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在加勒比海上的西印度群島各國如古巴,多米尼加,海地,巴哈馬,牙買加和英屬土克凱可群島(Turks&Caicos)等島嶼。
藍巖鬣蜥全長達2米及重14公斤。體長51-76厘米,尾巴與體長相若。趾是互相緊扣,有利于挖穴及攀樹。雄蜥較雌蜥大三分之一。成年雄蜥的皮膚呈深灰色至藍綠色,雌蜥則呈橄欖綠至淡藍色。幼蜥呈深褐色或綠色,有一些較深的斑紋。初出生幼蜥的背上,由頸部至臀部的冠上有八道深色的山形斑紋。斑紋隨幼蜥1歲大后逐漸消退,變成灰色及奶白色,最終退成藍色。成年藍巖鬣蜥一般呈深灰色,配合周邊喀斯特地形的巖石顏色。當它們保護地盤發(fā)出警示時就會轉變?yōu)樗{色。雄蜥的藍色較為明顯。它們的腳呈黑色,與身體顏色形成對比。雄蜥大腿上有結節(jié)可以釋放費洛蒙。雌蜥沒有結節(jié),背冠不明顯。
藍巖鬣蜥的眼睛有金色的瞳孔及紅色的鞏膜。有極好的視覺,可以偵測遠程的形狀及運動。由于藍巖鬣蜥只有少量的視桿細胞,在昏暗環(huán)境下的視覺很差。有雙重的錐狀細胞,對顏色非常敏感,甚至可以看見紫外線。這種能力對于它們曬太陽以吸收紫外線來生產(chǎn)維他命D非常重要。
藍巖鬣蜥的頭頂上有一個光敏的器官,稱為顱頂眼。顱頂眼只有基本的視網(wǎng)膜及晶體,不能生成影像。,只會對光暗敏感,并用來偵測運動。
在食性上都以植物性食料為主,幼體階段可以偶爾喂食昆蟲等動物性食餌,隨成長而逐漸轉變?yōu)槿厥瞅狎妗5袝r也會攀樹達5米或以上。
藍巖鬣蜥棲息地接近赤道,陽光一年四季都很強烈,對紫外線的需求很高,每天日照的時間也十分長。藍巖鬣蜥的溫度適應力很高,可以忍受高達攝氏49度低達10度的氣溫,性情比較溫和,雌性每窩可以產(chǎn)下12-20顆卵不等,雌性會長期看守產(chǎn)卵的窩。
除了在交配季節(jié),藍巖鬣蜥平時獨立生活。交配一般是一夫多妻制,但也可能是濫交或一夫一妻制。在繁殖季節(jié),一個雄性占主導地位的活動范圍常常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雌性。在整個繁殖季節(jié),藍巖鬣蜥皮膚呈藍色。在春季,雄性藍巖鬣蜥激素激增且體重減輕,雌性通常避免雄性。直到他們開始交配5月。
藍巖鬣蜥交配之前有一個交配儀式。一位雄突然移動它的頭,雄性騰的尾巴,和雌性定位為爬跨。交配時間30至90秒,一對藍巖鬣蜥罕見交配一次以上或每天兩次。交配結束后,雌藍巖鬣蜥將雄性趕出自己的領地。
藍巖鬣蜥的繁殖季節(jié)持續(xù)在五月下旬和六月中旬至2?3周。發(fā)生產(chǎn)卵受精后約40天,通常在6月和7月。雌性每年產(chǎn)1至22枚卵。產(chǎn)卵數(shù)與雌性的年齡和大小各不相同。年紀大的雌性能夠產(chǎn)生更多的卵子。潛伏期為65至100天。藍巖鬣蜥把卵產(chǎn)在被挖出對土壤表面下方的巢穴中,卵孵化的時間取決于溫度。每天孵化的過程可能需要超過12小時。幼體用下巴尖的“卵齒”切割卵殼出殼。孵化后的幼體是獨立生活,幼體往往隱藏在喬木,花木或樹下,以避免地面天敵。巢內溫度保持相對恒定在30至33攝氏度。雌性藍巖鬣蜥通常2至9歲之間達到性成熟。藍巖鬣蜥成長緩慢,幼體成長到成體需要5至9年的時間,壽命相對很長,可達到40-50年之久,甚至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