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南澳地震是指民國7年正月初三日(1918年2月13日14時07分),南澳舊縣城—深澳發(fā)生7.25級地震,繁華的深澳城遭到摧毀,遂荒廢。深澳城曾被1600年和1918年的兩次大地震所毀。
這是除臺灣省外,華南諸省(區(qū))自1600年以來最強烈的一次地震。震中地區(qū)的房屋大多倒塌,地裂、冒水噴砂普遍。在古縣城深澳,紀(jì)念明朝抗擊荷蘭侵略名將鄭芝龍(鄭成功之父)的花崗巖巨大牌坊也被震壞。
南澳地震,震撼了整個南中國廣大地區(qū),影響較大。我國有130多個縣市的史料和一些報刊對此次地震做了記載。我國著名科學(xué)家翁文灝在《近十五年中國重要地震記》中記載:“民國七年二月十三日,福建、廣東沿海地震。其震中區(qū)域在泉州至汕頭一帶,地裂土崩,海水騰涌,房舍傾覆,死亡者以數(shù)百計。受震范圍及于閩、粵、湘、贛、浙、蘇、皖、鄂八省,面積五十余萬平方公里”。據(jù)其它記載:三國時吳國太在蘇州城北保恩寺寺前建造的九級塔相,是蘇州城一座的高塔。地震時塔尖倒下半截。南京市明孝陵的石像被地震傾倒。整個廣州城房屋倒坍甚多。汕頭地震受災(zāi)至烈,華人城鎮(zhèn)各屋宇幾至盡行倒塌,估計死者將近千人,而受傷甚眾。駐汕頭各國領(lǐng)事及洋商等亦同罹浩劫。
福州地區(qū)雖然距離震中較遠,但是因為地處長樂—詔安斷裂帶被端,所以亦有災(zāi)情傳出。據(jù)福州市志記載,連江縣多處地開裂,溫泉噴涌而出。
閩清:午后,邑地大震,至夜連震數(shù)次。
永泰:地大震。
平潭:正月初三日辰時刻,地大震,夜戌刻又震。
福清:發(fā)生較大地震,廚具震動。
莆田:午刻地大震。
古田:初三日巳初,地震,約一分鐘。
福安:地震二分鐘,墻垣崩裂,人民恐懼。
福鼎:午刻地震,屋壁動搖,缸水如沸,垣墻有傾頹者。
建甌:大地震。
建陽:未時,地震一分鐘,墻屋動搖。凡屬金、木、瓷器觸之成聲,一邑皆然,數(shù)百年所罕聞。
政和:二月地震。
崇安:地震,南鄉(xiāng)洋墩等處山攀崩裂。
南平:未初刻,地震,墻屋動蕩,約一分鐘止,城鄉(xiāng)皆同。
尤溪:午刻,地大震,田水瀑跳,墻壁屋宇搖動傾斜,十五分鐘方止。
沙縣:未時地震,各處樹木墻屋,同時震動有聲,約一分鐘之久。
大田:午地震,墻屋動搖有聲,是夜再震。
明溪:七年正月初三日,地大震,屋宇搖動,淅淅有聲,墻垣傾倒,缸水溢外。
邵武:七年丙辰正月初三日巳刻,地震。
泰寧:上午地震。
建寧:巳刻地震,墻上磚瓦亦為墜落。
寧化:地震。
清流:上午十四時,地大震。紙漿槽中的水忽然向外溢濺,梁柱有聲,碗碟、器物晃然作響,屋內(nèi)眾人倉惶逃出,瞬息一切復(fù)原,建筑物和人畜并無損傷。
長?。憾?,地震五次。汀州居民惶恐逃出戶外,災(zāi)害較重之地,房舍傾倒,有負傷者。
龍巖:地大震,連數(shù)次,石坊有攲倒者。
永定:午后一時,地大震,淅淅有聲,歷二十余分鐘始止。是夜,仍繼續(xù)震動,各處房屋多被震廢,北城樓倒塌。
武平:午后,地震有聲,倒塌房屋。
上杭:歷來地震之最甚者,莫如戊午舊歷正月初三日,震蕩至一二小時之久,但當(dāng)時雖有倒屋傷人,而受災(zāi)猶不甚烈。午后二時十五分鐘,地震有聲,歷十分鐘始止。五時后及夜間,復(fù)震數(shù)次,連日亦微震。廬豐塘廈藍姓翼屋廢為豬圈。初六夜,地陷一丈有奇,周三丈許,母豬旋繞不止,四小豬沒見。連日挑土填之,至十二日填滿,高出四五寸。是夜復(fù)陷,有水焉,小豬浮水面,水深一丈二尺,水面距地面一丈有奇,旁裂十余丈,月余裂痕始復(fù)。
