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花機的主要組成部件
火花機也稱為電火花加工機床或EDM機床,主要組成部件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機床主體
機床主體是火花機的基礎結構,它承載著所有的工作部件和控制系統(tǒng)。主體通常由鑄鐵或鋼材制成,以確保穩(wěn)定性和剛性。
2、主軸和電極夾持裝置
主軸是安裝和移動電極的部分,用于將電極精確定位在工件上方。電極夾持裝置用于固定電極,并確保電極在加工過程中保持穩(wěn)定的位置和角度。
3、工作臺和工件夾持裝置
工作臺用于支撐和移動工件,以便在加工過程中精確定位工件。工件夾持裝置用于固定工件,防止在加工過程中發(fā)生移動或振動。
4、電源和控制系統(tǒng)
電源系統(tǒng)為火花機提供所需的電壓和電流,用于產生電火花。控制系統(tǒng)是火花機的核心部分,它控制電極和工作臺的運動,以及電源的通斷,確保加工過程的精確性和穩(wěn)定性??刂葡到y(tǒng)通常包括計算機數(shù)控(CNC)系統(tǒng),用于編程和自動化加工過程。
5、工作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
工作液在火花加工過程中起到冷卻、潤滑和清除加工廢屑的作用。工作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負責將工作液輸送到加工區(qū)域,并回收和過濾使用過的工作液。
6、電氣系統(tǒng)和傳感器
電氣系統(tǒng)為火花機提供電力和信號傳輸,確保各個部件的正常運行。傳感器用于監(jiān)測加工過程中的各種參數(shù),如電極和工作臺的位置、電流和電壓等,以便及時調整和控制加工過程。
7、安全防護裝置
火花機在工作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火花和飛濺物,因此需要配備安全防護裝置,如防護罩、防護門和緊急停機按鈕等,以保護操作人員的安全。

二、火花機的工作原理
進行電火花機加工時,工具電極和工件分別接脈沖電源的兩極,并浸入工作液中,或將工作液充入放電間隙。通過間隙自動控制系統(tǒng)控制工具電極向工件進給,當兩電極間的間隙達到一定距離時,兩電極上施加的脈沖電壓將工作液擊穿,產生火花放電。
在放電的微細通道中瞬時集中大量的熱能,溫度可高達一萬攝氏度以上,壓力也有急劇變化,從而使這一點工作表面局部微量的金屬材料立刻熔化、氣化,并爆炸式地飛濺到工作液中,迅速冷凝,形成固體的金屬微粒,被工作液帶走。這時在工件表面上便留下一個微小的凹坑痕跡,放電短暫停歇,兩電極間工作液恢復絕緣狀態(tài)。
緊接著,下一個脈沖電壓又在兩電極相對接近的另一點處擊穿,產生火花放電,重復上述過程。這樣,雖然每個脈沖放電蝕除的金屬量極少,但因每秒有成千上萬次脈沖放電作用,就能蝕除較多的金屬,具有一定的生產率。
在保持工具電極與工件之間恒定放電間隙的條件下,一邊蝕除工件金屬,一邊使工具電極不斷地向工件進給,最后便加工出與工具電極形狀相對應的形狀來。因此,只要改變工具電極的形狀和工具電極與工件之間的相對運動方式,就能加工出各種復雜的型面。工具電極常用導電性良好、熔點較高、易加工的耐電蝕材料,如銅、石墨、銅鎢合金和鉬等。在加工過程中,工具電極也有損耗,但小于工件金屬的蝕除量,甚至接近于無損耗。
工作液作為放電介質,在加工過程中還起著冷卻、排屑等作用。常用的工作液是粘度較低、閃點較高、性能穩(wěn)定的介質,如煤油、去離子水和乳化液等。電火花機是一種自激放電,其特點如下:火花放電的兩個電極間在放電前具較高的電壓,當兩電極接近時,其間介質被擊穿后,隨即發(fā)生火花放電。伴隨擊穿過程,兩電極間的電阻急劇變小,兩極之間的電壓也隨之急劇變低?;鸹ㄍǖ辣仨氃诰S持暫短的時間(通常為10-7-10-3s)后及時熄滅,才可保持火花放電的“冷極”特性(即通道能量轉換的熱能來不及傳至電極縱深),使通道能量作用于極小范圍。通道能量的作用,可使電極局部被腐蝕。利用火花放電時產生的腐蝕現(xiàn)象對材料進行尺寸加工的方法,叫電火花機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