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竇寺因雪竇山而得名,雪竇山縱橫數(shù)十公里,最高處海拔900多米,整個山的主峰叫乳峰,乳峰下面有一個石洞,洞內(nèi)噴出來的泉水,如乳如雪,所以稱雪竇或乳竇,雪竇山的名稱就出此而來。
買購網(wǎng)原創(chuàng)圖片,未經(jīng)許可不能轉(zhuǎn)載,版權(quán)聲明
反饋
雪竇寺歷史悠久,晉時開山時叫“瀑布院”,已有1700年歷史。公元999年北宋真宗敕賜“雪竇資圣禪寺”寺額。南宋寧宗時,評定天下寺院等級,雪竇列為“五山十剎”之一。宋理宗趙昀御書“應(yīng)夢名山”,遂有“應(yīng)夢道場”的盛譽。雪竇寺外,首先可見山門上的題字“四明第一山”,由蔣介石親筆所書。
山門內(nèi)有兩株大樹,名叫銀杏樹,又叫白果樹、公孫樹。這兩株銀杏有雌雄之分,左邊為雌,右邊為雄。更珍貴的是它們系漢代所栽,人稱“漢代白果”。郭沫若游雪竇寺時曾說:“漢代大樹,誠不虛也!”雄樹旁有一石碑,上書“彌勒應(yīng)跡勝地”。是指彌勒佛與雪竇寺的淵源深厚。相傳彌勒菩薩化身布袋和尚,在奉化縣江水中現(xiàn)身,被長汀村人收養(yǎng),后到奉化岳林寺出家,常到雪竇寺講經(jīng)弘法,因而岳林寺、雪竇寺被人們同稱為“彌勒應(yīng)跡圣地”,公認為彌勒道場。所以,在雪竇寺的天王殿和大雄寶殿之間,特建有一座“彌勒殿”。
天王殿內(nèi)后是“彌勒寶殿”,正中是彌勒化身布袋和尚塑像,兩邊是千尊形態(tài)不同的彌勒,大雄寶殿后是法堂,又叫藏經(jīng)樓。只見法堂前有兩株楠木,相傳是愛國將領(lǐng)張學良親手所種,因此人們稱它為“將軍楠”。
溪口鎮(zhèn)是蔣介石的故鄉(xiāng),是一個建置千余年的山鄉(xiāng)古鎮(zhèn),這里四面環(huán)山,三里長街依一脈剡水溪流橫貫東西。
蔣氏故居即蔣介石前后幾輩的故居,昔日蔣氏家族就于此地生活、工作、娛樂等,位于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市溪口鎮(zhèn),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近代史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堪稱“民國文化第一鎮(zhèn)”。蔣氏故居系群體建筑,它包括豐鎬房、小洋房、玉泰鹽鋪等。其中豐鎬房在溪口中街,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積共1850平方米,大門、素居、報本堂、獨立小樓系原有,為清代建筑,其余都系蔣氏1929年擴建。
小洋房
在武嶺頭東側(cè),瀕剡溪。原名“涵齋”俗稱“小洋房”,1930年建造。西式3開間兩層平頂樓房,背靠武山,與文昌閣有露天走廊相通。右側(cè)溪岸設(shè)水泥平臺,供游泳跳水用,稱“跳水臺”。此處碧波蕩漾,隆冬不冰,稱“武潴浪暖”。清人蔣鳳元詩:“武陵鎮(zhèn)楚中,此地喜相同;兩岸桃花夾,中間一水通。泉溫由土脈,凍解不共風;上已偕童冠,祓除信有功?!痹瓰槭Y介石侍從文牘、警衛(wèi)人員住所。1937年初夏,蔣經(jīng)國從蘇聯(lián)歸來,偕夫人方良與長子愛倫(孝文)居此,課讀古文。蔣經(jīng)國之母毛氏1939年12月死于日機轟炸,蔣經(jīng)國奔喪時所書“以血洗血”碑,現(xiàn)移置于此。
