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助聽器功能越來越強大,助聽器技術的發(fā)展甚至可以和芯片、移動電話技術相比較??萍嫉陌l(fā)展使得過去全聾的孩子也有了聽到聲音的希望。助聽器中的全數字助聽器以一種嶄新的方式來對聲音信號進行處理,能夠改善音質、降低噪音。麥克風收集完聲音信號后,再通過模/數轉化器將模擬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對聲音信號進行放大,最后數字信號再通過受話器轉變成聲音輸出。
數字助聽器原理
1、助聽器的聲學途徑
對于佩帶助聽器的人們來說,聲音進入耳道的途徑有三條:第一條途徑:聲音通過助聽器或耳模的通氣孔或耳道縫隙直接進入耳道,到達鼓膜。
選配的助聽器開放程度越高、聽力損失程度越輕,這條途徑的就越占主導地位;第二條途徑:當佩帶者自己發(fā)聲時,聲音通過顱骨的振動傳人耳道,在鼓膜處產生一定的聲壓級,這種途徑只有在本人說話時才能夠被感受到;第三條途徑:聲音進入助聽器的麥克風轉換為電能,經過運算后進行放大,最后通過受話器轉換成聲能送到佩帶者的鼓膜處。
在佩帶者感受到聲音前,聲音通過這幾條路徑到達鼓膜的時間不同。當佩帶者發(fā)聲時,聲音通過前兩條路徑很快到達鼓膜,從而先被佩帶者感受到,而聲音通過第三條路徑時要經過助聽器的運算處理,會產生一定的延遲,當這種延遲達到一定程度時,佩帶者會明顯感到音質發(fā)生變化。
數字助聽器要經過復雜的數字運算,如信號的模數/數模轉換、濾波、量化等,所以產生的延遲時間就長。在過去的十年當中,數字助聽器引起的延遲時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其遠比模擬助聽器的延遲時間要長。
雖然數字助聽器引起的延遲時間僅有幾毫秒,但言語信號的音質仍然會受到影響。當延遲時間達到10 ms時,直接進入耳道的聲音和經過放大后的聲音就會相互干擾,這就使頻譜出現了小的起伏變化,改變了音質。但這也是有條改變了音質。但這也是有條件的,只有當兩種聲音處在相似的強度下,才會引起聲譜發(fā)生小變化。
也就是說,如果放大后的聲音能量顯著大于直接的聲音能量的話,這種變化就不會發(fā)生了。延遲達到一定時間,佩帶者會有種“回聲感”,當延遲時間達到一定程度(40ms以上),就會發(fā)生聽覺與視覺不同步的現象,即“對不上口型”。
助聽器延遲效應與聽力損失的程度有很大關系:聽力越差,患者得到的放大聲音就越多,直接進入耳道的聲音就越少,延遲就越不容易注意到;而且,聽力損失越重,助聽器與耳道的密封性就越強(如通氣孔越小),導致直接傳人耳道的聲音的更大衰減,從而使人不容易察覺到延遲的發(fā)生。數字助聽器不可避免地會引發(fā)延遲,目前延遲是無法消除的,但關鍵是多久的延遲可以被大多數助聽器佩帶者所接受。
2、數字助聽器的延遲時間
聲學信號從進入放大系統到輸出會產生的一定延遲時間,通常稱為處理延遲時間( processing delay,PD)。延遲時間取決于系統的采樣率和算法,大體上說,頻率分辨率越高,延遲時間越長。
在過去的十年中,Stone等針對可接受的助聽器延遲時間做了大量研究,其研究成果總結如下:延遲時間增加,干擾就會增加;20~30ms的延遲時間就可以讓輕度至中度聽力損失的患者感覺到聲音“失真”;而對于正常人來說,如果延遲時間超過30ms,其言語理解力就會受到影響。另外,一些助聽器研究人員認為延遲達到10 ms就會影響音質。
近年來,開放耳道助聽器的受歡迎度與日俱增,重又引發(fā)了對助聽器延遲時間的關注。從命名來看,“開放”使耳模/耳塞與耳道的密封性大大降低,這與傳統的耳?;蚨ㄖ茩C有很大差別。因此,在開放耳道助聽器驗配中,有更多的聲音直接傳人耳道,佩戴者很容易感受到這部分聲音。而且,往往選配開放耳道助聽器的人群都為輕度到中度聽力損失,他們更能感受到助聽器的延遲時間。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聽力損失最先發(fā)生于2kHz和1 kHz,開放耳道選配中的延遲時間分別不能超過5ms和6ms,否則會使音質受損。但研究者同時也指出,其試驗中所使用的模擬方法混有很多其他因素,實際情況下佩戴者可以忍受更長的延遲時間。
3、助聽器的信號處理
數字信號處理中,助聽器的每個“特性”都會使線路總的群延遲(group delay,GD)時問增加。助聽器的通道數越多,數字噪聲抑制功能越先進,反饋處理系統越復雜,其產生的延遲時間越長。信號處理的種類是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