中華民國七年舊歷正月三日,飲自治局樓上,中酒,忽桌幾搖動,簌簌有聲。樓下砌磚為柱,疑工料窳敗將倒塌。趨起出,實地亦然,始知地震。比出門,見聚五樓墻壁搖拂如扇,一霎間檐瓦附地,數(shù)分鐘震始止,審視墻壁如故,時鐘已停,正午后二時十五分也。上街一帶震動特甚,有崩圮者,有坼裂者,新福居則門楣以上皆掀下焉。據(jù)父老言,向來地震未有若是之甚者。五時及晚間又震數(shù)次,連日亦有微震。
金門:午后地大震,榜林鄉(xiāng)附近之路裂開寸許,有黃水流出。
漳州:地震,漳州城內(nèi)外房屋倒者甚多,有壓死者。龍溪東南二門外,民屋傾圮數(shù)十戶,死傷八九人,鎮(zhèn)內(nèi)丹鳳山則裂一大線,黑煙突出。大地震那天天氣晴朗,大家吃過早晨酒飯往公府街(現(xiàn)南昌路)花燈市玩去,一街上鬧鬧攘攘,鳳陽賣藝的正在呼呼喝喝旋展好身手。蚵仔煎攤子里坐的、站的、等的擁擠著。約十點鐘左右,突然天地昏黃呼呼作響,足下地面顛動起來,有三四分鐘之久,一時游人如山崩般四散逃走,互相踐踏。最奇怪是八卦樓和龍文塔尖頂上的葫蘆搖搖擺擺卻不曾墜,而雙門頂石坊表卻躍下來幾塊大石。謠傳說晚上還再地震,而且震得更厲害,人家終夜不敢睡,也有移鋪蓋于床板底下睡地板的,可是當(dāng)夜不過震了幾次并不厲害。傳聞東鄉(xiāng)詩浦廟前地面裂開長兩丈兩尺多,幾天后又自己合攏起來,人們以為不祥云。
長泰:夜地震數(shù)次,損壞屋宇無數(shù)。
海澄:地震,傾塌多在村落,多少有死傷的。
南靖:民國七年地震。正月初三日,間歇性大震六七次。文昌塔在靖城東三里許,瀕西溪北岸在漳州目溪村交界處,為宋朝朱文倡建。塔凡七層,高五十多公尺,厚五公尺,基層完全是花崗巖砌成,其他各層全屬青磚,中空,環(huán)墻有石梯,可以登臨遠眺欣賞風(fēng)景,當(dāng)1918年大地震,塔尾被折毀一層。
詔安:正月初三日的一次地震,全縣倒房壞屋9262間,壓死壓傷187人。下午兩點多鐘,突然有隆隆的響聲,自東而西,約十多分鐘之久,厝屋搖擺不定,地面有裂數(shù)處,水如噴泉或滾出黑沙,井水沸騰外溢,此后連續(xù)好幾天,每天震動十多次,群眾多用竹笘安置在廣場住宿,全縣厝屋多遭震倒、震壞,群眾被壓死、壓傷者甚多。據(jù)悉,在福建詔安的中國電訊管理局的建筑物被震倒了。
云霄:地大震,倒屋及殘損三百余座,殘傷五十余人,不斷輕震年余。房屋塌倒無數(shù),人民死傷甚多,各村落屋宇有全倒者,未全倒者亦被破裂不堪,完全堪用者不得十分之一。惟云城內(nèi)外,無大損傷。
東山:地震,該縣倒塌民房千余間,傷斃人口甚眾。午時地大震,樓閣房屋仆而復(fù)起,墻傾屋塌,兒啼女號,雞鳴犬吠喧如鼎沸。人眩不能立,坐地上隨地轉(zhuǎn)側(cè),池水傾潑丈余,地層裂開,濁水直噴,同時鄉(xiāng)村亦然,逾半時許稍定。
福州、詔安、連江、漳州、漳浦、云霄、沙縣是日地震者,計有7縣,而時間有延至兩小時者。震動最甚而損失最巨者為詔安縣,該縣于下午二時地震,至四時始完全停止,其中時震時定。統(tǒng)計民房因之傾圮者已有二千余間之多,居民受傷為數(shù)亦眾。該邑距汕較邇,故影響亦較甚。余如閩海道屬之連江縣,據(jù)聞有白沙鄉(xiāng)者,是日,竟有田地因地震裂開二丈以外,即從裂口噴出水泉,旋即復(fù)合。經(jīng)人提驗,該處土質(zhì)呈灰白色,含有硫磺成分。此外,下游則漳州、漳浦、云霄三縣,上游則沙縣一縣。漳州之震,建筑物傾圮甚多,傳聞鎮(zhèn)守使署亦被震倒。漳浦等處,該縣知事電報略謂:屋宇間有倒塌,人民傷者甚多。云霄縣除民房倒壞外,縣署大堂全座倒塌,該知事電省請費修理。沙縣,據(jù)該縣人民致各報館公函,略謂:本月十三日(正月初三)下午二時正,沙縣地震,其勢力甚強,墻屋山河均動,約有二三分鐘之久,一時人民頗形恐慌,是較諸各處,猶為輕微。大震之后,此間(福州)又復(fù)震動,其勢不如前此之劇耳。(《時報》1918.3.5)
