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宣布,正式確認自2002年陸續(xù)發(fā)病的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病原體為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有研究者認為這一變種冠狀病毒與流感病毒有親緣關系,但它非常獨特,之前從未在人類身上被發(fā)現(xiàn),科學家將其命名為“SARS病毒",即SARS冠狀病毒(SARS-CoV)。
《傳染性非典性肺炎(SARS)診療方案(2004版)》中描述,從蝙蝠、猴、果子貍、蛇等動物體內檢測到冠狀病毒基因,基因序列與SARS-CoV的基因序列高度同源,說明SARS-CoV廣泛存在于野生動物體內。血清學、病原學、分子生物學和果子貍SARS-CoV的感染模型等諸多方面的研究結果證明果子貍等野生動物是SARS-CoV的主要載體之一。人類SARS-CoV可能來源于果子貍等野生動物。
2017年11月,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研究正式揭示,SARS冠狀病毒起源于蝙蝠中的病毒重組,這證實了蝙蝠是SARS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

我們先來看看非典當時爆發(fā)的時間,其實第一例有報告病例的患者,是于2002年12月15日在河源市發(fā)現(xiàn)患病,之后這位患者康復后,被定為首例非典型肺炎報告病例。但是剛開始的時候人們也沒太重視,進而非典也是全面大爆發(fā)。之后才慢慢引發(fā)大家的注意,于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像是控制傳染源,像是將一些患者隔離了起來,而患者的家人因與他有過短暫的接觸,也是要被隔離。還有切斷傳播途徑,SARS病毒存活需要一定的溫度,當溫度不具備時,宿主隔離,傳播途徑截斷。據(jù)了解,當年的非典全球發(fā)病共8422例,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qū),我國確診病人5327例,死亡349人。最后在2003年7月13日,全球非典患者人數(shù)、疑似病例人數(shù)均不再增長,本次非典過程基本結束。所以說,當年的非典持續(xù)了8個月左右。
首先,對于疑似非典的人員,立馬進行了隔離的舉動。還有就是傳播途徑都被切斷,也正是因為隔離治療這個原因,曾經(jīng)大面積爆發(fā)的非典最終得以控制,最后消失了,很有可能是因為當患者隔離治療后,他缺乏新的感染人群,當被感染患者治愈或者死亡后,病毒也會經(jīng)過消毒死亡,這個原因是非典消失的主要原因。
不過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氣候變暖的原因了。SARS病毒在高溫高濕度的環(huán)境里死得快,這也是為什么熱帶國家比較沒有大規(guī)模疫情。
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患者主要表現(xiàn)發(fā)熱、寒戰(zhàn),伴全身和呼吸系統(tǒng)癥狀。癥狀輕時僅存在發(fā)熱、肌肉疼痛,重時可出現(xiàn)呼吸衰竭及其他臟器功能障礙。
潛伏期1~16天,常見為3~5天。在病毒潛伏期,患者不會任何典型癥狀,但已經(jīng)具備傳染性了。所以不要掉以輕心覺得,無癥狀人員就不會傳染,積極防控才是關鍵。
主要通過近距離飛沫傳播或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傳播,在密閉的空間、人流密度較大的情況下,可引發(fā)聚集性病毒傳播。
我國已將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1日施行)的法定傳染病乙類首位,并規(guī)定按甲類傳染病進行報告、隔離治療和管理。當發(fā)現(xiàn)或懷疑該病時,應盡快向衛(wèi)生防疫機構報告,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隔離、早治療。
個人預防方面主要是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注意噴嚏、咳嗽衛(wèi)生,確保住所或活動場所通風、勤洗手,避免去人多或相對密閉的地方,必要時戴口罩。
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是屬于同一病毒種類的,但基因進化分析顯示它們分屬不同的亞群分支,它們的病毒基因序列差異比較大,總的來說就是:
新型冠狀病毒毒性沒有SARS強,就是病毒與人體dna結合能力沒有SARS強;
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比SARS長,意思是因為毒性稍弱,導致潛伏期增強,這種情況更危險;
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比SARS強,這個是客觀因素,萬人聚餐,春運等等,加上潛伏期長,確診困難,而且也出現(xiàn)了極強的人傳人和隱秘性極強的病毒潛伏期,甚至有人在身體正常情況下造成人傳人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