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80年代,白沙黎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是縣文化館下轄的文物組,工作人員3人,負責進行文物征集工作。1990年,經(jīng)縣政府批準,文物組從縣文化館分設出來,正式成立白沙黎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為縣文體局下屬的股級事業(yè)單位。
自縣民族博物館成立以來,一直在縣文化館樓內(nèi)辦公。2005年,縣民族博物館辦公室臨時遷到原縣委辦公舊址。2012年,縣文體局決定縣博物館遷到縣青少年宮三樓,其中包括辦公室、文物展廳、文物庫房等。
2007年至2011年,在縣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領導小組指導下,縣民族博物館在全縣進行了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收獲。其中,登記106處不可移動文物,含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處及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
2012年至2016年,縣民族博物館在全縣進行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共有746件(套)文物錄入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信息庫。其中,館藏定級文物50件,包含有一級、二級、三級文物。
縣民族博物館現(xiàn)收藏石器、陶器、瓷器、銅器、鐵器及民族文物幾大類藏品,有近幾百件套。
2013年,縣民族博物館舉辦文物陳列展覽,內(nèi)容包括古代文物、民族文物、近現(xiàn)代文物三部分,陳列石器、陶器、瓷器、銅器、鐵器及黎苗族文物等140多件(套),從一個側面展示了白沙黎族自治縣的歷史發(fā)展及多姿多彩的黎苗族文化風情。
縣民族博物館是文物征集、收藏、陳列和研究的單位,也是為公眾提供教育和文化欣賞的社會公共場所,是非營利的公益機構。
白沙黎族自治縣是少數(shù)民族黎族苗族聚居的地方,歷史源遠流長。在長時間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白沙地區(qū)的先民們留下了眾多歷史悠久的文物遺跡,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而又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作為海南的革命老區(qū),在革命年代白沙大地上留下許多紅色文物。
白沙黎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成立于1990年6月,館內(nèi)工作人員5名。館舍內(nèi)設有辦公室、藏品倉庫、文物陳列展廳。館藏品有古代文物、民族文物、近現(xiàn)代文物及其他文物等746件(套),其中,古代文物有陶器類、石器類、瓷器;民族文物有黎苗族服飾、裝飾品、陶器,樹皮衣帽、木竹藤制飾品等;近現(xiàn)代文物有瓊崖縱隊的武器荔枝炮、粉槍、鐵刀、鐵箭頭、牛角號、紀念章及侵華日軍刺刀、指揮刀、日本棉褲、日鐵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