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峰風景區(qū)位于廣東省潮陽市南海邊陲,練江入海口處,面積1.14平方公里。屬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四季如春;水陸空交通方便,和深汕高速路海門口毗鄰,有公共汽車直達景區(qū)。主峰蓮花峰是南海岸邊拔地而起的一座小山峰,由一大堆瓣狀縱裂的花崗石組成。陸上遠觀,像一朵蓮花含苞待放;海上遠眺,則如盛開蓮花,公元1278年,南宋文天祥舉兵勤王,登峰尋望帝舟,遂命名并刻石為“蓮花峰”。
蓮花峰是潮汕久負盛名的勝跡,具濱海特色。于2001年榮膺廣東省第一個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峰前一片汪洋,碧水藍天,飛鷗只只,白帆點點。春夏之夜,天將欲曉,海面上閃爍著銀光,環(huán)繞蓮花峰久久不散,日出方消失,這就是海岸奇觀著稱的“蓮峰海色”,為潮汕八景之一。
峰東側海灘,沙白水潔,是天然的海邊浴場。夏日弄潮戲水,沙灘日浴,別有情趣。也可乘坐飛艇,駛出象山外海,體驗大海一望無垠的博大,尤其是那大海的日出,一輪新陽從海平面噴薄而上,金光萬道,何等壯觀。
西側海灘,怪石嶙峋,百態(tài)千姿,有酷肖之獅首山,余則若虎若豚,不一而足,風暴襲來,波濤洶涌,白浪排空,似千軍萬馬,動魄驚心。其上懸崖,為景區(qū)之側峰曰巾峰,峰若儒生之巾故得名。峰上有塊遙望歸航的巨石,是漁家女的“望夫石”,它使人們回憶起漁家過去的苦難史。望夫石北還有明清時期的古炮臺遺跡,四個炮眼中的四尊古炮窺視著入港的海面,明清時期曾在靖??官恋暮7郎狭⑦^功,歷歷在志。自宋文天祥登峰望帝之后,歷代不少名士文人在此記史刻壁,留下了有名的書法詩文百余處,內容豐富,書體各異,形成蓮花峰摩崖石刻群,被稱贊為不朽的石頭史冊,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F(xiàn)代名家劉海粟、老舍、趙樸初、關山月、啟功等也為蓮花峰添色增輝。
順著彎彎小路,朝東峰門拾階而下,峰門兩側有清光緒年間留下的“龍虎雙廂”。右側“龍”字是練江使者陳尚發(fā)所題,其書一氣呵成,若驕龍騰飛于九天之上。而左側“虎”字,系清抗法名將——黑旗軍首領劉永福所書,一筆寫就,勢若雙眼圓睜之猛虎。兩者都是用象形草書寫成,呈現(xiàn)出生龍活虎氣概軒昂的風格。中國現(xiàn)代書畫大師劉海粟當年觀此兩字,深為感觸,遂揮毫題下了“云龍風虎”四字。好一個風云際會,給“龍虎雙廂”注入新的活力。
矗立于我們面前的是文天祥的石雕塑像,“文信國公”是文天祥的謚號,謚號是古代有地位的人死后,皇帝給他另取的稱號。石像高16米,由74塊不同規(guī)格的花崗巖石雕筑而成,塑像神態(tài)凜然,巍巍眺望,有氣吞山河之感,令瞻仰者肅然起敬。
忠賢祠是紀念文天祥和南宋遺臣隱士張魯庵而建的。張魯庵名奐,海陽縣人(今潮安縣人),少年即為博士弟子,精通易理。宋亡后,誓死不侍元,帶著琴書隱居于蓮花峰。張魯庵的隱退雖與文天祥精忠報國的行為完全不同,卻和文天祥一樣表現(xiàn)了信仰堅定的氣節(jié),真可謂殊途同歸了。
西堤客運站有公車直達海門蓮花峰,或在汽車總站、客運中心站(火車站)、中旅等汽車站坐車到潮陽,在東山路口下車,然后換乘公車121路或309路。
汕頭市區(qū)--深汕高速--朝陽出口--左進入S234--右進迎賓路--左進蓮峰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