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清玉潔,是漢語的一則成語,語出東漢·桓譚《新論·妄瑕》。
這則成語意思是指像冰那樣清澈透明,像玉那樣潔白無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其結(jié)構(gòu)為聯(lián)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狀語。
“伯夷叔齊,冰清玉潔,以義不為孤竹之嗣,不食周粟,餓死首陽?!保|漢·桓譚《新論·妄瑕》)
后人據(jù)此提煉出“冰清玉潔”這則成語。
孤竹國君生了三個兒子,孤竹國君姓墨胎氏,長子名允字公信,即后來號為伯夷;幼子名智字公達(dá),即后來號為叔齊。
孤竹君生前有意立叔齊為太子,繼承他的事業(yè)。后來孤竹國君死了,按照當(dāng)時的常禮,長子應(yīng)該即位。但清廉自守的伯夷卻說:“應(yīng)該尊重父親生前的遺愿,國君的位置應(yīng)由叔齊來坐?!庇谑撬头艞壘?,逃到孤竹國外。大家又推舉叔齊做國君。叔齊說:“我如當(dāng)了國君,于兄弟不義,于禮制不合?!币蔡拥焦轮駠?,跟他的長兄一起過流亡生活。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孤竹國的大臣們只好立了中子繼承了君位。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形成的儒家學(xué)派,對他們的這種行為非常贊賞,評論這種事情說:“能以國讓,仁孰大焉,伯夷順乎親,叔齊恭乎兄?!睂λ麄兘o予很高的評價。
為了躲避殘暴的商紂王,伯夷、叔齊居住在北海之濱,和東夷人一起生活。聽到西伯主周文王興起,國內(nèi)穩(wěn)定,生產(chǎn)發(fā)展得很快。他們高興地說:“應(yīng)該從東夷回去了,我們聽說西伯的國內(nèi)很安定,很適合老年人居住。”于是他們相約到周國去。但是走在中途,就遇見了周武王伐紂的大軍,原來這時周文王已經(jīng)死去,周武王用車?yán)芪耐醯墓啄颈家u商紂。他們二人大失所望,就叩馬而諫說:“父死不埋葬,就動起武來,這能算作孝嗎?以臣子身份來討伐君主這能算作仁嗎?”武王的衛(wèi)兵要?dú)⒌羲麄z,軍師姜尚勸解說:“這是講義氣的人呀,不要?dú)⒑λ麄儭!本桶阉麄z放走了。
后來周武王與商紂王大戰(zhàn)于牧野,血流漂杵,由于商紂王陣前的奴隸兵倒戈,周武王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于公元前1046年滅掉了商朝,建立了新的王朝一周朝。伯夷、叔齊認(rèn)為這種做法太可恥了,發(fā)誓再不吃周朝的糧食。但是當(dāng)時各地都屬于周朝了。他們就相攜著到首陽山上采薇菜吃。在采薇菜時,他們還唱著歌說:“上那個西山哪,采這里的薇菜。用那強(qiáng)暴的手段來改變強(qiáng)暴的局面,我真不理解這樣做算是對呀?先帝神農(nóng)啊,虞夏啊!這樣的盛世,恐怕不會有了。我們上哪里去呢,真可嘆?。∥业纳鸵Y(jié)束了。”于是就餓死在首陽山之上。
“冰清玉潔”這個典故表現(xiàn)了伯夷、叔齊兄弟兩個人品高尚,為了守義而逃出孤竹國主動放棄國君繼承權(quán),不吃周朝的俸祿。他們以身殉道的行為,得到了儒家的大力推崇。
“冰清玉潔”形容人品高尚、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作謂語、狀語,含褒義。
晉·皇甫謐《高士傳·摯峻》:“遷既親貴,乃以書勸峻,進(jìn)曰:……伏維伯陵材能絕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潔,不以細(xì)行荷累其名。”
唐·房玄齡《晉書·賀循傳》:“循冰清玉潔,行為俗表?!?/p>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我這一去冰清玉潔,干事回還,管著你們喝采他?!?/p>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趙公玩其詩意,方知女兒冰清玉潔,把兒子痛罵一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