助聽器制造商通常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對信號進行處理和頻率分析:一種是通過濾波器把聲音信號按照頻率的不同分別進行處理,另一種是使用快速傅立葉變換( 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FFT)同時處理所有輸入信號。兩種方法都遵循聲學不確定性原理或測不準原理,即頻域與時域都可以變化,但頻域與時域的乘積是不變的。
這表明系統的時域分辨能力與頻域分辨能力相互制約,這就是說,如果頻域分辨率增加,時域分辨率就會降低,反之也如此。所以,通道越窄,群延遲時間越長(不論是濾波法還是快速傅立葉變換法)。兩種方法的根本區(qū)別是:快速傅立葉變換的各個通道的帶寬是相同的,而濾波方法各個通道的帶寬可以是不同的。
濾波方法模擬了入耳耳蝸基底膜(“臨界帶寬”)的對數結構,其低頻感受區(qū)基底膜的分辨率要高于高頻感受區(qū)基底膜。按照聲學不確定性原理,低頻所需的窄帶濾波器相對于高頻引發(fā)了更長的延遲時間。
研究已經證實,如果助聽器的頻率依賴性延遲太久的話,當原始語言信號中輔音出現在元音之后(即“元音十輔音”)時產生延遲后,聽者在元音之前就感覺到輔音的存在,即“輔音十元音”,或者兩者同時出現。
而利用傅立葉變換的方法,信號包絡被統一分析,各等帶寬的頻譜進行相同處理,因此,與濾波法不同,傅立葉變換引起的延遲時間在各個頻段內是相同的,不會出現以上元音和輔音先后顛倒的情況。無論助聽器生產廠家采用哪種方法進行信號處理,助聽器的延遲時間都會延長,因為聲音信號所經過的處理器和算法都在增加。
數字助聽器的特點
全數字助聽器有這個或多個微小芯片整理器,能將模擬信號轉換為0和1的計算機語言。這種格式的聲波比模擬聲波可以更快、更有效地開展整理。數字運算法能快速分析聲強和聲頻,并通過調節(jié)聲強和聲頻,使助聽器切合不同的聽力損失。
數字運算法能夠繼續(xù)地顧問噪聲,盡管演講的響聲的強度在毫秒之內都可快速變化,但噪聲在這個相對較長的時刻內保持穩(wěn)定。經過一段使用時刻后,數字技術能夠精確減小諸如車流聲及家用電器等連續(xù)性的噪聲。當短促的響聲如說話聲被助聽器監(jiān)測到今后,阿拉伯數字技術能立即調整助聽器,把響聲回答到放大的水平。
數字技術能連續(xù)地把聲音分成不同的頻道。例如,這個聽力損失者聽不清低音,但如果放大某些頻段的聲音,甚至是一點兒,就會讓他受不了。具有全數字壓縮路線的助聽器能夠將接收的響聲分層,探測并著重放大那些需求放大的響聲。
數字技術精密調節(jié)的性能還體如今寧靜的環(huán)境中。助聽器通過使用一種叫擴展技術的聽力技術,數字運算法能夠把細微的環(huán)境響聲從家用電器的噪音中區(qū)別出來。阿拉伯數字運算法還能夠減小或消除聲反映。聲反映是助聽器消耗中的一大困難。 數字運算法能夠在聲反映可以聽到之前即開展監(jiān)測,然后減小聲反映所屬頻段的響聲,老人助聽器而不會對可覺察的響聲水平產生顯著影響。
數字助聽器和模擬助聽器的區(qū)別
1、從機芯上看,模擬助聽器是由大量的電子元器件組成的,采用模擬路線,其核心是模擬信號的放大,當然,信號也是使用模擬信號。而全數字助聽器芯片采用微電腦芯片,相當于一臺小型的計算機,采用邏輯電路,即輸入信號經過高精度計算后輸出,信號為數字信號。
2、在聽力學的方面而言,傳統的模擬助聽器采用線性放大,對所有聲音進行相同程度的放大,使得相對較小的聲音不會被清楚地聽到,過度的聲音非常不舒服,聲音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并且可能會進一步損壞患者的聽力。而全數字助聽器采用的是非線性放大,不僅可以做到對大聲壓縮,小聲變大,使得經處理過后的聲音聽起來舒適清楚,還能夠更好的保護殘余聽力。
3、從功能上講,全數字助聽器還具備許多模擬式助聽器所沒有具備的功能,全數字助聽器處理速度極快,就像一個探測器,會自動隨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它會自動分析環(huán)境中的聲音,如果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它就會發(fā)揮自動降噪功能,放大講話的聲音,而將噪音降低,從而提高語言的理解力。
4。數字助聽器還具有體積小、外觀好、非常穩(wěn)定、抗干擾等優(yōu)點。
根據上面的比較而言,數字助聽器不論是從性能上,還是效果上來講都比模擬助聽器要好,現在大部分的聽力患者都會更偏向于購買數字助聽器,數字助聽器對患者的體驗度更佳。
聲明:以上內容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申請刪除>>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