豐鎬房
在武嶺路下街,東距武嶺門200米,為蔣介石、蔣經(jīng)國父子故居。名稱出典西周時以豐邑、鎬京為國都。借“豐”“鎬”兩字作為蔣介石及其胞弟瑞青的房號,瑞清早亡,蔣介石兼祧承襲,故合稱豐鎬房。原有祖屋6間,1935年經(jīng)改造擴建,有房49間,占地面積4800平方米,建筑面積1850平方米。前廳后堂,兩廂四廊,前廳門“素居”,樓下作帳房、接待室,樓上為蔣母王采玉、蔣介石前妻毛馥梅誦經(jīng)處;后堂為家祠,名“報本堂”,系吳敬恒(稚暉)所題,上“寓理帥氣”匾及跋文,系1949年4月15日蔣介石為長子經(jīng)國40歲生日所書,跋文曰:“每日晚課,默誦孟子‘養(yǎng)氣’章。十五年來,未嘗或間,自覺于此略有領(lǐng)悟。又常玩索存心養(yǎng)性之‘性’字,自得四句曰:‘無聲無臭,惟虛惟微,至善至中,寓理帥氣。’為之自箴;而以寓理之‘寓’字,體認深切,引以自快,但未敢示人。今以經(jīng)兒四十生辰,特贅此‘寓理帥氣’以代私祝,并期其能切己體察,卓然自強,而不負所望耳。”兩柱楹聯(lián)謂“根本尊親是謂至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順孫”,亦系蔣介石手跡。堂內(nèi)供奉蔣氏曾祖以下四代神主靈位。西廂房為毛氏(蔣經(jīng)國生母)居處,1937年蔣經(jīng)國從蘇聯(lián)歸來,補辦婚禮,曾作新房;東廂房曾作宋美齡住所。西側(cè)有獨立小樓,二間一弄,為蔣母王采玉舊居,樓上過道與西廂房相連,樓梯狹窄,僅通一人,據(jù)謂便于蔣母腳小雙手扶欄上下;東小樓,原作傭人住處或堆放雜物,西平房供接待親友用,毛氏晚年疾患,不便上樓,亦居此。樓軒相接,廊廡回環(huán),朱柱赭壁,青瓦魚脊。前庭與左右有圓洞門相通,周栽銀杏7株。素居門內(nèi)植紫玉蘭2株,院中掛花老枝橫逸,濃蔭籠郁。庭內(nèi)精雕細繪,浮彩鏤金,富古典藝術(shù)風格。屋頂堆塑“三星高照”、“雙龍搶珠”。左右五馬散墻,廊壁柱頭繪刻“八仙過海”、“姜子牙釣魚”、“文王求賢”、“劉備招親”、“岳母刺字”等。1949年5月溪口解放后,人民政府妥加保護,1980年撥款整葺。
玉泰鹽鋪原址
在豐鎬房西中街簟場弄口,1871年(清同治十年)系蔣介石祖父蔣玉表開設(shè)。店面3間,后置作坊,樓上居家。以售鹽為主,也釀酒,兼營大米、菜餅、石灰、雜貨等。以后傳給兒子蔣肅庵經(jīng)營。1887年(光緒十三年)夏歷九月十五日午時,蔣介石出生于樓上。肅庵去世,由長子介卿經(jīng)管。1919年前后,因蔣介卿外出謀事遂歇業(yè)。曾二次失火,1948年拆建,改建為石庫墻門院落。蔣介石書“玉泰鹽鋪原址”,勒石置西首墻腳,今存。
摩訶殿
在溪口中街財神殿弄北邊,為蔣姓族人紀念第二代遠祖蔣宗霸家祠。蔣宗霸,五代后梁貞明間人,篤信佛教,師事岳林寺布袋和尚,口中常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稱摩訶居士。1931年,蔣經(jīng)國母毛馥梅出資建造,作為她與蔣家女眷拜佛誦經(jīng)的佛殿,大殿坐東朝西,黃墻青瓦,粉壁赭廊,兩廂置樓屋各11間,殿后的天井,卵石鋪面,1989年修復(fù)。旁古樟3株。
武山廟
