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品介紹
絳縣山楂分布在絳縣古絳鎮(zhèn)、橫水鎮(zhèn)、郝莊鄉(xiāng)、冷口鄉(xiāng)、衛(wèi)莊鎮(zhèn)、么里鎮(zhèn)、安峪鎮(zhèn)、大交鎮(zhèn)、陳村鎮(zhèn)、南樊鎮(zhèn)10個鄉(xiāng)鎮(zhèn),地域保護范圍東經111°21′49″~111°54′19″,北緯35°20′19″~35°39′28″,平均海拔550-750米,認證面積8000公頃,年總產量40萬噸。絳縣山楂歷史悠久,在《絳縣志》中有一章專門寫山楂。據縣志記載,在明末清初,紫家峪村一農民從山東引進山楂接穗,使用于本地野生山楂嫁接,果實優(yōu)于野山楂,以后,本縣開始家植山楂樹。絳縣山楂果型較大,果實直徑可達2.5cm以上,外觀滾圓,紅似瑪瑙,口感絕佳,酸甜適度,風味獨特。山楂的果實營養(yǎng)豐富,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磷鈣鐵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特別是鐵鈣及維生素C、胡蘿卜素、核黃素等的含量很高。山楂還有較強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具有開胃健脾、行瘀化滯,消炎止咳,解毒止血等多種作用。
二.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文歷史因素
土壤類型主要為褐土、潮褐土,其中褐土分布面積較廣,占83.69%。土壤pH為7.85%-9.14%,平均值為8.42%。土壤質地較好,主要分布砂土、壤土、黏土3種類型,其中中壤占91.3%。土壤結構良好,土壤結構主要以土壤中碳酸鈣膠土為主,水穩(wěn)性團粒結構在20%-40%之間。耕層土壤總孔隙度在41.8%-53.2%之間,較為適宜。2.水文情況全縣位于黃土高原,地下潛水深度由地形不同而變化,灌溉水符合無公害食品相應標準的要求,水質質量合格,有利于優(yōu)質山楂生產。 3.氣候情況全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多雨。年均氣溫為11.4℃,7月最熱,平均氣溫達24. 2℃,極端最高氣溫達37. 7℃。1月最冷,平均氣溫-3.4℃,最低氣溫-21.20℃,全縣氣溫分布差異特征:山區(qū)氣溫低于平川和丘陵區(qū)。縣域熱量資源豐富。大于10℃的年積溫為3765.6℃(4月8日至10月27)。大于5℃的積溫為4 268.1℃(3月14日至11日)。歷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 253. 4h,無霜期182d。全縣全年降水量569.6mm,降水呈季節(jié)性分布明顯,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占年總降雨量54%。
三.地域范圍
根據《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以及絳縣山楂特有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劃定絳縣山楂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東經111°21′49″-111°54′19″,北緯35°20′19″-35°39′28″。區(qū)域范圍內東西長49.1公里,南北寬35.4公里,涉及古絳鎮(zhèn)、橫水鎮(zhèn)、郝莊鄉(xiāng)、冷口鄉(xiāng)、衛(wèi)莊鎮(zhèn)、么里鎮(zhèn)、安峪鎮(zhèn)、大交鎮(zhèn)、陳村鎮(zhèn)、南樊鎮(zhèn)10個鄉(xiāng)鎮(zhèn),平均海拔550-750米,總生產面積8000公頃,年總產量為40萬噸。
四.產品品質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山楂果重15-26克,果皮涂紅,果點黃白色,密集,果皮較粗糙,果實近圓稍扁,頂部具有五棱,果面鮮紅或鮮棗紅,披臘光,果實頂部有散生黃白色小果點加以點綴,更加秀色。果實每公斤70~90個,最大果重可達40克,山楂果肉粉白至粉紅,肉質緊密,味酸稍甜,品質極上。
