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別名甜草、甜根子、甜甘草等,豆科、生草本,以根及根狀莖入藥,根與根狀莖粗壯,氣微、味甜而特殊,是一種補益中草藥。含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內(nèi)酯及黃酮類和香豆素類化合物,味甘、性平,有補脾益氣、止咳祛痰、清熱解毒之功能,是大宗中藥材,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甘草的種植方法和種植條件和種植效益如何吧!
一、甘草適合哪些地方種植?
甘草多生長于北溫帶地區(qū),海拔0~200米的平原、山區(qū)或河谷。野生甘草伴生羅布麻、胡楊、蘆葦、沙蒿及麻黃等植物。土壤多為砂質(zhì)土,土壤酸堿度以中性或微堿性為宜,在酸性土壤生長不良。
甘草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較少、夏季酷熱、冬季嚴寒、晝夜溫差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喜光、耐旱、耐熱、耐鹽堿和耐寒的特性。四年生栽培甘草定為最佳采挖期較為適宜。
我國西北、華北、東北地區(qū)均適合種植甘草,尤以內(nèi)蒙古和新疆為宜。
二、甘草的種植效益
1、畝產(chǎn)量:生長一年的甘草畝產(chǎn)400~600公斤,生長兩年畝產(chǎn)可達1000公斤以上。目前甘草的市場價格為8~12元/公斤,每畝收入在3000~7000元。
2、畝投資:種子款186元,肥料款150元(底肥 追肥),農(nóng)藥10元,耕地款50元(兩次),用工60元,合計畝投資450元。
3、畝利潤:甘草的種植利潤2600~6000元,如采取間作套種,其經(jīng)濟綜合效益更高。
三、甘草的種植方法及管理
(一)選地整地
通常選擇土壤肥沃,質(zhì)地疏松,排水良好,鹽堿度的沙質(zhì)土。一般多機械翻地,深耕20厘米左右,耕翻后整平耙細。若垅作一般垅距為60~70厘米。
(二)種植時間與方法
(1)種子繁殖:甘草種子的種皮厚而堅實,透水性差,不易萌發(fā),播前要進行種子處理。各地處理種子方法有所不同,有的利用粗沙或制米機將種皮輕磨一下,使種皮粗糙,增強透水性;也有將種子在水中浸30秒,再在45℃溫水中浸泡10小時;還有用濃硫酸1份,種子1.5份的比例進行拌種,混抖均勻后用清水沖洗,晾干后備作種用。
播種期一般春、夏、秋均可,但以春播為好。播種量每667平方米1~1.5千克,播種深2~3厘米,方法為機播或人工播種,播后適當鎮(zhèn)壓。
(2)根莖繁殖:甘草根莖上的不定芽可萌生新的植株。根莖要選擇粗0.5~1.5厘米,切成長15~25厘米的段,每段有3~5個不定芽。方法多為條栽或穴栽,行距50~60厘米,株距25厘米,深15厘米;鹽堿化荒地和干旱地塊,深度可達20厘米。播后適當鎮(zhèn)壓。栽種時期多為春季或秋季,春栽以4月上旬、秋栽以10月下旬為宜。
(三)栽培管理
1、灌水:應(yīng)視土壤類型及鹽堿度而定。沙性無鹽堿或微鹽堿土壤,播后可灌水;土壤黏重或鹽堿較重,應(yīng)于播種前灌水;掄墑播種,播種后不灌水,以免土壤板結(jié)和鹽堿度上升。人工栽培甘草的關(guān)鍵是保苗,一般植株長成后不進行澆水。
2、中耕除草:一般在出苗的當年進行中耕除草,從第2年起甘草根分蘗,雜草很難與之競爭,不需中耕除草。
3、施肥:播前要施足底肥,以廄肥為好。每年生長期可于早春追施磷肥。甘草根具有根瘤,有固氮作用,一般不缺氮肥。
4、病蟲害防治:
(1)病害:主要有銹病、褐斑病和白粉病,均危害葉部,多于5~6月發(fā)病,可用波美2~3度石硫合劑噴灑防治。
(2)蟲害:主要有甘草葉甲、甘草蛛蚧、紅蜘蛛、甘草種子豆象、榆葉蟬及蚜蟲,可用樂果乳劑1500~2000倍液噴、殺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