位于武山南麓,原蔣、張、任、宋4姓宗廟。建廟何時,失記。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集資修建。1796年(嘉慶元年),建廊廡、臺亭、山門,后幾經(jīng)修葺。20年代為武山學校,蔣經(jīng)國就讀于此。1947年,蔣家進家譜時大修。1986年3月至1987年10月,政府撥款重修。前后兩進,兩廂廊廡,天井有戲臺,大殿有盤龍石柱2根,從大橋鎮(zhèn)六角廟拆移于此,飛檐斗拱,具清時江南寺廟特色。1988年2月成立溪口博物館,有出土文物、古代工藝口陳列。
武嶺門
武嶺門是進入溪口鎮(zhèn)的必經(jīng)之路,因建在武山的山脊上而得名。關(guān)于這個名字有兩種闡釋:一說溪口武嶺周遭,山川景貌堪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相類,且兩者為諧音,里人素以武陵自詡,意即世外桃源之地。另一說此名取“武德”之義,蔣介石在《武嶺樂亭記》中解“其獨以武嶺名者,殆取義于武德,即其地以況其所居之人耶?!?/p>
1929年前武嶺門還是個小庵堂,蔣介石的母親篤信佛教,常到這里念經(jīng)拜佛。1930年被蔣介石改建為三間兩層的武關(guān)式城門建筑,門額兩面都鐫“武嶺”題字。為示尊重,國民黨元老、著名書法家于右任所寫鐫于正面,蔣介石自己親筆手書則刻于城門之背。
入武嶺城門,便見煙霞古鎮(zhèn),只見三里長街與蜿蜒剡溪相依相伴,宛若世外桃園,真仿佛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描寫的“武陵”景象。武嶺路三里長街就是蔣氏父子從小生活的地方。
文昌閣
在武山南端潭墩山頂,俗稱武嶺頭,1731年(清雍正九年)建,原系小閣,內(nèi)設(shè)文昌帝座,為溪口文昌會、文武會和錦溪書齋等祭祀和會文處。1924年春,蔣介石從廣州回鄉(xiāng),見其行將傾圮,乃托史蔣介卿鳩工重建,次年9月竣工。系兩層樓房,建筑面積500平方米,塊石臺壘,青磚砌墻,飛檐翹角,梁架雕人物花鳥,四周圍廊飾花窗,閣頂懸掛宮燈。蔣介石取名“樂亭”,作《武嶺樂亭記》,內(nèi)云:“余以其位在山水之間,凡遠方同志來游者,莫不徘徊依戀而不忍舍,蓋無間乎仁與智,皆有樂于此也,乃取其義而名之曰:樂亭。”當?shù)厝粤暦Q“文昌閣”,把東側(cè)一方亭仍稱“樂亭”。蔣與宋美齡曾下榻于此,作藏書處。1939年12月,遭日機炸毀。1987年4月,政府撥款按原樣建復(fù),現(xiàn)為兩樓三底宮殿式建筑,分正殿、配殿,重檐或單檐歇山頂,建筑面積500平方米,雕梁畫棟,花格窗欞,廡廊四環(huán),建筑精巧,具濃厚民族色彩。內(nèi)有書畫展出。旁環(huán)香樟、黃連木、側(cè)柏、樸樹等古木,濃蔭蔽日;下臨一碧剡溪,波光瀲滟。清代已列為溪口十景之一,名“奎閣凌霄”,縣人蔣廷秀有詩云:“巍巍百尺峙山邱,贏得奎光射斗牛;文藪由來錦溪勝,爭看多士踏鰲頭?!?/p>
憩水橋
在文昌閣下,臨剡溪。1929年蔣介石堂弟榮泥法師建,原系貼水面石板平橋,后由上海孫裕生營造廠設(shè)計,拆建改成弓形小橋。架設(shè)于兩蟹鉗形巖石上,遂成景點,橋下水清見底,游魚可數(shù),清人蔣廷秀詩云:“碧潭潭水水光瀏,養(yǎng)得金麟盈我眸;何必西岐有靈沼,依蒲依藻待人游。”1985年5月起,增設(shè)竹筏游船3只,供游剡溪。
武嶺學校
