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主教、基督新教、東正教的共性
基督教簡介
是對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各教派統(tǒng)稱,亦稱基督宗教。公元1世紀,發(fā)源于羅馬的巴勒斯坦省(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qū))。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穌基督的誕生、傳道、死亡與復活?;浇讨饕ǎ禾熘鹘?、新教、東正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較小教派。
天主教簡介
即至一、至圣、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普世大公天主教會。在初代教會時期,就是指著整個神的教會,不分國界、語言、種族與背景而言。只要屬于基督教會者,都是大公或普世的教會。是基督教中歷史傳承最悠久、文化沉淀最深刻、信徒最多的派別。與新教、東正教并稱為基督教三大流派。
新教簡介
亦稱基督新教,與天主教、東正教并稱為基督教三大流派。包括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脫離天主教而產(chǎn)生的新宗派:路德宗、加爾文宗、安立甘宗,以及隨后又從這些宗派中不斷分化出來的更多宗派。新教又稱“更正教”、“抗羅宗”、“耶穌教”。
1、共同認可一主
即神,上帝耶和華。他是宇宙的主宰和造物主,自有永有,自在永在,他是大能、公義和仁慈的,他是三位一體的(圣父,圣子,圣靈)。圣父,圣子,圣靈是三個位格,同為一體,圣子就是耶穌,圣靈則充滿于信徒的身心內(nèi),以溝通上帝和人之間的關(guān)系。
2、共同認可一經(jīng)
即圣經(jīng)。分舊約和新約,舊約啟示給猶太人,強調(diào)人作為受造物的不完滿性和罪性以及上帝對人的犯罪的不悅和懲處,用以揭示上帝的大能、權(quán)威和公義;新約啟示給全人類,上帝派遣自己,經(jīng)童貞女瑪利亞無玷受孕道成肉身,下凡人間,經(jīng)歷苦難,傳揚福音,然后被釘十字架,以自己的苦難和犧牲來救贖人類的罪性、墮落和苦難。死后三天,復活,升天,并預言自己日后還要再來,對所有的活人和死人進行審判,善人入天堂享永福,惡人下地獄受永罰,此即為"末日大審判"。新約強調(diào)福音,也就是愛,博愛,上帝對全人類的愛,以及人作為回應,對上帝的愛和對人的愛。正所謂的愛人如己,榮神益人。
3、共同認可一信
信三位一體,信原罪,信拯救,信恩典,信審判,信永生。
4、共同認可一洗
承認自己的罪性,接受救贖,領(lǐng)洗為門徒,愛人如己,榮神益人,實踐福音。
二、天主教、基督新教、東正教的區(qū)別
1、在經(jīng)典方面
天主教、東正教使用的《圣經(jīng)》共73卷,即《舊約》46卷、《新約》27卷;新教使用的《圣經(jīng)》共66卷,即《舊約》39卷,《新約》27卷。
2、在教義方面
東正教主張圣靈只來自圣父,而天主教則主張圣靈既來自圣父,又來自圣子的說法;新教也認為圣靈既來自圣父又來自圣子。東正教沒有關(guān)于在“天堂”和“地獄”之間存在“煉獄”的說法,而天主教則聲稱有中間階段的“煉獄”(人死后暫時受罰的地方,以此贖盡罪孽,再升入天堂);東正教否認童貞女馬利亞貞潔受孕及其肉體升天的教理,而天主教則承認此教理;東正教不承認羅馬教皇為普世教會的首腦,只承認他的主教和“西部教會牧首”職位。而天主教教皇則自稱他是全世界教會的領(lǐng)袖。
3、在神學方面
東正教沒有什么革新和發(fā)展,較為守舊、落后、缺乏活力,而天主教則面向社會,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它在世界許多地區(qū)開展的活動很有生氣,主張社會開放、自由、平等,提出諸多進步神學,如解放神學、婦女神學、黑人神學、希望神學、民眾神學、發(fā)展神學、新托馬斯主義神學等。
4、在禮儀方面
(1)東正教教士衣著裝扮與天主教教士有所不同,東正教主教頭戴圓頂帽, 身穿銀白色或黑色神袍,胸掛圣像,手持權(quán)杖;而天主教主教則頭戴桃形尖頂帽,身著特制的黃色神袍,胸掛十字架,手戴權(quán)戒。
