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瑯琊臺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qū)西南26公里處海濱,自然風光秀麗,歷史文化燦爛,自古就是避暑納涼,欣賞奇觀的濱海勝地。歷史上有包括齊國的開國公姜尚、齊桓公、越王勾踐、秦始皇、漢武帝等9位帝王和謝眺、李白、蘇軾等許多著名文學家的名字與瑯琊臺聯(lián)系在一起,《史記》、《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等典籍都對瑯琊臺有大量記載,所以瑯琊臺以“千古名勝”的美譽而聞名中外。2010年瑯琊臺景區(qū)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AAAA級景區(qū),2013年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黃島區(qū)一個重要的對外窗口,是黃島區(qū)重要的文化標志,也是青島市的重要文化標志之一。
陳列館,建于1999年。整座建筑座北朝南,依山面海,通體由紅柱、青磚、黑瓦構(gòu)成,充分體現(xiàn)了粗獷豪放的秦代建筑風格。陳列館由序廳、主展廳和引廊三部分組成。在入口處有兩座石獅子,東雄西雌。獅子是百獸之王,能祛除邪惡,帶來吉祥。雄師腳下為球,象征著統(tǒng)一寰宇和無上權(quán)利。雌獅腳下踩著一只小獅子,象征著子孫綿延。
綠涌翠漩的山溝,名叫跺腳溝。相傳秦始皇筑瑯琊臺以便他能無遮無礙地眺望徐福求仙船隊的歸來,但隨著瑯琊臺越筑越高,與它相鄰的西側(cè)山峰也隨之增高,秦始皇見狀大怒,在西山上狠跺三腳,喝道:“我再讓你爭高。”那西山才停止了長高。他跺腳的地方成了一條山溝,人們叫它“跺腳溝”,那座西山被稱為“爭高山”。
徐福殿分前后兩殿和東西兩廂。前殿正中是徐福塑像。他手握竹簡,面南而坐,神情和善,深邃的目光中透著智慧的光芒。殿內(nèi)的大型壁畫介紹了徐福的生平事跡。
龍王殿,瑯琊臺三面環(huán)海,周邊村民世代耕海牧漁,靠海生存,對海龍王的崇拜、祭祀自古就有?,F(xiàn)在每年正月十三,周邊漁村都會自發(fā)的組織祭祀龍王的祭?;顒?,祈求一年的風調(diào)雨順,漁業(yè)豐收,人口平安。
云梯在瑯琊臺和爭高山的連接線上,由花崗巖石階砌成。云梯是1994年在御路原址上修建的,高152米,寬2.8米,共336步臺階,中有4個平臺,是攀登瑯琊臺的必經(jīng)之路。
觀龍閣,觀龍閣造型別致,氣勢恢弘,是典型的仿框木架古建筑,建筑面積400平方米,共有5個亭閣和東西側(cè)廊組成。在這里可以欣賞精美的碑刻書法藝術(shù)和神奇壯麗的龍景奇觀。
重刻秦瑯琊刻石,刻石的造型是根據(jù)《諸城縣志·金石考》上記載的資料復刻的,用青州墨青石作為鐫刻石體??淌ǜ?.8米,上寬0.73米,下寬2米,東南西三面環(huán)刻,分秦始皇《頌詩》和二世《詔書》兩部分,共計447字。
秦始皇登瑯琊臺的三條御路中北邊的一條御路。它建筑宏偉,氣勢壯觀,斜長135米、寬6.8米,共有386步臺階,設有四個平臺。中軸線是四方磚鋪成的,是秦始皇坐著特制的御轎通過的道路?;实圩咧虚g,群臣走兩邊。兩邊的欄桿扶手都是用花崗巖雕飾而成的,柱頭的裝飾是松棱、松桿,這是秦始皇喜愛松樹的標志。這條御路是1994年根據(jù)記載和遺存修復而成的。
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仙群雕像,共有石雕像14尊:秦始皇、徐福、胡亥、李斯、趙高、兩名文官、兩名武官、兩名武士、兩名侍女和1名手執(zhí)華蓋的侍從。群雕表現(xiàn)的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瑯琊時在瑯琊臺召見徐福的場面。
