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活動原因及特點 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新的世紀,他們時逢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來臨,正用自己的努力和創(chuàng)造改變國家面貌,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然而,也有極少數(shù)青少年,由于自身或家庭、社會等方面的原因,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其教訓十分深刻。為了解當今青少年的思想動態(tài),剖析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根本原因,提出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應對之策,努力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我們采取問卷調(diào)查、座談交流、專題研討等方式,對青少年違法犯罪情況進行了專題調(diào)研。
一、當前青少年犯罪特點??
近年來,青少年犯罪除具備一般性犯罪的形式外,還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犯罪活動團伙化
?由于青少年年齡小,心理、生理還不成熟,在實施犯罪過程中,他們擔心遇到被害人的反抗而不能得逞,為達到犯罪的目的他們往往采取團伙作案,以此減輕自身的恐懼心理,作出一個人不敢為的暴力犯罪。
2、犯罪手段暴力化??
極少數(shù)青少年法制觀念淡薄,對宣揚暴力的影視節(jié)目津津樂道,甚至刻意模仿,有的動不動就用打碎的啤酒瓶、刀子等尖銳兇器朝被害人身體的要害部位猛刺、亂扎置人于死地而不顧,導致血案發(fā)生。
3、犯罪方式成人化??
在青少年犯罪中,犯罪方式日益成人經(jīng),他們模仿電影、電視劇中的某些情節(jié),采取綁架、打電話等方式進行敲詐勒索,聲稱如果不把他們索要的現(xiàn)金送到指定的地點就撕票。
4、犯罪年齡低齡化??
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學生的生理發(fā)育年齡大大提高,而由于學生心理發(fā)育的滯后,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日趨齡化。
二、青少年犯罪活動的原因
(一)社會原因
1、社會消極現(xiàn)象的影響
由于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社會存在一些消極腐敗現(xiàn)象,這對幼雅、敏感而易于情緒化的青少年產(chǎn)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并誘發(fā)青少年犯罪、墮落、報復等不良心理。由社會腐敗而導致的丑惡現(xiàn)象和形成的高消費浪潮,使青少年的價值觀發(fā)生偏離,他們信奉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貪圖物質(zhì)享受,導致不良后果。
2、不良文藝作品的污染??
文學、影視作品與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系很大。好的文學、影視作品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起推動作用,劣質(zhì)文學、影視作品對青少年的成長起潛移默化的消極作用。如有些文學、影視作品在有關“青紅幫”、“斧頭幫”的仿真描繪,成了青少年模仿的對象,許多青少年犯罪團伙的形成與此有關。而對殺人、縱火、綁架、色情細節(jié)的渲染,使毫無戒備的青少年不經(jīng)意地受到侵害。
3、文化娛樂場所的誘惑
當前,社會上絕大多數(shù)文化娛樂場所均以賺錢為第一要義。經(jīng)營者大多把青少年當成搖錢樹,那些不規(guī)范的游戲機廳、錄相廳、網(wǎng)吧就是典型的例子。有關部門雖明令禁止未成年人入內(nèi),但效果并不明顯。業(yè)主依然我行我素,照樣毒害青少年。隨著社會的發(fā)燕尾服,一些青少年的文化娛樂消費欲望日益膨脹,但手頭缺錢,遂產(chǎn)生偷盜、搶劫等邪念及行為。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優(yōu)美樂章。但在現(xiàn)實的社會中,家庭教育出現(xiàn)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傾向,具體表現(xiàn)為:
1、家庭管教溺愛
許多愛長忙于官場上的繁瑣事務和商場上賺錢而無瑕顧及孩子的成長,對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不聞不問,放手交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保姆,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孩子的教育出現(xiàn)了真空。這樣的家庭一旦孩子出現(xiàn)心理、行為方面的失誤,就會無所適從。
2、家庭管教不當
一些家長教育孩子不講方法,恨鐵不成鋼,孩子一旦出現(xiàn)問題,輕者訓斥,重者拳頭加棍棒。有的還將孩子打傷。上述結局不僅僅給孩子的皮肉造成痛苦,更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了永久的傷害。
3、家長素質(zhì)不高
現(xiàn)在離婚的單親家庭越來越多,其父(或母)一方養(yǎng)育孩子,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了缺陷。有這種不健全心理的孩子在成長當是易受到誘惑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據(jù)統(tǒng)計,在違法犯罪的青少年中,生活在殘缺家庭的占80%以上。
一些家長自身素質(zhì)不高,對自己要求不嚴。比如: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自己卻不學習,整天打麻將等。要求孩子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而自己卻制造和推銷假冒偽劣商品等等。這些家長忘了一條基本的教育規(guī)律即“身教重于言教”。
(三)學校原因
1、學校長期推行應試教育
在現(xiàn)行招生體制下,千軍萬馬擠上獨木橋的現(xiàn)象很難從根本上改變。分數(shù)線依然是學生的生命線,學生常有一種無名的恐懼感、壓抑感。而這種壓力一旦超越了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些平時貌似平靜、靦腆實則脆弱、偏激的孩子就會做出人們始料不及的異常舉動來,不是傷人就是自虐,徒生悲劇。
2、問題學生受到不公正待遇??
