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藍的天上白云飄
白云下面馬兒跑
揮動鞭兒響四方
百鳥齊飛翔
要是有人來問我
這是什么地方
我就驕傲的告訴他
。。。。。。
1952年,美麗其格上的課程《歌曲作法》要求學生上交一首原創(chuàng)歌曲,作為結業(yè)作業(yè)。美麗其格希望借該曲表現出農牧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他聯想起自己赴北京參加中國國慶觀禮的感受,就以內蒙古民間曲調為素材,創(chuàng)作出了一首名為《藍藍的天上》的歌曲;兩年后,美麗其格的同班同學冷安告訴美麗其格,歌名《藍藍的天上》在視角上有種太狹小的感受,只能讓人想象藍天,如果用歌詞中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作為歌名,會給人更加遼闊壯觀的感覺。美麗其格聽后非常認同冷安的觀點,于是將歌名改為《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195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新中國成立5周年全國群眾歌曲評選一等獎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獲獎
2009年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 100首推薦的愛國歌曲 獲獎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采用民族五聲羽調式,有鮮明的內蒙古民歌音調,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該曲歌詞精煉,寓意深刻,充滿了詩情畫意,展現出遼闊,寬廣大草原的美麗景色。旋律優(yōu)美流暢,富于激情,表達了草原牧民對中國共產黨和祖國的無比感激之情和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歌曲為兩個樂句的單樂段結構。第一樂句旋律以級進為主,伴以四度跳進,形成波浪式進行,句尾逐漸高漲,最后落在高音6上,加上延長,顯得特別舒展、開朗,把富饒遼闊的大草原展現在聽眾面前。第二樂句基本保持了第一樂句的主體材料而形成兩個樂句相互對稱的樂段,第二樂句旋律起伏較大,出現了全曲的高音6和最低音3遙相呼應,使歌曲的情緒顯得格外開朗,充滿激情,然后以平穩(wěn)的旋律進行和肯定的語氣結束全曲。而結束音正是全曲的主音6,它與第一樂句的結尾6音形成八度呼應,一問一答,一唱一和,把兩個樂句緊密地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