(2)舉行儀式時,東正教會除使用希臘語言外,還許可使用地方民族語言,如斯拉夫語言等,而天主教會則在長時間內(nèi)只使用拉丁語言,現(xiàn)在有些天主教會也可使用地方民族語言。
(3)唱圣歌時,東正教唱詩班沒有樂器伴奏,而天主教唱詩班則有風琴伴奏。
(4)祈禱時,東正教徒用3個手指(拇指、食指、中指)在胸前自上向下、自右向左劃十字,而天主教徒則是用整個手掌在胸前自上向下,自左向右劃十字。
(5)洗禮時,東正教采用浸水式,而天主教則采用注水式;東正教主張嬰兒受洗后就有資格領(lǐng)圣餐,而天主教則持反對意見;東正教的堅振禮在小孩(7歲前)受洗后不久舉行,而天主教的堅振禮則在小孩長到7至8歲時進行。
(6)舉行圣餐禮時,東正教使用的是發(fā)酵餅和酒,而天主教使用的則是無酵餅,并規(guī)定,只有神職人員才能使用餅和酒,一般教徒只用餅。
(7)禮拜時,東正教堂里不放板凳或坐椅,參加者只能站立,而天主教堂里則放有成排的長板凳,供祈禱者跪坐。
(8)告解 (即懺悔)時,東正教規(guī)定,教徒在神父面前可站,也可跪,而天主教則規(guī)定,教徒在神父面前只能跪著。
(9)東正教準許除主教以外的一切神職人員結(jié)婚、離婚、再婚,在婚姻問題上比較自由、寬松,而天主教則很嚴格,一切神職人員不得結(jié)婚,強調(diào)獨身主義和禁欲主義。
5、在節(jié)日方面
東正教的一些大節(jié)日與天主教的大節(jié)日大體相同,只是稱謂不同。例如,東正教的主降生節(jié),在天主教里稱耶穌圣誕瞻禮;東正教的注領(lǐng)洗節(jié),即天主教的主顯節(jié);東正教的主教的進主節(jié),相當于天主教的獻主節(jié);東正教的主進圣城節(jié),在天主教里稱棕枝主日。東正教的其他一些小節(jié)日則因民俗習慣不同而異,如尼古拉節(jié)、彼得節(jié)、喬治節(jié)、殉教節(jié)等。
6、在神品方面
基督教會的最初神品只有副助祭(副執(zhí)事)、助祭(執(zhí)事)和司祭(神父、主教)三個品位。基督教會分裂后,東正教會實行牧首制,牧首制確立后,神品分為黑白兩種。
7、在教歷方面
東正教使用儒略歷法,它是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國家通用的公歷的前身,即舊歷。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對之進行了改革,于1582年公布新歷法,稱為格列歷法。此歷法后來被多數(shù)國家所采用,被公認為公歷。天主教自那時以來一直采用格列歷。
8、在教堂方面
東正教教堂的建筑樣式多為拜占廷式,或斯拉夫式;天主教教堂則多為羅馬式,或哥特式。東正教堂內(nèi)布置與天主教堂內(nèi)的布置不盡相同。東正教堂圣壇中央掛有圣像,周圍墻上掛有一些圣徒畫像,而天主堂圣壇中央則掛有圣母馬利亞畫像,圣壇兩旁掛有耶穌畫像,在周圍墻上懸掛14幅耶穌受難的畫像。
9、在地位方面
天主教認為《圣經(jīng)》只有經(jīng)過羅馬教廷的解和釋才能成為教徒的最高權(quán)威經(jīng)典;新教認為《圣經(jīng)》是教徒的唯一最高經(jīng)典權(quán)威;東正教信奉的經(jīng)典除新舊約《圣經(jīng)》外,還包括其他的。
10、在組織結(jié)構(gòu)方面
天主教內(nèi)部沒有明顯的派別,內(nèi)部組織結(jié)構(gòu)比較嚴密;東正教沒有統(tǒng)一的組織,是一個自治的教會大家庭;新教在世界上沒有統(tǒng)一的教會中心,教會組織是分散的。
聲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統(tǒng)索引或網(wǎng)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wǎng)站的研究觀點,證明有效,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quán)威性。請勿封建迷信,破除陳規(guī)陋習,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申請刪除>>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