在學校里,成績好的學生得到寵愛,表現(xiàn)差的學生受到嫌棄,此種情況在學校較常見。據(jù)調(diào)查,犯罪的未成年人在校時被驅逐出教室的占21%,經(jīng)常挨訓的占14%,老師討厭的占11%。由此可見,教育者的教育態(tài)度存在著缺陷。
學校在課程教學中對社會上的不良現(xiàn)象缺乏必要的剖析,沒有專門針對青少年如何抵御丑惡風氣侵襲的專門課程,學生缺乏免疫力和適應性。學校只注重管,而忽視教。學校教育的偏差,不僅“造就”了一些危害校園的“害群之馬”,而且培養(yǎng)了為數(shù)不少的懦弱學生。許多學生面對來自同齡人的威脅和不法侵害時竟束手無策。
3、教師隊伍良莠不齊
從整體上講,大多數(shù)教師能為人師表,做出表率的。但有個別文化、道德素質(zhì)不高的教師,對待學生,缺乏耐心、甚至打罵、體罰學生,在這些受害的學生身上,心靈長期受到困擾,回報給社會的報復行為只能導致一些人的違法犯罪。
三、預防青少年犯罪活動的措施 ?
根據(jù)社會治安整體狀況,要建立起“教育是基礎、法制是保障、監(jiān)督是關鍵”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預防、遏制和治理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徑,就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社會方面
1、盡快建立全社會的預防機制
首先要根據(jù)《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盡快建立起政出一門、統(tǒng)一號令,能夠深入社會各個層面形成合力的預防體系,設置專門機構,建立工作網(wǎng)絡,落實經(jīng)費;二是盡快健全和完善青少年犯罪的預警系統(tǒng),發(fā)揮其超前防范報警功能,從微觀層面上入手做好社會控制工作。在社區(qū)里普遍建立起青少年教育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少年宮活動站、 圖書館(室)、法制學校、關心下一代委員會社會工作站等組織機構。
2、創(chuàng)造學生健康成長外部環(huán)境
社會腐敗和不良風氣不但誘發(fā)青少年犯罪,而且直接干擾青少年的轉化。政府和各級執(zhí)法機關要對社會環(huán)境立法整治,持續(xù)不斷地進行反腐、打黑、掃黃、禁毒、反邪等項工作,凈化社會環(huán)境,鏟除誘發(fā)和滋生青少年的社會土壤,同時要對社會各種文化娛樂場所,特別是不良網(wǎng)吧進行徹底整頓,并實施長效管理,使其遵紀守法,嚴格自律,將其變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陣地。
3、努力做好問題學生幫教工作
?犯罪青少年一般都染有惡習,邊改邊犯,屢教不改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學校要建立幫教轉化責任制,實施“一把手”工程。社會各界對青少年案犯不要歧視、嫌棄,更不能放任不管,應給予更多的關心、愛心、耐心和幫助,促使他們有信心、有勇氣、有機會改邪歸正,回到正確的人生道路上來。
(二)家庭方面
1、重視家庭教育,講究教育方法
家長在教育子女過程中要改掉三種毛?。阂皇欠湃巫粤?,撒手不管的狀況;二是過分溺愛的狀況;三是訓斥加棍棒的狀況。上述三種狀況的存在都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要以平等的態(tài)度學會心理溝通,增進相互了解,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德。
2、強化防范意識,承擔應盡義務
家長自身要以身作則,教育孩子認真學習,自己要養(yǎng)成勤奮好學的習慣;教育孩子要做誠實的人,自己首先做到誠實守信,靠勤奮勞動和合法經(jīng)營致富。同時,家庭要強化防范意識,一是要掌握孩子的消費來源,二是留意孩子結交的朋友,三是警惕孩子的謊言。如出現(xiàn)一些違法的苗頭,應及早加以糾正。將其苗頭消滅在萌芽不留后患。
3、提高家長素質(zhì),維護家庭團結
要盡量減少離異家庭或單親家庭對孩子造成的傷害。要珍惜親情,承擔責任,保持穩(wěn)定和溫馨和家庭環(huán)境。事實表明,和睦、完整的家庭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也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即使在特殊情況下也不要忘記撫養(yǎng)、管教的責任,要給孩子以溫暖。
(三)學校方面
1、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加強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預防工作
學校要切實履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規(guī)定的各項責任和義務,具體做到:駕駛對青少年學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做好校園暴力事件的防范工作;教育管理要到位。要減少甚至杜絕流失生、輟學生、減少厭學、逃學現(xiàn)象發(fā)生,遏制“三不管”現(xiàn)象增強的勢頭。學校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將會有效地遏制青少年犯罪低齡化、團伙化的趨勢,對綜合治理青少年犯罪必將起到很大作用。
2、駕駛心理健康教育,增強青少年隨挫折的心理素質(zhì)
青少年犯罪的形成,都是由一般性的違法活動演變而來,而違法活動都是由心理疾病導致的。只有在學校中堅持不斷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設置必要的機構(如心理咨詢室等),配備專職教師或醫(yī)生,關心和治病青少年的心理疾病,才能將其違法犯罪活動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3、提高教師自身素質(zhì),建立一支會管理教育教師隊伍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成效與教師的素質(zhì)在密切的、直接的關系。教師要有強烈的責任心,這種責任心要求教師嚴格要求學生,絕對不能包庇、縱容學生的違法違紀行為。同時,教師必須注意方法的合法性、科學性和藝術性,絕對不能野蠻、粗暴,不能侵犯學生的人身權利、人格權利和受教育的權利,切忌把學生趕出校門。教師應有較強的法制觀念,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教師如果不遵紀守法,學生也會以違法亂紀作為行為方式的選擇。教師就成為學生的知心、可靠的朋友,在平等、民主和條件下,互相尊重,才會有交流和溝通,理解和責任,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