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篁戴勝圖》是中國元代畫家趙孟頫創(chuàng)作的紙本設(shè)色畫,現(xiàn)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該圖畫幽篁細枝,停著一只戴勝鳥,正在返首回望。該圖筆法工整細致,既有南宋院體畫意又自設(shè)細染,使畫面清雅和諧,構(gòu)圖簡潔明快。
此圖畫了一只戴勝停佇在一新篁枝上,正返首回望。
本幅款識:“子昂?!扁j“趙氏子昂”朱文。另有清乾隆御題詩一首,鈐“比德”朱文、“朗潤”白文,另鈐有清內(nèi)府鑒藏印九方。
引首有清乾隆御書“足真態(tài)”。鈐“乾”、“隆”聯(lián)珠、“畫禪室”朱文橢圓。
前后隔水鑒藏印有:“古稀天子”朱文圓,“壽”白文、“八征耄念之寶”朱文、“蕉林梁氏書畫之印”朱文、“家在北澶”朱文、“蒼巖”朱文、“棠村審定”白文。
尾紙有元倪瓚題詩:“枝閑代勝樂春暉,政是鳴鳩拂羽時。文采風流今寂寂,鷗波落月想神姿。瓚?!?/p>
明胡儼題跋:“此畫乃故元趙文敏公所寫幽篁戴勝圖,余嘗過戶部員外郎云間張寅腸家,留飲,座間見此圖,筆意瀟灑,甚愛之。酒闌,寅腸卷以相奉。前詩倪元鎮(zhèn)所作,后詩余題也。于今二十六年矣。昔東坡寓物不留意于物,米老好書畫倦倦不置。余養(yǎng)痼江村,故人寥落時復展玩,足以遣興。蓋初好之未免有米癖,既而邈然,亦頗有吻合于坡者,因復題其端,以示子孫云。時宣德壬子冬十月書于城南別墅?!扁j“養(yǎng)浩”朱文、“壺川口月”白文、“太子賓客”白文、“胡若思氏”白文、“頤庵”朱文。
胡儼題詩:“新篁雨洗凈娟娟,戴勝飛來片羽鮮,臨罷蘭亭修禊帖,又將幽思寫黃筌。永樂五年正月十二日丁卯郊郊祀慶成歸試郭記墨。胡儼題?!?/p>
“篁”是指竹林、竹子,“幽篁”即幽深而繁盛的竹林。文人畫中的竹子是個傳統(tǒng)的題材,竹子的虛中、正直之性甚至成了中國文人的精神品格?!坝捏颉币辉~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屈原由于報國無門,便懷著一顆忠君愛國的心,寫了很多的幽憤之詩。如“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就寓意著自己處于幽深不見天日的竹林深處。趙孟頫的經(jīng)歷多少與屈原也有些相似,他也身歷了亡國的徹骨之痛,后來隱居在民間過著平凡的生活,如同鳥入“幽篁”棲息一樣,但他忘不了故國山河,因而經(jīng)常用書畫聊寄愁思。戴勝是一種鳥,頭有冠,五色,形狀似雀?!抖Y記·月令》有“鳴鳩拂其羽,戴勝降于?!本??!队捏虼鲃賵D》應(yīng)為趙孟頫早年之作。
該畫構(gòu)圖簡潔明快,圖中沒有任何背景的修飾,只見一枝修竹從圖右斜插而出,竹節(jié)清晰可見,在竹根處畫有少許竹葉,頂處的竹葉已落,僅剩竹枝留于畫中。竹枝從右下角到左邊的頂端,在近中央部位與戴勝交叉,形成一個視覺中心。
在圖右處,有一只戴勝正棲于枝頭,它回首看著左方,長長的嘴,目光銳利的看著前方,頭上冠以翎毛,看上去精神抖擻。在它的脖頸處有一圈黑白相間的羽斑,戴勝的雙翅與尾翎都很長而且色彩斑駁。畫家用筆工整細致,將戴勝的形神表現(xiàn)得生動逼真。
該畫精緊的墨線沿著枝干生長的方向徐徐而上,凡到關(guān)節(jié)處則每每現(xiàn)出有力的頓挫。而鳥羽的渲染卻隨著的結(jié)構(gòu)濃淡變化,雖蓬松輕盈也有若許硬翅呈現(xiàn)規(guī)矩的點醒。這種周密不茍的寫生風是直接繼承了宋代院畫的傳統(tǒng)。
此畫曾經(jīng)清初梁清標和乾隆內(nèi)府收藏,《石渠寶笈續(xù)編》著錄,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2005年12月,北京故宮博物院與上海博物館聯(lián)辦的“書畫經(jīng)典——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國古代書畫藏品展”在上海博物院開展,《幽篁戴勝圖》在其中展出。
趙孟頫(1254—1322年),元代畫家、書法家,字子昂,號松雪、水精宮道人,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歲時以父蔭補真州司戶參軍,入元出仕,曾任翰林侍讀學士、榮祿大夫等職,卒贈魏國公,謚文敏。他對詩文音律無所不通,書畫造詣極為精深,乃元代的畫壇領(lǐng)袖。其繪畫取材廣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鳥無不擅長。他倡導復古,強調(diào)“書畫同源”,主張師法自然。書法鐘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趙構(gòu)以及歷代諸家,篆、隸、真、草各臻神妙。其繪畫、書風和書學主張對當代及后世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