在武嶺門內(nèi)右側(cè)。1927年蔣介石創(chuàng)辦,校舍由翁文濤設(shè)計,上海孫裕生營造廠承造,次年12月竣工。占地90余畝,有大禮堂、教學樓、宿舍樓、健身房等建筑40余幢,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布局疏落有致,綠化成蔭,其中古樟4棵,環(huán)境清幽。特色獨具的大禮堂外觀堂皇,裝飾精致,具民國建筑風格。有蔣介石自題奠基碑,樓上為蔣介石接待國民黨高級官員處所。東倚武山,有三角楓、海桐等古樹名木,山壁摩崖石刻“武嶺幽勝”四大字,為1931年蔣介石所題。巖下水泥平臺,置石凳石桌。解放后,曾改作寧波地區(qū)醫(yī)院。1988年5月復(fù)名“武嶺中學”,保持原貌。
毛氏墓即建于摩訶殿東草坪。1939年12月12日,日機轟炸溪口,毛氏罹難,靈柩暫厝摩訶殿旁,1946年12月安葬。墓坐西北,朝東南,四周塊石圍護,砌成四方形。墓前石碑系吳敬恒所題,上書“顯妣毛太君之墓”“男經(jīng)國泣立”。
應(yīng)夢里景區(qū),即應(yīng)夢里奇幻小鎮(zhèn),坐落于寧波市奉化區(qū)蔣氏故居風景區(qū)的北面??偼顿Y約15億,總占地面積 164.67畝,總建造面積約15.8萬平方米。景區(qū)擁有大型戶外未來科技賽博朋克式演出《未來已來》、沉浸式演藝《最后的黎明-刺殺001》、音樂情景秀《羅曼無敵》、多媒體魔術(shù)秀《奇遇玩家》、多場戶外主題街頭秀等。
杜鵑谷景區(qū)占地355500畝,于1996年3月動工建設(shè),海拔128.8米,有“杜鵑麗姿”、“茶園春波”、“芳草綠影”、“生肖石雕”、“帝王瓷盤”、“木屋別墅”等花卉景觀。
“杜鵑麗姿”緊靠蔣母墓道旁邊,植有三萬多株名貴杜鵑。山崗東邊還建造了“觀賞溫室”400平方米,室里種了一批杜鵑,四季開花,可供隨時觀賞。“茶園春波”位于劍平崗南邊大片的坡地之上,到了春天,茶農(nóng)將茶葉采摘加工,精心制作“雪竇山茶”?!胺疾菥G影”,即山坡上碧綠青草,草地上還備有秋千、滑梯及轉(zhuǎn)馬等娛樂設(shè)施。還可觀看高空藝術(shù)表演。在南山草坡上,有100米寬、2 50米長的滑草場,供游客滑草?!吧な瘛痹谌ナY母墓道路邊,矗立著12生肖石雕?!暗弁醮杀P”在山崗的西邊,有“歷代帝王藝術(shù)掛盤展覽”,陳列著108位歷代帝王畫像?!澳疚輨e墅”,小木屋里可居住100多位游客。屋內(nèi)有多功能廳、舞廳、美容廳等設(shè)施。
亭下湖位于溪口鎮(zhèn)五公里處,南鄰古有越中勝景之稱的剡溪九曲景點,北與著名的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彌勒道場——雪竇古剎、千丈名瀑、徐鳧仙境等景點相連。湖內(nèi)有山嵐水色、天光云彩、岸曲島列和影觀多現(xiàn)的山水鐘秀之美,譽稱“浙東明珠”,是國家級雪竇山風景名勝區(qū)的三大景系之一。
溪口風景區(qū)統(tǒng)票230元(蔣氏故里+雪竇山+交通費,2天有效)。單買蔣氏故里景區(qū)120元,雪竇山景區(qū)150元(含交通費30元)1.2米以下兒童免費。
夏秋季(5-9月) 冬春季(10-4月)
蔣氏故居景區(qū) 夏令8:00-17:30 冬令8:30-17:00
雪竇山景區(qū) 夏令8:15-17:00 冬令8:45-16:30
雪竇山游客服務(wù)中心售票處及溪口旅游服務(wù)中心售票處 夏令8:00-16:30 冬令8:30-17:00
雪竇山游客服務(wù)中心直達三隱潭中轉(zhuǎn)站 8:15-13:30 8:45-13:00
自駕車到溪口
【寧波出發(fā)】 走S1甬臺溫高速—G15沈海高速—G1512甬金高速—中興東路—公園北路—到達溪口景區(qū)
