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瑪瑙文化積淀深厚,7600年前的查海遺址中出土了用瑪瑙打制的刮削器,以及玉器、石器等,說明查海人是世界上最早認識瑪瑙和使用瑪瑙的人群。從遼代開始,阜新民間就有采集、挖掘、加工瑪瑙的生產活動。到了清代,阜新地區(qū)瑪瑙業(yè)發(fā)展已具備一定規(guī)模,阜新瑪瑙已成為宮廷貢品。
改革開放以來,阜新迎來了瑪瑙加工業(yè)又一個繁榮時期。阜新地區(qū)從事瑪瑙加工業(yè)的廠家、商家近5千戶,僅阜新縣的老河土鄉(xiāng)、十家子鄉(xiāng)兩個鄉(xiāng)就有3128戶。聞名全國唯一的大型瑪瑙專業(yè)批發(fā)市場就設在十家子鎮(zhèn)。每逢陽歷3、6、9集日,國內外客商云集,購銷兩旺。
據出土文物證明,早在遼代,阜新的瑪瑙業(yè)已十分發(fā)達,遼墓中出土的瑪瑙酒杯、瑪瑙圍棋、項鏈等,質地上乘,造型優(yōu)美,工藝精湛,令當今藝人驚嘆。據《清實錄》史書中"宮廷瑣事"載:"開挖窯洞十六,窯工千人,南部設有商邑。"相傳清代宮廷擺設的雕件及所用的瑪瑙飾物大多數取材于阜新,甚至加工于阜新。除大型雕件外,其常見的瑪瑙制品有鼻煙壺、水盂、圍棋、龍盤、佛手等。瑪瑙之鄉(xiāng)的美譽也聲名鵲起,響譽海內外。現今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七家子鄉(xiāng)寶珠營子村就是因乾隆皇帝六十大壽時當地王爺進獻"佛光瑪瑙朝珠"而受封得名的?,F中國博物館國寶級收藏品《水濂洞》藝術精品就是由阜新提供的水膽瑪瑙原料雕刻而成。
瑪瑙屬二氧化硅的膠體溶液,是火山巖裂隙或空洞中一層層一圈圈沉淀而成,由于每一層所含微量原素不同,所以呈現不同的顏色,有"千種瑪瑙萬種玉"之說,其花紋形態(tài)千差萬別,品種繁多,絢麗多姿,溢彩流光,硬度為摩氏7度,可與翡翠硬度相比美。
瑪瑙工藝品創(chuàng)意獨特,構思奇妙,雕刻精細,分人物、鳥獸、花卉、素活、水膽瑪瑙制品五大類。每件作品造型別致,料質純正,細膩精湛,俏色點綴,唯妙唯俏,栩栩如生,真可謂巧奪天工,令人叫絕。
阜新瑪瑙雕刻的藝術特色為:巧、俏、絕、雅。巧:為人之靈氣,創(chuàng)意大膽,構思奇巧,雕刻技藝精巧,巧奪天工;俏:為天之造化,充分利用瑪瑙天然俏色,紋理及質感,所表現的人間萬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逸趣天然;絕:為天人合一,使作品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使之成為出神入化的絕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震撼力,令人拍案叫絕。阜新不僅傳統(tǒng)的素活如花薰、尊、瓶等雕刻的好,其顯著特色和獨特風格的是雅活做的出色;雅:不僅指作品格調高雅,關鍵是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包含五千年華夏文明和民族精神,作品還表現出當代人們火熱的生活和審美情趣。
要出精品,必有奇才。阜新有玉雕工藝大師或相當于工藝大師級水平的人近20位,達到工藝師水平的100余人,他們是阜新瑪瑙業(yè)的核心和靈魂。"素活大師"李洪斌雖年近七旬但仍寶刀不老;被譽為阜新瑪瑙界"三杰"的曹志濤、楊克權、邵景興,藝術碩果累累,聲名遠播。曹志濤等在全國歷屆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上不斷捧回金、銀、銅獎。阜新老、中、青三代玉雕藝術家精湛的作品不僅在全國玉雕界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是藝術創(chuàng)新的弄潮兒,獨領風騷。阜新的瑪瑙雕刻已達到當今中國玉雕藝術的最高水平。
瑪瑙屬中檔寶石,具有多種天然色彩和條帶花紋,是雕刻的理想材料。瑪瑙有"玉黃金"的美稱,其材質本身就具有收藏、保值、增值作用。制成一件精美的瑪瑙玉件要經過選料、剝皮、設計、初雕、細雕、拋光和配座等七道工序。
阜新瑪瑙雕刻工藝門類齊全,素活工藝在同行業(yè)中處于領先地位,其中打鉆掏膛、取鏈活環(huán)、肩耳制作、透雕活球、裝飾雕刻等技藝為其特有的絕活兒。1974年根據周恩來總理指示雕成的阜新瑪瑙《水簾洞》,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由于阜新瑪瑙雕技藝主要通過家族傳承,歷史上有名望的瑪瑙世家目前已傳至第四代,瑪瑙工藝素活的代表李洪斌大師現已年近七旬,阜新瑪瑙雕在取得輝煌業(yè)績的同時,已面臨手工藝人技藝失傳的危機,亟待搶救、保護。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遼寧省阜新市的李洪斌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