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燮雙松圖》是清代畫家鄭燮作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的畫作。
鄭燮雙松圖,清畫家鄭燮作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紙本,墨筆,縱201厘米,橫101厘米。此圖繪水墨雙松,一主一輔,一濃一淡。濃者以干筆寫樹干,濕筆寫松針;淡者樹干干濕并用,松針用濕筆。松針均無暈染。雙松周圍有小竹三五成叢,另有新篁數(shù)竿與雙松錯落為鄰。作者賦予雙松樸茂的人格,借以抒發(fā)情懷。作者題記云:“乾隆二年丁巳,始得接交于肅翁同學(xué)老長兄,見其樸茂忠實(shí),綽有古意,如松柏之在巖阿,眾芳不及也。后十余年再會,如故。又三年復(fù)合,亦如故。豈非松柏之質(zhì)本于性生,春夏無所爭榮,秋冬亦不見其搖落耶?因畫雙松圖奉贈。弟至不材,亦竊附松之列,以為二老人者相好相倚之一證也。又畫小竹襯貼其間,作竹苞松茂之意,以見公子孫承承繩繩,皆賢人哲士,蓋樸茂忠實(shí)之報有必然者。乾隆二十三年歲在戊寅三月二日,板橋弟鄭燮畫并題。夾敘夾議,內(nèi)寓哲理,是一則文筆頗好的小品文。題記后鈐“鄭燮之印”(白文)、“二十年前舊板橋”(朱文)。右下押角章:“七品官耳”(白文)、“丙辰進(jìn)士”(朱文)。鄭燮素以寫意蘭竹著名,以松為題材者實(shí)不多見。此圖中墨竹亦與習(xí)見風(fēng)格不同。整個畫幅樸茂凝重,剛勁雅潔,實(shí)屬鄭氏平生精心之作,得意之作。藏山東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