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闖堂》是莆仙戲的經(jīng)典曲目,該劇由福建劇作家陳仁鑒(執(zhí)筆)、柯如寬、江幼宋依據(jù)舊本《鄒雷霆》整理改編。1979年復排上演。
《春草闖堂》講述相國之女李半月,偕丫環(huán)春草上華山進香,遇吏部尚書之子吳獨糾纏,幸得義士薛玫庭相救。吳獨打死漁家女張玉蓮,被義士薛玫庭憤而擊斃。為避免連累別人,薛玫庭到府衙投案自首。丫環(huán)春草為伸張正義通過“闖公堂”、“涂改書信”巧妙斡旋,終于促成小姐半月跟義士薛玫庭的一樁美滿姻緣。
1960年該劇首演即獲好評,1979年進京參加國慶三十周年獻禮演出引起巨大反響,獲得劇本創(chuàng)作一等獎、演出一等獎。
該劇目先后有600多個劇團移植,成為許多劇種的經(jīng)典保留劇目。
相國李仲欽之女李半月在丫環(huán)春草的陪伴下,上華山進香,遇吏部尚書之子吳獨糾纏,幸得義士薛玫庭解危。半月感激薛的救助之恩,又佩服他的高超武功,一時無以相酬。
薛玫庭下山后,又見吳獨打死漁夫,搶奪漁女,一時怒起,打死吳獨,為避免連累別人,主動到府衙投案自首。
春草關心薛玫庭的安危,趕到府衙探聽消息,見吳母楊夫人,倚仗權勢,強迫知府胡進下令杖殺薛玫庭,憤而闖入公堂阻刑。
1979年該戲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獻禮劇目赴京演出,譽滿首都。榮獲全國劇本創(chuàng)作一等獎、演出一等獎。
2010年,中國文化部首屆優(yōu)秀保留劇目大獎評選,莆仙戲《春草闖堂》榮登金榜,成為18部獲獎劇目之一,獲得100萬元獎金。
2016年,莆仙戲《春草闖堂》選段亮相新年戲曲晚會,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觀看,是福建省唯一入選參演節(jié)目。
《春草闖堂》是根據(jù)莆仙戲傳統(tǒng)劇目《鄒雷廷》改編而成的?!镀蜗蓱騻鹘y(tǒng)劇目叢書》第十七卷中的《鄒雷廷》對照。比較兩個劇本,從情節(jié)、人物性格到唱詞,都天壤之別。原劇中沒有春草這個人物,卻有一個院子名叫李用。他闖堂后用眼淚和磕頭乞求李相國和小姐的同情和憐憫。陳仁鑒等改編者緊緊抓住“闖堂”這個情節(jié),把男仆改為女婢,刻畫出一個充滿正義感的勇敢智慧的丫頭春草的形象。傳統(tǒng)劇目《鄒雷廷》的出目是:打死奸兒、冒認姑爺、將錯就錯、以女報恩、縣令吞金、打虎救駕、法場阻刑、褒封團圓?!洞翰蓐J堂》以鋤奸、闖堂、坐轎、證婿、堂爭、改書、送婿、認婿八場戲,以相府丫環(huán)春草為核心,突出她的勇敢、正直和機敏;而且劇中人物性格鮮明,活靈活現(xiàn),即使是小配角,也都賦予人物的獨特個性。
把男仆李用改為女婢春草,更符合劇情和喜劇特點。但要塑造好春草這個人物形象,難度更大。于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原來的男主角鄒雷廷改為薛玫霆,女主角李金環(huán)改為李半月,華寧倪知縣改為知府胡進,刪掉二女配一夫的情節(jié),并砍掉張玉蓮等等蕪雜劇情,重新布局,結構更緊湊,性格沖突更強烈,更有邏輯性和戲劇性。在認勢不認理的黑暗封建官場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下,春草憑著聰明和智慧,以巧妙的斗爭方式,牽著胡進的鼻子走,進而迫使宰相李仲欽認婿。春草“闖堂”的聰明才智是隨著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展開,在同種種艱難險阻斗爭中煥發(fā)出來的。劇本并不單純追求笑料,而是從人物性格發(fā)展出發(fā),巧妙地安排了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環(huán)環(huán)扣人心弦的喜劇情節(jié),成功地塑造了春草、胡知府、李半月、李閣老等典型人物,深刻地鞭撻了封建官場的昏庸腐朽。
《春草闖堂》的戲開門見山,開場局用“兩波起一浪”“悲劇高峰”:吏部尚書公子吳獨調戲李半月,薛玫霆驅吳救李;接著吳獨攔路劫女擊斃漁女張玉蓮;薛義憤往救,失手誤死吳命。一開場就出現(xiàn)兩個人命的悲劇,而全劇卻是喜劇結構。薛是正義之士,對小姐有救命之恩,春草是小姐貼身愛婢,對薛的命運不會不聞不問,因而必然引出“闖堂”的戲來。春草闖堂斗吳夫人,回府權衡歷害說服小姐認婿,在相爺面前辯理,設計騙王守備改書等等情節(jié),波瀾起伏,妙趣橫生,劇情發(fā)展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劇中的誤會巧合設置,是依照人物性格發(fā)展的邏輯來安排的。如小姐遇救和打死吳獨,是為了展示薛玫霆見義勇為;公堂論理和冒認姑爺,是塑造春草機智勇敢;李小姐由不認姑爺?shù)骄砗熞姾?,是刻劃相國閨女禮教深重與她感恩思報的復雜性格;李閣老與胡知府信札來往和送貴婿上京,是揭露胡知府論勢不論理、善于阿諛逢迎;假婿成龍和大團圓結局,是對李閣老謹小慎微處事圓滑的最大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