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馬追是菊科佩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根莖短,須狀根從生,支根淡黃白色;莖直立,淡褐色或帶紫色;葉對生,葉片條狀披針形,邊緣有疏鋸齒兩面粗糙無毛,頭狀花序多數(shù),總苞片淡綠色或帶紫紅色先端急尖;瘦果,有腺點,無毛;冠毛白色?;ü?5-12 月。
在中國古代,有一匹戰(zhàn)馬因吃了清熱解毒的野草而恢復健康,故將這種野草命名為野馬追。
野馬追除新疆外在中國各地均有分布,主產(chǎn)于江蘇、安徽等省。野馬追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不怕水澇;生于濕潤山坡、草地或溪旁;喜肥,在土壤肥沃地區(qū)生長茂盛,以選向陽、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或砂壤土栽培為宜;用根莖或種子繁殖,以根莖繁殖為主。
野馬追有祛痰、鎮(zhèn)咳、平喘作用;還有抗組胺、提高免疫力、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功效。
在中國古代,有一匹戰(zhàn)馬因吃了清熱解毒的野草而恢復健康,故將這種野草命名為野馬追。
多年生草本,高1~2m。根莖短,須根較粗。莖直立,上部分枝,淡褐色或帶紫色,散生紫色斑點,被粗毛,幼時尤密。葉對生,無柄;中下部葉幾全裂成3小葉,裂片條狀披針形,長4~12cm,寬1~2cm,邊緣有不規(guī)則齒裂,兩面有毛,下面有腺點。8~10月開淡紫色花,頭狀花序較小,多數(shù)排成緊密的傘房狀;總苞鐘狀,苞片約9片;每花序有少數(shù)管狀花;花冠5裂;雄蕊5,聚藥,先端有附片;子房下位。瘦果黑色,近光滑,散生腺點,冠毛污白色,比花冠簡短?;ü?~12月。
藥材性狀:本品莖呈圓柱形,長30~90cm,直徑0.2~0.5cm;表面黃綠色或紫褐色,有縱棱,密被灰白色茸毛;質硬,易折斷,斷面纖維性,髓部白色。葉對生,無柄;葉片多皺縮,展平后葉片3全裂,似輪生,裂片條狀披針形,中間裂片較長;先端鈍圓,邊緣具疏鋸齒,上表面綠褐色,下表面黃綠色,兩面被毛,有腺點。頭狀花序頂生。氣微,葉味苦、澀。
野馬追除新疆外在中國各地均有分布,主產(chǎn)于江蘇、安徽等省。野馬追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不怕水澇;生于濕潤山坡、草地或溪旁;喜肥,在土壤肥沃地區(qū)生長茂盛,以選向陽、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或砂壤土栽培為宜。
用根莖或種子繁殖,以根莖繁殖為主。
野馬追有祛痰、鎮(zhèn)咳、平喘作用;還有抗組胺、提高免疫力、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功效。
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味苦,性平。
歸經(jīng):歸肺經(jīng)。
功效: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用于痰多咳嗽氣喘。
用法用量:30~60g。
炮制:采集加工,秋季花初開時采割,曬干。
炮制方法:除去雜質,噴淋清水,稍潤,切段,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