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是明代文學家楊慎在四川瀘州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詞的上闋通過歷史現(xiàn)象詠嘆宇宙永恒、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卻無一不是轉瞬即逝。下闋寫詞人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把歷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以助酒興,表現(xiàn)了詞人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情懷。全詞基調慷慨悲壯,讀來只覺蕩氣回腸、回味無窮,平添萬千感慨在心頭。
臨江仙1
滾滾長江東逝水2,浪花淘盡英雄3。是非成敗轉頭空4。青山依舊在5,幾度夕陽紅6。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7,慣看秋月春風8。一壺濁酒喜相逢9。古今多少事10,都付笑談中11。
1.臨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名,字數(shù)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等六種。常見者全詞分兩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2.東逝水:是江水向東流逝水而去,這里將時光比喻為江水。
3.淘盡:蕩滌一空。
4.成?。撼晒εc失敗?!稇?zhàn)國策·秦策三》:“良醫(yī)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於成敗之事。”
5.青山:青蔥的山嶺。《管子·地員》:“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p>
6.幾度:虛指,幾次、好幾次之意。
7.漁樵:此處并非指漁翁、樵夫,聯(lián)系前后文的語境而為動詞:隱居。此處作名詞,指隱居不問世事的人。渚(zhǔ):原意為水中的小塊陸地,此處意為江岸邊。
8.秋月春風: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歲月。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p>
9.濁(zhuó):不清澈。與“清”相對。濁酒:用糯米、黃米等釀制的酒,較混濁。
10.古今:古代和現(xiàn)今。《史記·太史公自序》:“故禮因人質為之節(jié)文,略協(xié)古今之變?!?/p>
11.都付笑談中:在一些古典文學及音樂作品中,也有作“盡付笑談中”。
滾滾長江向東流,不再回頭,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爭什么是與非、成功與失敗,都是短暫不長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江上白發(fā)隱士,早已習慣于四時的變化,和朋友難得見了面,痛快的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紛紛擾擾,都成為下酒閑談的材料。
嘉靖三年(1524年),當時正任翰林院修撰的楊慎,因“大禮議”受廷杖,削奪官爵,定罪為謫戍終老于云南永昌衛(wèi)。楊慎到達云南以后,并沒有因為被謫戍而消沉,而是經(jīng)常四處游歷,觀察民風民情,還時常詠詩作文,以抒其懷。楊慎在云南度過了三十幾年,經(jīng)常來往于博南蘭津、蒼洱金碧、臨阿迷、澄江嵩明之間,足跡幾乎遍布云南。楊慎每到一地都要與當?shù)氐淖x書人談詩論道,留下了大量詩篇。
據(jù)研究,楊升庵在35年的放逐生涯中,先后七次回川,“往復滇云14回”,路過瀘州15次。《臨江仙》初稿寫于瀘州(江陽),靈感產(chǎn)生于瀘州碼頭。同時也是作為《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而作。
楊慎(1488~1559)明代文學家,字用修,號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qū))人,祖籍廬陵。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于云南永昌衛(wèi)。貶謫以后,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范圍頗廣。著作達百余種。后人輯為《升庵集》。
這是一首詠史詞,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fā)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從全詞看,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讀來蕩氣回腸。此詞在渲染蒼涼悲壯的同時,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并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試圖在歷史長河的奔騰與沉淀中探索永恒的價值,在成敗得失之間尋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歷史興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體現(xiàn)出一種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讀者在品味這首詞的同時,仿佛感到那奔騰而去的不是滾滾長江之水,而是無情的歷史;仿佛傾聽到一聲歷史的嘆息,于是,在嘆息中尋找生命永恒的價值。
詞的開首兩句令人想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一不返的江水比喻歷史的進程,用后浪推前浪來比喻英雄叱咤風云的豐功偉績。然而這一切終將被歷史的長河帶走?!笆欠浅蓴∞D頭空”,豪邁、悲壯,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獨感,又暗含著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淡泊、輕視。既是消沉的又是憤慨的,只是這憤慨已經(jīng)漸漸沒了火氣。面對似血的殘陽,歷史仿佛也凝固了?!扒嗌揭琅f在”是不變,“幾度夕陽紅”是變,“古今多少事”沒有一件不在變與不變的相對運動中流逝,從“是非成敗”的糾葛中解脫出來,歷盡紅塵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拋開,太復雜了倒會變得簡單,在時、空、人、事之間的感悟中,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歷史固然是一面鏡子,倘若沒有豐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殘酷的人生體驗,那面鏡子只是形同虛設,最多也只是熱鬧好看而已。正因為楊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來,令人心有戚戚。
既然“是非成敗”都如同過眼煙云,就不必耿耿于懷、斤斤計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漁樵,與秋月春風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負未展,橫遭政治打擊。他看透了朝廷的腐敗,不愿屈從、阿附權貴,寧肯終老邊荒而保持自己的節(jié)操。因此他以與知己相逢為樂事,把歷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以助酒興,表現(xiàn)出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情懷。無論過去,當下,還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總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韁利鎖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難以自拔。
當然要建功立業(yè),當然要展現(xiàn)英雄氣概,當然要在無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價值。但是既要拿得起,進得去;還要放得下,跳得出。要想看清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看清自己在歷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遠見都必須在生活中不斷磨煉。
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憑江水淘盡世間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歷史總要不斷地向前推進,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逝者如斯,誰也留不住時光的腳步??墒侨藗儏s不甘就這樣順其自然,隨波逐流。
青山不老,看盡炎涼世態(tài);佐酒笑語,釋去心頭重負。任憑江水淘盡世間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總會在奔騰中沉淀下些許的永恒。與人生短暫虛幻相對的是超然世外的曠達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下片展現(xiàn)了一個白發(fā)漁樵的形象,任它驚濤駭浪、是非成敗,他只著意于春風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談笑間,固守一份寧靜與淡泊。而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漁樵,而是通曉古今的高士,就更見他淡泊超脫的襟懷,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在其生活環(huán)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從而表現(xiàn)出一種大徹大悟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全詞似懷古,似物志。從大處落筆,切入歷史的洪流,說盡了歷代興亡,寄托了人生感慨,可以說是以詞寫的史論,也是以詞寫的人生論。千古風流人物,無論是非成敗,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淘盡,唯有青山綠水永恒存在。詞人作為首輔之子、一代狀元,然一朝得罪,老死南荒。此篇虛中實,未涉及任何具體的歷史事件、人物,卻包羅一切,容量極大。
現(xiàn)代詞學家夏承燾《金元明清詞選》:“前人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以‘清空’二字評之,誠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