2.內在品質指標:山楂的果實營養(yǎng)豐富,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磷鈣鐵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特別是鐵鈣及維生素C、胡蘿卜素、核黃素等的含量很高。其中100g山楂鈣的含量為40~47mg、鐵的含量為0.47~0.65mg、維生素C含量為47.2~52.8mg、維生素B1的含量為0.01~0.028mg、維生素B2的含量為0.47~0.68mg、總膳食纖維含量為8.01~9.12g、枸櫞酸含量為9.83~11.25g、總黃酮含量為3.87~4.22g。另外,山楂還有較強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具有開胃健脾、行瘀化滯,消炎止咳,解毒止血等多種作用。
3.安全要求:根據無公害食品落葉核果類果品NY5112-2005產業(yè)標準以及無公害食品NY5013-2006林果類產品產地環(huán)境條件,以及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準則,GB/T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等相關標準和要求。
五.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guī)定山植樹生長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長健壯,結果早,盛果期長,pH6. 5~7. 5為宜。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選用適合當地條件的優(yōu)良品種(敞口、大金星、艷果紅、大綿球、 大五棱、紅瓤綿等)苗木,苗高lm,根系完整無病蟲害。
3.生產過程管理: 實行2m×3m(每畝111株)、2m×4m(每畝83株)、2. 5m X 4m(每畝66株),密植山植園,秋季栽植.基肥以秋末施用為好,按500g果1~1. 5kg圈糞施入。 追肥主要是施各種化肥和人糞尿。追肥分為三個時期:一是萌芽開花前,以氮、磷為主;二是落花后至幼果迅速生長期,追施氮、磷、鉀復合肥料;三是果實采收前后,結合施基肥、加旅氮、磷、鉀三要素。葉面噴肥一是花期噴0.3%~0.5%硼砂或硼酸溶液;二是花前或花后6~8月份噴3~4次0.3%~0.5%的尿素、磷酸二氫鉀等。如果葉黃化,可噴施0.3%~0.4%硫酸亞鐵。灌水。第一次在萌芽前;第二次在6月中下旬,促進果實膨大和花芽分化;第三次地次地凍前澆足封凍水。整形修剪 :整形:適宜山植樹的樹形為小冠疏散分層形,細長紡錘形。修剪:生長季節(jié)修剪主要是抹芽、捋枝、摘心、拿枝、拉枝、環(huán)刻,促進花芽分化,開張角度,緩和樹勢;冬季修剪主要是采取緩效,回縮,短截、疏枝等措施,更新結果枝組,復壯樹勢,調整養(yǎng)分分配。病蟲防治主要防治白粉病、花腐病、金龜子、瑩葉、紅蜘蛛、卷葉蟲、食心蟲等,使用農藥為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80%大生M45可濕粉800倍液,2%農抗120水劑100倍液,5%菌毒清水劑100倍液,20%殺鈴脲浮劑800~1000倍液,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30%桃小靈乳油2 000倍液噴布防治。
4.產品收獲及產后處理規(guī)定采收:在10月初采收,采下來的果實要輕拿輕放,以防碰傷和刺傷。加工:挑選的果形整齊端正,果皮呈鮮艷的紅色,沒有干疤蟲眼和外傷的優(yōu)質山楂,進行切片干制,切片可以手工切片和機械切片,切片厚度為0.3~0.4厘米,切好后可自然風干,選擇空曠、通風好、潔凈的場所,晾曬,有條件的地方可在烘烤房中烘干,溫度以60℃左右為宜,不超過90℃。包裝:山楂曬干后,應檢查并清除劣質品及異物,選用不易破損、干燥、無異味以及不影響品質的材料制成的專用袋包裝。包裝前,質量檢測部門應對每批藥材,按中藥材國家標準或經審核批準的中按藥材標準進行檢驗,包裝袋上應有包裝記錄,內容應包括:品名、批號、規(guī)格、重量、產地、采收日期、注意事項等,并附有質量合格的標準。儲藏:應存放于清潔、陰涼、干燥通風、無異味的專用倉庫中,并防回潮、防蟲蛀,貯藏溫度10℃以下,貯藏期間應包藏期間應保持環(huán)境清潔,發(fā)現受潮及輕度霉變、蟲蛀,要及時晾曬或翻垛通風。運輸:山楂批量運輸時,注意不能與其它有毒、有害的物質混裝;運輸工具必須清潔、干燥、無異味、無污染。具有較好的通氣性,以保持干燥,并有防曬、防潮等措施。
5.生產記錄內容
(1)種植山楂的品種。包括品種名稱、種植時間與面積、種子處理方式及用藥。
(2)耕作制度。主要記錄耕作方式、除草方法。
(3)肥料使用情況。包括肥料名稱、施肥方法、時間、每畝用量。
(4)病蟲害防治情況。包括使用農藥的名稱、方法、每畝用量、時間、主要防治對象、記錄。
(5)收獲記錄。包括收獲時間、方式收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