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薩學院美術館成立于1562年,隸屬于歐洲較早的藝術教育機構——佛羅倫薩美術學院。其前身是美第奇家族支持下建立的迪亞諾學院,1784年正式確立為教學與收藏并重的藝術機構。該館以收藏米開朗基羅的《大衛(wèi)》原作聞名,同時保存四座《奴隸》雕塑、兩座《圣母哀子像》等文藝復興時期杰作。
作為世界最古老美術學院的教學延伸,美術館不僅陳列15世紀佛羅倫薩畫派作品,還收藏13至16世紀的宗教畫作、金色祭壇畫和哥特式晚期藝術品。2025年舉辦了"光、能量與無限——王衍成個展",通過當代藝術與文藝復興經(jīng)典對話,延續(xù)其學術影響力。
核心藏品包含:
雕塑:米開朗基羅1501-1504年創(chuàng)作的大理石雕塑《大衛(wèi)》(高3.96米),四座為教皇陵墓設計的《奴隸》系列未完成雕塑,以及兩版《圣母哀子像》
繪畫:波提切利的《圣母和圣嬰》、提香未完成的《圣母哀痛耶穌畫像》、吉蘭代奧創(chuàng)作的宗教題材壁畫
工藝美術:14世紀金色祭壇畫、哥特式晚期木雕、15至16世紀佛羅倫薩畫派油畫
1562年由藝術史家瓦薩里在科西莫一世大公支持下創(chuàng)立,初始定位為培養(yǎng)藝術家的教學機構。1784年托斯卡納大公利奧波德將美術學校與藝術收藏整合,正式確立為學術美術館,首批藏品用于學生臨摹研究。1873年為紀念米開朗基羅誕辰400周年,將原放置于領主廣場的《大衛(wèi)》雕塑遷入館內(nèi)保護,并籌建"米開朗基羅博物館"專項展區(qū)。
延續(xù)文藝復興時期美術教育體系,保留傳統(tǒng)教學設施:
石膏像臨摹室陳列古典雕塑復制品
巨像廳(2013年增設)用于展示大型藝術品研究
樂器館收藏文藝復興時期古樂器供藝術史研究
2025年6月舉辦"光、能量與無限——王衍成個展",展出20件融合東西方藝術語匯的新作,與米開朗基羅作品形成跨時空對話。該展覽作為中意建交55周年文化交流項目,強化了美術館連接傳統(tǒng)與當代的學術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