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恩地局”坐落在吉林省洮南老城中心區(qū),是一處以“兩進王府衙門式”為結構布局的中式古建筑群,名字源于清末光緒皇帝賜封札薩克圖郡王旗“蒙荒行局”,占地面積6670平方米,是洮南古建筑一條街上的亮點。
天恩地局是清光緒二十八年清廷批準,在遼源州首立“扎薩克圖蒙荒行局”。清光緒二十九年遷蒙荒行局于雙流鎮(zhèn)(今洮南市)建衙署。仿造北京東單、西單王府格局,在雙流鎮(zhèn)建成這座集辦公、住宅、花園于一體的“蒙荒行局。清光緒三十一年,光緒皇帝為獎勵開邊、鼓勵墾荒,賜御書金匾一塊,長九尺、寬三尺,鐫刻鍍金陰文“天恩地局”歐體大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恩地局”設計古樸莊嚴、結構嚴謹、布局巧妙,是聘請參與清故宮設計的名師建造的三進王府衙門式建筑。其坐北朝南,面臨著當時最為繁華的商賈云集熙熙攘攘的興隆街。庭院主體為四合院式建筑,四面各為五間硬山大脊的青磚瓦房,房頂一抹為“雁式滾脊小青瓦”,檐溜瓦頭也均采用“雄獅瓦當”,與影壁雄獅斗角相互呼應,顯現(xiàn)出蒙古民族強悍尚武的精神內(nèi)涵。四面的回廊前,各豎有大紅漆明柱,透出肅穆之氣。下階式井田小院,十字甬路,丹墀周連四方,隔出四個精巧花圃,花前樹下更有石桌、石凳供弈棋、品茶小憩。正堂兩側,有隨墻旁門通向后宅內(nèi)室。進入三進后院,更是別有洞天。正面仍是五間青磚滾水大瓦房,房前辟出一處小花園,有假山流水,奇花異樹,翠柏蒼松?;▓@間有曲徑甬路,達通各處,側后還有一個小動物園,里面養(yǎng)有梅花小鹿,丹頂仙鶴,還有鸚鵡、百靈等名貴鳥雀,環(huán)境幽雅清靜,讓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而在內(nèi)宅的西側,還建有一處供小姐居住的典雅闊靜的小院,俗稱小姐閨樓,亦叫小姐花園,與內(nèi)宅留有角門相通。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東徙外蒙“喀爾喀三汗”之一札薩克圖汗子孫建部落于內(nèi)蒙科爾沁草原、洮兒河畔。清廷為籠絡其上層人士,采取“羈縻懷柔”的手段,賜以“親王旗、郡王旗和公爺旗”。1891年后,札薩克圖郡王旗傳至十二代郡王烏泰時,因襲爵興訟,迭遭參控;屢借外債,無力償還。故私自開放荒原土地、招墾漢民;私吞荒餉,有待異舉。后烏泰抗旨拒“官放”。是年六月六日,清廷下諭烏泰革職留任,以觀后效,并諭旨首立“札薩克圖蒙荒行局”,開放洮、蛟兩河沿岸的生熟荒地,并在今鄭家屯設“蒙荒行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初夏,“蒙荒行局”遷至雙流鎮(zhèn)。同年秋“洮南設治”,三十年“升府”。“蒙荒行局”乃洮南府之前身。“行局”升府,洮南設治,遂成東蒙重鎮(zhèn),奉黑兩省商業(yè)集散、水陸要沖。在此期間,烏泰借開發(fā)洮、蛟兩岸千里草原之機,以方便辦事經(jīng)商的名義在洮南巧設“王府行衙”,負責放荒征稅與蒙旗事宜,作為駐洮永久辦事機構。烏泰聘請了參與修建沈陽故宮的建筑名師,仿照北京東、西單王府和中旗圖王府的建筑式樣、格局大興土木,耗資光洋四萬,于“薩雞古驛”———“雙義貨?!睎|側興隆街北修建了一座小型“蒙古王府”,包括內(nèi)宅和小姐花園,費時近二年,工程宏偉。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意欲開復烏泰郡王爵,假借獎勵開邊墾荒,下諭恩賜長九尺、寬三尺的手書金匾一塊,上鐫鍍金陰文“天恩地局”四個大字,被烏泰懸掛于行局的正門門楣之上,并有“光緒帝賜”字樣。由此,這座對外稱“蒙荒行局”的王府便被世人傳稱為“天恩地局”。
烏泰修建“天恩地局”后并未享用幾年,因借俄行外債過多,不得已典給洮南府抵押外債。民國元年(1912年)“烏泰事件”發(fā)生,烏泰被革職外逃庫倫(烏蘭巴托)?!疤於鞯鼐帧笔挆l冷落。后烏泰雖復職,被袁世凱軟禁致死于北京。民國十三年(1924年),馮玉祥“逼宮”,驅逐清廷余孽。烏泰義父“武公爺”被逐來洮暫居“天恩地局”,故“天恩地局”又有“武公館”之稱。民國十七年(1928年)春,九世班禪出走西藏,輾轉來洮,做佛事40天于“天恩地局”,并“坐床”攝影留念。
解放后,省、地、中心縣政府幾度駐此。陶鑄、閻寶航曾下榻“天恩地局”辦公??姑涝?,黑龍江省“南八縣”中心縣委(即今白城地委)及解放軍公安大隊亦“聯(lián)袂”于斯。直至“文革”結束,“天恩地局”一直是洮南農(nóng)、林、水等“八大局”駐地?!拔母铩焙?,科技館買入“天恩地局”并局部小修。八十春秋,幾經(jīng)戰(zhàn)亂,除前院“雙門照壁”被拆除和后花園被占建房外,它歷經(jīng)風雨卻無重大破壞,保護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