驃國古城位于緬甸中部,座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包括Halin(罕林,位于實階省)、Beikthano(毗濕奴,位于馬圭省)和Sri Ksetra(室利差旦羅,位于勃固?。┻@三座用磚石建造、外圍被城墻和護城河環(huán)繞的古城,它們分布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干涸區(qū)域內的廣大灌溉景觀之中。
這些遺跡見證了驃國在公元前200年至公元900年間1000多年的輝煌歷史。
驃國古城遺址是緬甸較早的城市文化發(fā)源地、南傳上座部佛教較早傳入地,也是東南亞地區(qū)較早的古城遺址之一,其創(chuàng)造的文化奠定了蒲甘王朝文化的基礎,是緬甸文化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
2014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遺產名稱:驃國古城(Pyu Ancient Cities)
入選時間:2014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i)(iv)
地理位置:N22 28 12 E95 49 7
遺產面積:5,809 ha
遺產編號:444
驃國是7至9世紀緬甸驃人(pyū)所建立的國家。8世紀時,驃國疆土北至南詔(今云南德宏和緬甸交界地帶),東至陸真臘(今泰國、老撾、柬埔寨接壤地帶),西至東天竺(今印度阿薩姆邦等地),擁有整個伊洛瓦底江流域,共計9個城鎮(zhèn)、18個屬國、298個部落。唐大和六年(832年),驃國敗于南詔,自此衰落,而被緬族建立的蒲甘王國取代,其屬國部落民族也逐漸退入山區(qū),被緬人邊緣化。驃國古城由三座古城組成,即罕林(實階?。?、毗濕奴(馬圭省)和室利差旦羅(勃固?。溆谝谅逋叩捉璧氐母珊祬^(qū)域,代表了公元前200年至公元900年這一千多年驃國的輝煌歷史。由三座古城組成的文化遺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定義為考古遺跡,包括宮殿城堡、墓地、早期工業(yè)生產遺址、佛教佛塔、部分城墻、水道等,目前一些水道依然可以用于精耕細作。
2014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ii)(iv),驃國古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準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驃國古城包括哈林、北卡薩諾和斯里克塞特拉三個磚砌、有城墻和有護城河的城市遺跡,它們位于伊洛瓦底江流域干旱地區(qū)廣闊的灌溉景觀中。它們反映了公元前200年到公元900年間繁榮了1000多年的驃王國。這三個城市均被挖掘出部分考古遺址。遺址包括挖掘出來的宮殿城堡、墓地和生產制造基地,以及巨大的磚雕佛塔,部分矗立的城墻和水利管理設施(有些仍在使用),這些都是有組織的集約化農業(yè)的基礎。
驃國古城遺址的三處古城只有部分經過了考古勘探。遺跡包括宮殿城堡、墓葬、手工業(yè)作坊遺址以及巨大的磚砌佛塔、部分完整的城墻和排水設施,有的至今仍在使用。
據古文獻記載,驃國古城群的城墻多為圓形、橢圓形或四邊形。城墻上有12個城門,城門外寬內窄。城墻外通常有護城河?;蕦m坐落于城市的中央。近幾十年,隨著緬甸考古工作的發(fā)展,不斷有新的驃國遺址被發(fā)現,越來越多的驃國古城被人們所認識。
驃國是古代緬甸發(fā)展程度較高的早期文明國家。公元前2世紀,驃人在緬甸中部建立了驃國?!缎绿茣を妵鴤鳌防镌岬?,驃國有18個屬國、9個城鎮(zhèn)和298個部落。
其疆域北抵南詔(今中國云南德宏和緬甸交界地區(qū)),東接陸真臘(今泰國、老撾、柬埔寨接壤一帶),西接東天竺(今印度東部阿薩姆邦等地),南至海,據有整個伊洛瓦底江流域。
驃國經濟以人工灌溉農業(yè)經濟為主,同時,還發(fā)展了手工業(yè)和商業(yè)貿易,建設了城市,建立了封建階級社會的統(tǒng)治制度,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
公元832年,南詔攻陷驃國都城室利差旦羅,擄掠3千驃人至拓東城,即今昆明,此后,驃國日趨衰落,驃國文明也逐漸消失于歷史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