【舟山出發(fā)】 走虹橋互通—大潭崗隧道—大山崗隧道—露水坑崗隧道—金塘大橋—G1504寧波繞城高速—G1512甬金高速—中興東路—公園北路—到達溪口景區(qū)
【杭州出發(fā)】 走S2杭甬高速—G92杭州灣環(huán)線高速—G15沈海高速—G1512甬金高速—中興東路—公園北路—到達溪口景區(qū)
【紹興出發(fā)】 走G92杭州灣環(huán)線高速—G15沈海高速—G1512甬金高速—中興東路—公園北路—到達溪口景區(qū)
【慈溪出發(fā)】 走G15沈海高速—石子山隧道—G15沈海高速—G1512甬金高速—中興東路—公園北路—到達溪口景區(qū)
【余姚出發(fā)】 走G92杭州灣環(huán)線高速—G15沈海高速—G1512甬金高速—中興東路—公園北路—到達溪口景區(qū)
【寧海出發(fā)】 走G15沈海高速—大成東路—彌勒大道—中興東路—公園北路—到達溪口景區(qū)
【臺州出發(fā)】 走S28臺金高速—九曲嶺隧道—S28臺金高速—寺前張隧道—G15沈海高速—羊角山隧道—貓貍嶺隧道—G15沈海高速—牛官頭隧道—G15沈海高速—大成東路—彌勒大道—中興東路—公園北路—到達溪口景區(qū)
【溫州出發(fā)】 走S26諸永高速—羅東隧道—S10溫州繞城高速—馬林頭隧道—后崗隧道—S10溫州繞城高速—金光岙隧道—南山隧道—G1523甬莞高速—樂清灣高架橋—G15沈海高速—湖霧嶺隧道—G15沈海高速—黃土嶺隧道—G15沈海高速—羊角山隧道—貓貍嶺隧道—G15沈海高速—牛官頭隧道—G15沈海高速—大成東路—彌勒大道—中興東路—公園北路—到達溪口景區(qū)
【衢州出發(fā)】 走G60滬昆高速—巖坑尖3號隧道—巖坑尖2號隧道—G1512甬金高速—兩頭塢2號隧道—兩頭塢1號隧道—G1512甬金高速—309省道—公園北路—到達溪口景區(qū)
公交車到溪口
游客可在寧波火車站乘坐988/987路公交車直達到終點站雪竇山游客服務(wù)中心(雪竇山景區(qū)),也可以在溪口客運中心(公交溪口站)乘坐266路公交車可到達武嶺廣場(蔣氏故居景區(qū))
溪口鎮(zhèn),地處奉化江支流剡溪之口,故名。系千余年歷史的山鄉(xiāng)古鎮(zhèn),面積1.2平方公里。東枕武山,西挹龜山,北倚白巖山,南向筆架山。群山環(huán)翠,剡溪橫貫,山光水色,清秀幽勝。清時,文人匯為“溪口十景”,即:奎閣凌霄(文昌閣)、武潴浪暖(武嶺頭剡水聚匯潴積處)、碧潭觀魚(憩水橋下)、屏山雪霽(武山雪景)、錦溪秋月(剡溪自沙堤至丈沙段稱錦溪,秋月映溪)、松林曉日、雪峰晚照(雪竇山晚景)、溪船夜棹(月夜泛舟)、南園早梅(溪南成片梅園)、平沙芳草(溪南)。公路通鄞縣、新昌、奉化、余姚。主要景點有武山廟、武嶺門、文昌閣、武嶺學校、蔣氏故宅豐鎬房、小洋房、玉泰鹽鋪、摩訶殿、毛氏墓、武嶺公園和蔣母墓道等。
溪口-雪竇山景區(qū),處四明山東緣,奉化區(qū)西北部13公里,距寧波市區(qū)37公里。由溪口鎮(zhèn)、雪竇山及亭下湖3景區(qū)組成,面積32.6平方公里,1985年8月公布為省級18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并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在漢代就有“海上蓬萊”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