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林錯,曾名奇林湖、色林東錯,是西藏第一大湖泊及中國第二大咸水湖,是青藏高原形成過程中產(chǎn)生一個構(gòu)造湖,為大型深水湖。色林措在高原高寒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是珍稀瀕危生物物種最多的地區(qū),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頸鶴自然保護區(qū),另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雪豹、藏羚、盤羊、藏野驢、藏雪雞等。1985年,色林措湖被列為西藏自治區(qū)級保護區(qū),2003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色林錯地處西藏自治區(qū)申扎、班戈和尼瑪3縣交界處,位于岡底斯山北麓,申扎縣以北,位于88°33′-89°21′E,31°34′-31°51′N之間。湖面海拔4530m,形狀不規(guī)則,長軸呈東西向延伸,長77.7km,最大寬45.5km,平均寬約20.95km,面積2391km2(2014年6月)。
流域?qū)儆诟咴畮О敫珊导撅L氣候區(qū),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冬春寒冷,夏秋溫涼,干濕季分明。年日照時數(shù)2910~2970h,年降水量290~321mm,年平均氣溫0.8~1.0℃,年平均最高氣溫5.5~6.9℃,年平均最低氣溫-6.6~-6.0℃,年大風日數(shù)103~132d,其中申扎年大風日數(shù)最多可達191d,出現(xiàn)在1984年。
1961—2012年,色林錯流域年平均氣溫以0.40℃/10a(P≤0.01)的速度顯著升高,其中班戈升溫率最大,達0.51℃/10a;申扎升溫率為0.29℃/10a。申扎、班戈年降水量都表現(xiàn)為顯著的增加趨勢,平均每10年分別增加19.71mm和19.56mm(P≤0.01)。近30年(1981—2012)流域年平均氣溫升溫率為0.45℃/10a,年降水量增幅明顯,為32.69mm,尤其是申扎增幅更突出,達45.65mm(P≤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