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在廣東汕頭南澳島古城深澳鎮(zhèn)金山腳下,有一座與聚福古庵相連平行,坐東南向西北的古剎,叫金山禪寺,俗稱“佛仔燈”。這座由明末清初詩僧釋超雪卓錫并題門額、清末妙聯(lián)羞同知的名寺,在“文革”中遭破壞而僅存部分,在南山寺住持釋長仰主持下,已于2001年九月廿四日重建奠基,至越夏已重建了前、后座。
它自明以前就創(chuàng)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南澳鎮(zhèn)代總兵、 福建漳捕人洪斌,在離任臨別南澳,捐園2畝給金山寺作香火之用。原建筑面積數(shù)百平方米,分為大雄寶殿、兩側(cè)僧舍和后院(有一房)。
大雄寶殿佛龕內(nèi),原供奉眾多木雕像,主奉釋迦牟尼佛,約高1.2米,兩側(cè)各擺10尊0.6米高佛像,其后背上方擺40尊小佛像(各高約0.2米),傳說這是“大佛放光生小佛”,十分奇特,是該寺俗稱“佛仔燈”之由。殿內(nèi)還有小銅佛3尊、大鐘、木雕十八羅漢像。上述工藝精美的雕像,可惜皆在1960年“破除封建迷信”中蕩然無存。“四清”運動中的1964年,僧舍倒塌,大殿殘破而被占為酒廠。1985年歸還南山寺尼管理。
2001年11月9日(農(nóng)歷九月廿四日),在深澳鄉(xiāng)南山寺重建落成暨諸佛菩薩開光慶典同時,金山寺舉行重建奠基儀式。已建成了前座約75平方米、后座約14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00平方米,皆石木結(jié)構(g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