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云臺觀上,極目四眺,四周山巒疊嶂,云煙渺渺,這座藏于深山的道觀見證了無數(shù)的歷史興衰。它被毀滅過,它被重建過。它有許多故事,許多傳奇,都在這天、這地、這山、這水里變成了無言的訴說和厚重的靜謐。它的秘密或許我們永無可知,就連它的歸屬地都因?yàn)闅v史上的各種變遷,在蒼溪和閬中之間變得模糊不清。但是這些都沒有關(guān)系,它就那么靜靜地呼吸著,靜靜地存在著,靜靜地見證著屬于它的歷史。
云臺觀坐北朝南,占地面積并不大,分為前、中、后三殿。
一進(jìn)大門,迎面是一尊靈官。前殿左右各有橫房二間,和中殿兩邊相接,形成了一個四合院。中殿供奉著太上老君、慈航和天師,從西武當(dāng)山來云臺觀修行的冉道士,正悠閑的在屋檐下閱讀著道教的書籍,院子里落英繽紛,裊裊青煙里一派道法天然的景象。在中殿右殿轉(zhuǎn)角與前點(diǎn)相連的橫房,殿里有一尊三只眼、蹺右腳、舉右手的高大龍神坐像。據(jù)說,文化大革命時龍神像被砸,發(fā)現(xiàn)其腹內(nèi)有一只干癟的猴子骨架,脖上系紅綾,上有“云臺化縣……”等字。猴骨架被農(nóng)民張永年作為藥材賣掉,紅綾也不知去向。傳說當(dāng)年張?zhí)鞄熓譅恳缓飦碓婆_順山界云游時,山上立即出現(xiàn)一個高大無比的龍神,它就是云臺上的保護(hù)神。據(jù)此,后來的道士塑龍神像時,就把活猴灌醉泥封在龍神像腹內(nèi),以求天師顯靈,龍神保佑。而云臺觀的后殿在漫長的時間長河里,原來的三清神像,浮雕石墻已然漸漸湮滅,只能看到兩塊直徑52厘米、高出地面12厘米的柱礎(chǔ)。
在云臺觀東南200米處,有一座八角井,據(jù)介紹,當(dāng)井水枯竭時,可見“云液”二字,井水充盈時,只見一潭綠水,不見井底。又傳還有一座八角井位于云臺觀后殿西側(cè)池畔,其下深處有暗流,與井相通,修建云臺觀的木材,就是從井中涌出的,只是此井早已用生鐵水凝鑄,令人難尋其蹤跡了。當(dāng)?shù)厝罕娏鱾髦鞍私蔷漳咸扉T”的說法,意即有人到此俯井觀看,可以見到天上的南天門。
云臺觀后殿西北還有一個龍洞,又叫地下宮。洞口有石欄、石門,上有9級石塔,文化大革命中被毀。洞寬5尺,高6尺,可容3人并行向里走8丈多。洞內(nèi)兩壁、頂板,均刻有人物圖形,入洞8丈多處,立有厚石壁,據(jù)傳在這個石壁后面,還有別的洞和它相連,神秘莫測。
而在云臺山的諸多傳奇中,最奇特又是最有名的莫過于傳說中張道陵的墓穴。順著云臺觀后的一條小路前行100余米,就看到了一處用鋼筋混凝土搭成的架子,架子下是用4根木棍支撐起來的遮陽棚,而被它們保護(hù)起來的就是這座張?zhí)鞄煹囊鹿谮A?。?jù)介紹,這座古墓在上世紀(jì)90年代曾經(jīng)被發(fā)掘過,但是只打開了一兩間石室后就停止了,據(jù)說這個石墓里面有很多間石室,互不相通,而墓穴縱向一直通到云臺觀里,連成一線。奇特的是,云臺觀地面就以這一線上的作物無法生長。待到每年農(nóng)作物成熟的時候,尤其明顯。而來這里的游客也無法下到墓穴里面一探究竟。這就是這座墓穴另一個神秘的地方,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墓穴除了外面的四五級臺階外,其余部分都被水淹沒,而水位不管洪澇干旱都幾乎不曾改變。墓穴在山頂,那這些水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呢?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東漢時期,道教創(chuàng)始人張道陵在川西、川北和漢中地區(qū)設(shè)道場或教會,共二十四治(后來與二十八宿合并增加到二十八治)。漢安二年天師張道陵設(shè)立的二十四治,分上品八治、中品八治、下品八治。云臺山是下品八治的第一治(《云笈七簽》卷廿八《廿四治》)。
《道藏》中的《珠囊》引《二十四治圖》、《七簽·蜀中廣記》引《二十四治圖》、《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天師治儀》以及清人彭定求的《道藏精要》中,均說云臺山治在巴西郡閬州蒼溪縣。《太平寰宇記》卷八十六在“云臺山”條目下引《周地圖》說:“漢末張道陵在此學(xué)道,使弟子王長、趙升,投身絕壑,以取仙桃。
長等七試已訖,九月遂成,隨陵白日升天?!薄妒烙洝氛f蒼溪云臺山即“張道陵升真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