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剪紙主要分布于甘肅省會寧縣的鄉(xiāng)鎮(zhèn)和各地農村中,以甘溝驛鎮(zhèn)最為出色。
會寧的剪紙有著悠久的歷史,明清時期已經完全成熟,被廣泛地用于當地的民間社會生活中,是當地群眾美化家居、裝飾節(jié)慶時最具傳統、最受歡迎的藝術樣式。常見的題材有花卉草木、飛禽走獸、民俗事象、喜慶寓意、戲曲人物、民間傳說和日常生活等,表現形式以窗花、燈籠花和炕圍花為多,剪紙圖案的畫面結構以整體對稱和十字對稱為主,造型生動自由,率直奔放,富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別致新奇的裝飾趣味。
會寧剪紙的作者以婦女為主,亦有一些手巧的男人加入其中,多在農閑時節(jié)或逢年過節(jié)進行創(chuàng)作,平時忙里偷閑互相交流和觀摩,以創(chuàng)作剪紙為樂趣,是會寧剪紙人抒發(fā)人生理想、表現生存狀態(tài)的主要方式。
會寧歷史悠久,會寧是黃河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息繁衍,留下了許多生存遺跡。漢唐時期開始逐步發(fā)展,尤其漢代的會寧地區(qū),更是人丁興旺,生產生活相對發(fā)達。至明清時,已盛極一時。近現代的會寧,紅軍三大主力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于會寧。當代會寧剪紙藝術仍然是農村婦女表現生存狀態(tài),精神追求,抒發(fā)人生理想的主要形式。是家居美化、風俗節(jié)慶中最具傳統,最有特色和最受群眾歡迎的藝術。
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沉淀,造就了會寧剪紙藝術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和魅力。會寧剪紙有豐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概括性,不論是窗花、燈籠花、炕圍花還是裝飾性的剪紙,都是會寧本土特色文化的主要內容,既富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又有著別致新奇的裝飾情趣,是隴塬綺麗的藝術之花。
會寧剪紙藝術,以婦女為主要創(chuàng)作主體,同時,一些質樸手巧的男人也加入了創(chuàng)作隊伍。他們互相交流,互相觀摩,共同的藝術愛好,是他們生活中主要的樂趣。農閑時節(jié),逢年過節(jié),忙里偷閑,他們的剪刀就像文人的筆墨一樣,是他們抒寫人生理想和追求的工具。
會寧剪紙以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傳說為創(chuàng)作的主要表現形式,家居、婚喪嫁娶,傳統節(jié)日,剪紙是最主要的裝飾環(huán)境、烘托氣氛的藝術品,將喜慶、悲傷的場景,營造得情景交融,深刻而不艱澀,活潑而不張揚。
會寧剪紙,以剪刀、刻刀為主要工具,以紙為主要材料。但是在創(chuàng)作取材、藝術表現形式上,卻是氣象萬千,細膩生動,古樸率直。自由奔放,是會寧剪紙的主要藝術特色。大自然的山水草木、飛禽走獸,民間傳說和文學中的生動場面、典型人物,都是會寧剪紙藝人手下的主要表現形式,而當地的風俗節(jié)日,人生禮儀,倫理道德,更是藝人們即興的大膽藝術創(chuàng)作,充滿了生活情趣。
在市場經濟和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在農村城市化進程中,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觀念,對世界的看法和觀點都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多元的文化形態(tài),使傳統的農耕文化正面臨著深刻的變革和滌蕩。剪紙這們古老的民間美術,正在逐漸失去賴以依附的物質基礎,老藝人的相繼去世,年青一代的外出務工,使會寧剪紙藝術面臨斷代失傳的危險。同時,由于缺乏專業(yè)研究人才和資金,也給會寧剪紙藝術提出了嚴峻的考驗,搶救和保護會寧剪紙藝術,任重道遠。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后,在甘溝驛建立抗日協會,考察了甘溝驛鄉(xiāng)的剪紙。
20世紀80年代,剪紙作為民間藝術,受到當地老百姓的重視,并開始了搜集、挖掘工作。
1985年7月,會寧剪紙藝人曹秀英的剪紙作品在中國民族文化宮舉辦的《甘肅民間窗花展覽》中展出,并被民族文化宮美術館收藏。
1989年,會寧縣文化館舉辦了四次民間工藝美術展覽,共展出剪紙作品248幅,從1985年到1989年,共有11人的剪紙作品被選送到中央民族文化宮和第二屆中國藝術節(jié)民間美術展覽中展出,并獲文化部群眾文化司頒發(fā)的獲獎證書。
1990年8月,甘溝驛鎮(zhèn)農民制作的《迎亞運》、《亞運會在北京》等64幅剪紙作品被北京市亞運村藝術所列為場館的義賣品和饋贈禮品。
1995年,會寧縣甘溝驛鄉(xiāng)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民間剪紙)之鄉(xiāng)”。
2000年,甘溝驛鄉(xiāng)剪紙協會成立。
2001年,會寧舉辦了會寧縣第五屆剪紙藝術展。
從2004年起,全縣組織開展了民間剪紙普查工作和收集整理工作。
2006年,成立了會寧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在小組領導下,全面系統地開展了搶救和保護工作。
2007年,會寧剪紙被列入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11年8月28日,“會寧剪紙”獲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2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頒牌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出席頒牌儀式,縣文化館館長雷永珍從北京捧回了證書及獎杯。
2018年?5月23日,國家文化旅游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發(fā)布了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復興目錄,會寧剪紙技藝當選“國家級復興目錄”。
2019年,會寧縣文化館匯編的會寧剪紙《指尖上的國粹》一書由云南美術出版社正式出版發(fā)行。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會寧縣文化館獲得“會寧剪紙”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1年1月4日,白銀市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其中會寧剪紙傳承人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