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谷洞位于宜興城西南28公里的王家塢靈谷山(石牛山)南麓,今陽羨茶場內。全洞面積8160平方米,游程1113米,洞中有石鐘乳、石筍、石花、石柱、石幔等,形狀奇異,色彩絢麗,以“洞中有山,絢麗多姿”見長。洞外,群山四合,茶園翠綠,可領略山林風光。
靈谷洞當年為唐代詩人陸龜蒙探茶發(fā)現(xiàn)。陸曾雇人開挖,因工程力不能及而作罷,留下“龜蒙先生志未酬,唐宋至今未穿心”的遺憾。然宋以后陸續(xù)有人入洞探幽,今石壁上尚存宋、元、明、清游人的遺墨。
靈谷洞的入口處掩映在翠竹深處,入洞通道險峻,曲折、幽邃,越深越大。整個石洞有6個大石廳。第三石廳在最大、最低的洞底。第四石廳為全洞精華。深谷底部,有一個17米高、5米多寬、2米多厚的大石幔,蔚為壯觀。大石瀑頂部深處有一大石鼓,以石叩之,聲音洪亮,百米以外也能聽到。
面積較小,其中小洞頻生,洞中有洞,過道盡處,有一個僅高40厘米的石縫,俗稱“蟹洞”,未開發(fā)前,游人須匍匐爬行方能通過。其兩旁有許多只有河流才能搬帶來的礫石、卵石和砂土層,層層疊疊,顯示了靈谷洞為地下河塑造而成的特點?,F(xiàn)雖另辟通道他去,但仍保留著“蟹洞”的原貌。
景物布局嚴謹,卻小巧玲瓏,吸引游人,廳中鐘乳石層次分明,石色鮮艷純樸。有“萬谷靈芝、“孔雀石泉”“等景觀,瑰麗異常,在洞壁還可見流水、波濤、雪山、飛云等微小景物,襯托大廳美景。
第三大廳最大,是最低的洞府。洞廳上巨巖倒掛錯落,像斷壁欲傾,又似山嶂將墜。石壁上有一泓清池,為五條天河河水匯集,七條伏流相交,水清見底。相傳這池水是“靈谷仙姑”當年沐浴的地方。
景色最優(yōu)美,為靈谷洞之精華所在。洞底見一道石瀑自穹頂噴射而出,直下洞底,如長虹垂地,訇然有聲。瀑布四周,云霧浮動,水汽迷漫,大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意,有“雷霆萬鈞震神州”的磅礴氣勢,又似白龍咆哮,奮爪張須,令人神悚魂驚。
第五洞府稱“水晶宮”。廳內長滿形形色色石筍,或長或短,或敦實或瘦長,想象所至,皆成形物。洞頂布滿了由巖流聚積而成的鐘乳石,似云錦般美麗。有的鐘乳石是結晶的方解石構成,閃爍發(fā)光,像夜空繁星在眨眼。整個洞廳如西方極樂世界的雷音廳,天空悠靜而星光點點,廳內大小千佛聆聽釋迦牟尼講經,聚神凝思。
第六大廳的穹頂高四天廳,這里鐘乳石高懸,大小不等,形態(tài)各異,若人形物象,若飛禽走獸,若花木草竹,不一而足。
在宜興汽車客運站(金三角)乘座旅游一線可直達景區(qū),用時約1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