福州:下午約三時十五分,記者過信報館,方坐室中,陡覺電燈搖曳,旋而屋角有聲如散沙,知為地震,乃起立于庭中,其始勢尚微,未幾大震,屋宇竟軋軋有聲,若將傾然,凡歷時約七八分鐘始息。據(jù)父老言:本屆殊為福州僅見,前者曾大震一次,為時只四五分鐘,震動亦不如此次之甚。事后記者出館,路經(jīng)北門,見電桿上變壓器中所貯之油質(zhì)傾倒?jié)M地。嗣又得友人報告謂:某處墻裂幾尺,某處屋傾數(shù)椽,而損失最巨者厥推油行。驚魂方定,孰知入夜約七時許,又大震動,幸一動即止,故人多不覺者。(《時報》1918.3.5)
漳浦:地大震,聲如雷,城內(nèi)外房屋少量傾倒,墻裂縫與歪斜者甚多。沿海地區(qū)民房破壞較重,佛曇積美馬祖廟墻圮,祠堂倒塌??h城南門外,石碑坊歪斜墜石。海堤有被破壞者,地裂者數(shù)十處(原注:有的寬約三尺,斷續(xù)長度達三十丈),涌泥漿水,沙西溫泉移位,人死傷甚多。(《時報》1918.3.5)
廈門、漳州、長汀、永定等地下午二點鐘,地震之事全省皆有,其受災(zāi)多少,輕重雖各不同,總之無一處可免。廈門受災(zāi)較輕,雖間有危墻峻壁被搖崩裂,究未見全屋傾倒者,亦無壓傷民命情事。漳城地震,城內(nèi)外店屋倒者甚多,人民亦遭壓傷,人心惶惶不安,群慮大禍之將至。計地震初次系初三下午一點半,聲極巨,至二點余、三點余、四點余以連震,響頗大。初四日續(xù)震一次,雖聲響較輕,而人心已極恐慌,蓋慮其連日續(xù)震也。汀州是日正午陰云布匝,天黑異常,迨二點半,地大震,至于立足不定,居民惶然,盡逃出樓屋之外,以避其災(zāi)。大震時間近三四分鐘之久始息。至四點又震,入夜九點余鐘又震,夜中連動數(shù)次,至四點余又大震一次。越日,探知汀屬各縣皆然。其中受災(zāi)較重之地,至全樓傾倒,壓傷民命,如永定金豐各鄉(xiāng)地震尤劇,鄉(xiāng)村父老咸謂此百年來未有之駭聞也。(莆田《興奮報》1918.3.1)
廈門、漳州:下午二點鐘時,忽然地震,霹靂一聲,樓屋動搖,嘩然鼎沸,自是至四點鐘動搖四次。入夜九點鐘至二點,動搖五次,惟黎明四點三十五分時,再動一次,是夜二點半鐘又動一次,詢諸市區(qū)父老,皆云向來未曾有之劇烈。但廈嶼兩地遇此地震,僅吃一大驚,無甚災(zāi)異。雖間有危墻峻壁被搖崩裂,究未見全屋傾倒者。若禾山一帶則倒屋不少,如雙涵海岸、梧倉等地,不僅倒屋,且沿海堤岸多見土裂,深不見底,又有自同安、石碼(龍海)來者述該處地震,倒屋甚多,且有損傷生命,可見比廈地受災(zāi)較重也。(《申報》1918.2.26)
連江:在本域內(nèi)發(fā)生強烈地震,歷時兩晝夜,震動不息,甚而鄰近地區(qū)的財產(chǎn)也受到嚴(yán)重損失。連江(距省百里)東門外有地裂之異,記者于初十日因公到連,特至該處觀之,見該處系距城五里許,地名為白沙尾,田中有灰色細沙堆在田面者,縱一丈,橫三尺許,附近五畝之田皆有之。據(jù)鄉(xiāng)人言,此為是日地裂之遺跡。蓋初裂時,地縫涌出黑水甚多,高可三尺許。地之罅隙廣約一尺余,幸地震一定,則縫即合?;疑痴呒雌鋸暮谒縼硪病?《時報》1918.3.5)
南澳地處長樂—詔安斷裂帶南端,長樂—詔安斷裂帶是福建省內(nèi)最活躍的地質(zhì)斷裂帶,北起閩江口,貫穿福建沿海地區(qū),南抵達南澳外海,福建近年的地震多與之有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