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形叉尾鶴鱵,是鶴鱵科叉尾鶴鱵屬魚類,別名鱷形圓頜針魚。體甚長,呈圓柱形,略側(cè)扁,背緣和腹緣近平直。頭細(xì)長,背部平扁。尾柄短,后部略呈方形,兩側(cè)具隆起棱。吻甚突出,尖。眼中大,圓形,側(cè)上位;眼間隔寬,大于眼徑,略凹。鼻孔每側(cè)1個,大三角形,緊位于眼前緣上方??诖?。體背側(cè)藍(lán)綠色,腹側(cè)銀白色,頭背墨綠色,背部正中線上隱具較寬灰綠色縱帶;各鰭藍(lán)灰色,背鰭和臀鰭后緣、尾鰭后緣和上葉、胸鰭后半部灰黑色,尾柄上具1黑色縱線。
鱷形叉尾鶴鱵在中國分布于臺灣海峽、南海等海域,在國際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等海域;獨居或集小群生活在大洋和近海、水深15米以內(nèi)的表層海域。性兇猛,攝食魚類及軟體動物。卵生,黏性卵。
鱷形叉尾鶴鱵上、下頜具尖銳發(fā)達(dá)的大犬牙,會主動用長喙攻擊和撕咬潛水者及泳客。潛水者應(yīng)避免穿戴發(fā)亮物下水,夜?jié)摃r不要將光源向上照,遇大型頜針魚時應(yīng)注意回避。
印度至太平洋
廣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區(qū)之溫?zé)釒ШS?。中國臺灣四周海域亦均可見。
本種共分5亞種(Collette et Parin, 1970),包括T. acus acus (Lacepède, 1803)分布于大西洋西部、T. a. imperialis (Rafinesque, 1810)分布于地中海、T. a. melanotus (Bleeker, 1850)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T. a. pacific (Steindachner, 1874)分布于東太平洋及 T. a. rafale Collette et Parin, 1970分布于幾內(nèi)亞灣。
漁期以夏季較盛,可利用流刺網(wǎng)、定置網(wǎng)、手投網(wǎng)、釣具等漁法捕獲,身體上常有寄生蟲,因此最好熟食,可用碳烤等方法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