止這些事情,實際上由徐禧自己做主,沈括只是負(fù)責(zé)一同簽字畫押而已。
徐禧說:“銀州雖然占據(jù)明堂川、無定河的交匯之處,但舊城東南已為河水所吞沒,其西北邊又被天塹阻隔,實在不如永樂的形勢險厄。我認(rèn)為銀、夏、宥三州,已經(jīng)陷沒了百年,今日興復(fù),對于邊將的功勞來說,實在是俊偉,軍隊的士氣,固然已經(jīng)百倍于之前;但一旦開始建立州城,煩雜費用不可計量。如果選擇要會,建置堡柵,名義上雖然不是州,但卻實際上有這塊地方,舊有的疆塞,仍然在腹心之地。已經(jīng)與沈括商議修筑砦,堡各六個。大砦周長九百步,小的五百步,大堡二百步,小的百步,用工二十三萬人次?!庇谑切拗罉烦牵脮r十四日修成。徐禧、沈括、李舜舉等人回到米脂。
第二天,幾千名西夏騎兵直赴新城,徐禧立即前去察看。有人對徐禧說“:你開始只是受詔輔佐筑城,抵御敵人,不是你的職責(zé)?!毙祆麤]有聽從,與李舜舉、李稷一起前行,沈括獨自鎮(zhèn)守米脂。在此之前,種諤認(rèn)為永樂城距銀州故城不遠,三面絕崖而無水泉,力諫說在永樂筑城必然失敗。徐禧怒然變色,對種諤說:“君獨不畏死乎?敢誤成事?!敝@曰:“城之必敗,敗則死,拒節(jié)制亦死;死于此,猶愈于喪國師而淪異域也?!膘舛炔豢梢郧N諤,于是奏諤跋扈異議,皇帝乃下詔種諤守延州。詔書中言道:"昨大兵出界,種諤迂路舍取直之利,可降一官";王中正不審議道路迂直利害,及不討蕩左廂地分賊黨,可降兩官,并不用敍復(fù)法”故而,龍神衛(wèi)四廂都指揮使、鳳州團練使種諤降授文州刺史,金州觀察使、提舉西太一宮王中正降授嘉州團練使。種諤說:“橫山之勁兵在東,先時已聞賊據(jù)米脂及銀、夏等處,故我迎其鋒敗之。軍聲既振,千里之行無敢抗者。若由西路取直,雖近巢穴,大敵出於前,重兵攝於后,則有背腹之憂矣,不知何以御此?!狈N諤由是怨懟。
不出十日,西夏梁氏遣統(tǒng)軍葉悖麻、咩訛埋等,領(lǐng)六監(jiān)軍司兵三十萬攻永樂城,曲珍忙報知徐禧等。徐禧與李舜舉、李稷等,統(tǒng)兵往援,令沈括留守米脂。夏兵二十萬屯駐在涇原的邊北,聽聞修筑了永樂城,就來侵犯。報信的有十幾波,禧等皆不信,曰:“他們要是來的人多了,正是吾立功取富貴的時候啊”。大將高永享說:“城池小,人又少,還沒有水,不可守?!毙祆J(rèn)為他動搖軍心,想殺了他,想了想,不久后送到了鄜延路的監(jiān)獄中。部下高永能建議請求趁西夏沒有列好陣的時候襲擊。徐禧卻說“你知道什么,王師不鼓不成列?!薄S滥芡?,對人說:我不知道會死在哪里。徐禧以兵萬人列陣城下。夏軍渡永定河后,向宋軍發(fā)動猛攻,曲珍在水濱列陣對敵,與西夏軍交戰(zhàn)不利,將士均面帶懼色。曲珍報告徐禧說:“現(xiàn)在眾人的斗志已動搖,不能戰(zhàn)斗,戰(zhàn)必敗,請收兵入城?!膘唬骸熬秊榇髮?,奈何遇敵不戰(zhàn),先自退邪?”宋軍戰(zhàn)敗,退入城中。夏軍兵圍永樂城,截斷流經(jīng)城中的水源,永樂城中缺水,“掘井不及泉”,“士卒渴死者太半”。沈括領(lǐng)兵至無定河川,欲分兵救永樂城及應(yīng)接糧道,為賊兵所隔,不得前。于是上奏說:“已轉(zhuǎn)戰(zhàn)往綏德城,部督將兵照應(yīng)諸寨。”。時賊游騎犯米脂,括退保綏德,故有是奏。永樂之始圍也。括僅有兵萬人,不足以戰(zhàn)。括集將佐議曰:“永樂之勝敗,未系邊勢之重輕。綏德,國之門戶,失綏德則延州為敵所逼,勝敗未可知,關(guān)中必震。此大機會也,寧釋永樂而救綏德?!?/p>
鄜延路總管種諤因為怨恨徐禧,竟未能及時予以援救。禧日懷兩個燒餅,往來巡城,親以矢石擊賊,困則枕士兵大腿假寐,士皆扶瘡忍渴以拒賊。賊蟻附登城,積尸如山,后來的人踩著他們的尸體登城。夏軍知道沈括退保綏德,永樂孤絕,攻擊的更加急迫。高永能對李稷說:“新城長時間被雨水泡,土質(zhì)疏松,不如盡出金帛招募死士,突圍而出,十人猶可活七八人;不然的話,只是坐以待斃?!?。鄜延路副總管曲珍也把這話告訴徐禧,徐禧不聽,并責(zé)珍說:“曲侯已敗軍,又欲棄城耶!”
夏軍圍城多日,派遣使者叫城上的人求和,徐禧知道勢必不能戰(zhàn)勝,乃遣呂文惠應(yīng)之。文惠到了敵軍大帳后,敵帥讓他坐在地上,說道:“你只是個小將,不可以議約,應(yīng)當(dāng)讓曲珍來”即遣文惠回去。禧認(rèn)為曲珍總領(lǐng)軍政,不可去,而景思誼自己請求出使,徐禧說:“萬一蹉跌,恐傷國體?!彼颊x曰:“如今局勢已經(jīng)到了這個地步,倘若能用口舌說服他,使他們暫緩進攻以等待外援,不就可以了嗎?想要存活數(shù)萬人的性命,豈能顧惜一身耶!”敵帥見思誼,說道:“如果歸還我們的蘭會、米脂,就立即解圍而去?!彼颊x說:“這是朝廷才能決定的,不是我等邊臣可以自作主張的?!毕能娗艚怂?。
二十日夜,天降大雨,新建城墻浸水后被夏軍擂垮,宋軍饑疲不能拒,夏軍終攻破永樂城,徐禧、李舜舉、高永能死難,稷為亂兵所殺。宋軍一萬多士卒陣亡,得免者十無一二。只有曲珍、王湛、李浦、呂整裸跣逃脫。舜舉將死,撕裂衣襟草奏道:“臣死無所恨,惟愿官家勿輕此敵?!别⒁嗖葑嘣疲骸俺记Э嗳f苦也!”。帝中夜得報,起環(huán)榻行,徹旦不寐。史稱靈武之役。
永樂城一戰(zhàn),西夏軍隊大獲全勝,宋朝想滅掉西夏的夢想已成泡影。永樂城之戰(zhàn)以后宋夏之間一直矛盾不斷,直到宋紹圣二年(1095年),宋哲宗派人進攻西夏,在米脂大破夏軍以后為止。
史料記載,有一位姓孟的延安女子,跟隨父親戍守永樂城,得知父親戰(zhàn)死,徒步呼號,攀爬入城,伏在父親的尸體上慟哭而亡。西夏人同情她,把她和父親一起葬在永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