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果皮。5~6月收集的幼果曬干后習稱“個青皮”;7~8月采收的未成熟的果實曬干后習稱“四花青皮”。
青皮是蕓香科植物橘及其變種植物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果皮,中藥青皮的別名有很多,一般我們把幼果制成的青皮叫做“個青皮”,把未成熟果實制成的青皮叫做“四花青皮”,此外,青皮子也是青皮的別名。
一、來源不同
雖然都是取自橘類的果皮,但青皮使用的是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果皮,而陳皮則是成熟果實的果皮制成的。
二、藥效不同
同青皮比起來,陳皮的藥性更為溫和,性質(zhì)較為和緩。
三、功效不同
陳皮的功效為理氣、化痰、止咳等,而青皮的作用則為疏肝破氣,消積化滯。 詳細>>
中藥青皮性溫、味辛且苦,入肝經(jīng)、膽經(jīng)以及胃經(jīng),具有出色的疏肝破氣、消積化滯、散結(jié)消痰功效,適量食用青皮能夠緩解食欲不振、食積腹痛、胸脅脹痛等不適。
在正常劑量內(nèi)使用青皮一般不會引起人體明顯不適,但如果大量食用,則有可能導致腸胃收縮過猛,引起腸胃不適。此外,食用青皮還有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具體表現(xiàn)為皮膚瘙癢,紅腫等不適。
Maigoo健康網(wǎng)編提醒大家注意:氣虛者不宜使用青皮。
四花青皮的果皮多剖成四片,裂片為長橢圓形,外表面為灰綠色或黑綠色,內(nèi)表面則為類白色或黃白色。四花青皮以外皮青、內(nèi)白、皮厚者為佳。
個青皮的形狀為類球形或圓形切片,表面為灰綠色或黑綠色,斷面的果皮呈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個青皮以個勻、質(zhì)硬、體重、肉厚、瓤小、香氣濃者為佳。
中藥青皮用量一般為3-9g,最大劑量不得超過10g。
材料:茉莉花茶、青皮。
做法:將茉莉花茶、青皮(剪碎)置于茶壺/杯中,先用涼開水漂洗一次,再沖入400毫升沸水,加蓋燜泡2分鐘左右即可飲用。
功效: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材料:蘆根、青皮、粳米、生姜。
做法:粳米先洗凈后用水浸泡,將青皮和蘆根煎取藥汁后去渣,然后用這個藥汁同粳米煮粥即可,粥將熟時加入適量生姜絲。
功效:疏肝清熱、止痛。
材料:青皮、陳皮、郁金、制香附、白芍、白鴨肉、姜、蔥、鹽。
做法:鴨肉洗凈后先焯水一遍,焯水的時候放入蔥姜段去腥;將準備好的藥材放入紗布袋中,然后同焯水后的鴨肉一同放入燉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改為小火燉煮1小時即可。
功效:疏肝理氣。
材料:橘葉、青皮、豬蹄。
做法:先將豬蹄洗凈,然后剁成小塊放入鍋中;把橘葉和青皮用紗布包起來放入鍋中,然后加入清水進行燉煮,一直煮到豬蹄爛熟為止。
功效: 行氣通乳。
組成:枳殼、青皮、木通、蘇梗。
用法:上藥用水煎煮,去渣后飲用。
主治:氣結(jié)腹痛,痛攻脅肋。
方劑出處:《癥因脈治》卷四。
組成: 青皮1錢,滑石1錢,硫黃(研)1錢。
用法:上為末。
主治:氣結(jié)、小腹脹急。
方劑出處:《普濟方》卷三九四。
買購中藥小編提醒各位注意:中藥的配伍講究對癥用藥,所以在配藥的時候最好找專業(yè)的中醫(yī)進行調(diào)配,不要輕信網(wǎng)上的用藥建議,以免導致健康受損。
將青皮貯于干燥容器內(nèi),放在干燥通風處保存即可。如果是醋青皮,則需要用密封容器進行保存,以免其藥性揮發(fā)。
一、采收加工
個青皮需要在5-6月進行收集,采收后直接曬干或切片曬干即可。
四花青皮需要在7-8月果實未成熟之際進行采收,采收后先在果皮上縱剖成四部分,然后除盡瓤肉曬干即可。
二、炮制方法
1、醋青皮的制法
取青皮絲或片,用醋拌勻,悶透,置鍋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放涼。青皮絲或片每100kg,用醋20kg。
2、炒青皮的制法
取麩皮撒入熱鍋內(nèi),用中火加熱,俟冒煙時,投入青皮絲或片,迅速拌炒至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青皮絲或片每100kg,用麩皮1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