望越樓,亭中立紫銅鍛造的越王勾踐像,他身披鎧甲,手按腰間的長劍,一派志在收拾江山稱雄天下的氣概。但人們從他英武的氣度中也不難看出,他對家鄉(xiāng)的綿綿深情。
觀龍臺是一個寬敞的石砌平臺,臨海一側(cè)立著一塊刻有“觀龍臺”三個大字的石頭置身此臺觀龍灣里銀龍奔騰的景象,離“龍”很近,使人覺得“龍”幾乎能跳上平臺與人逗樂。這里是觀“龍”最佳位置之一。
西區(qū)乘坐501、601路到瑯琊臺景區(qū)站下車即可到達。
西海岸汽車總站開辟501路旅游專線車,西海岸汽車總站首班7:00,末班17:30;瑯琊臺換乘站首班6:00,末班17:00,發(fā)車間隔30分鐘。
市外游客可以途經(jīng)沈海高速、204國道、日東高速公路、青島濱海公路等主要干道按交通指示到達景區(qū)。
由青島市區(qū)出發(fā),走膠州灣海底隧道、青島跨海大橋、膠州灣高速或乘輪渡到黃島或薛家島,沿濱海公路到達瑯琊臺景區(qū)。
瑯琊臺是兩千多年前古人緣瑯琊山夯土筑就的。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中描繪當時的瑯琊臺“孤立特顯,出于眾山上,下周二十余里,傍濱巨?!保芭_基三層,層高三丈,上級平敞,方二百余步,高五里”?,F(xiàn)在的瑯琊臺,依然可見臺分3個層次,遞級而上。它海拔183.4米,山下環(huán)臺周長7.5公里,平坦的臺項周長150米?,樼鹋_風景名勝區(qū)控制區(qū)為5.88平方公里,景觀包括瑯琊臺、瑯琊臺下的龍灣、環(huán)臺沿海風景帶及臺前齋堂島上的古跡和自然風光。
周代初期,姜太公封齊時作八神,其中四時主祠就立在瑯琊山上。四時主是掌管季節(jié)的神,自然界的時令轉(zhuǎn)換,寒去暑來,風雪雨露都由他安排。季節(jié)之神也掌管天下歷法,他是一位富有天文和歷法睿智的神靈。所以,季節(jié)之神居住的瑯琊臺也就成為中國古代天文學和歷法學的文化凝結(jié)點。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寫道:“瑯琊在齊東方,蓋歲之所始?!弊糇C了中國古代太歲紀年每個周期是從瑯琊臺開始的,確立了瑯琊臺在中國古代天文學和歷法學中的崇高地位。古代帝王都認為自己得天下是受命于天,得到神的幫助才獲得成功,所以他們登基后都要舉行盛大的祭天祭神大典?,樼鹋_是四時主居住的地方,所以歷代有許多帝王來這里祭祀季節(jié)之神。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徙都瑯琊,在瑯琊山起觀臺會盟諸侯。公元前219年、前218年、前210年秦始皇3次登臨瑯琊,一住數(shù)月,從內(nèi)地遷來3萬戶百姓,修筑起瑯琊臺,刻石紀功,并虔誠地祭祀四時主?,樼鹋_也是秦方士徐福率數(shù)千童男女東渡日本的啟航地,是學者文人訪古探幽尋夢的地方?,樼鹋_猶如一部厚重的歷史書,是瑯琊文化凝聚點。
瑯琊臺冠領(lǐng)群山,仰俯高天風云和大海碧波驚濤,與海上島嶼相望相呼應,自然風光大氣磅礴,蔚然壯麗?,樼鹋_云海、海上日出、海市蜃樓等奇觀異景叢出迭現(xiàn),令海內(nèi)外游人嘆為觀止。臺下的龍灣猶如一軸由古臺、仙山、瓊島和新月形沙灘鑲嵌著浩浩碧波銀浪的畫卷。每到東南風達到5級以上,龍灣里就會出現(xiàn)萬千銀龍奔騰聚會的景象,氣勢雄偉,蔚為壯觀,這就是有名的瑯琊臺龍的奇觀。龍灣海水潔凈,坡緩沙細,被譽為“碧波、銀浪、金沙灘”,是人們消夏避暑的理想去處。
自1993年開發(fā)建設以來,瑯琊臺景區(qū)先后開發(fā)建設了徐福殿、跺腳溝、云梯、御路、望越樓、秦始皇遣徐福東渡入海求仙群雕、秦瑯琊刻石、徐福東渡啟航處、觀龍閣、鯨館、瑯琊文化陳列館、秦闕、觀龍臺、觀龍亭、龍灣海水浴場等景點,建成了為游客提供餐飲、住宿、娛樂和購物服務的游客中心。龍灣岸畔的王家臺后村開展起漁家宴民俗游,讓游客吃住在漁家,充分感受樸實的漁家習俗,領(lǐng)略浪漫的海濱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