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兒童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由于他們的攀爬能力與其平衡或推理能力不成正比,因而更容易發(fā)生摔落的危險。與成人身材相比,兒童身材矮小,可見度低,更容易遭受道路交通傷害;與成人較厚的皮膚相比,嬰兒皮膚被灼傷時受損程度更深、速度更快。相比于成年人,兒童體表面積小,一定劑量的有毒物質對兒童更容易產生毒性作用。
一般情況下,男童遭受意外傷害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要高于女童。相比女童,男童更喜歡進行一些高風險性的活動,而且男童的運動水平高于女童,行為更沖動。與女童的社會化方式不同,男童探索世界的欲望受父母約束的可能性較小,而且更有可能被父母允許遠距離地游蕩和獨自玩耍。
相比于富裕家庭,貧困家庭的兒童更容易遭受傷害的風險,這些因素包括:家庭收入、母親受教育程度、單親家庭、子女人數(shù)、家庭人數(shù)、住房類型及住房擁擠程度等。貧困兒童更容易受不利環(huán)境的危害,包括缺少安全玩耍的空間和設施、窗戶未加護欄、屋頂開敞以及樓梯未安裝扶欄等。另外,傷害可能進一步導致貧困,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兒童無法對他們生活的世界施加控制和影響,兒童生活的環(huán)境由成人建設,為成人服務,城市規(guī)劃者和決策者從未考慮和關注兒童問題,產品設計者通常沒有考慮兒童使用的可能性及后果,因此兒童極易遭受環(huán)境帶來的意外傷害。
1、發(fā)生頻率:常見的有交通意外、中毒、溺水、窒息等意外傷害。
2、城鄉(xiāng)差異:城市交通事故較多,而農村郊區(qū)多為由水塘、河壩造成的溺水。
3、地區(qū)分布:北方分布比較多的為中毒、交通意外以及窒息,南方常見的主要有窒息、交通事故和溺水。
4、地點分布:52%的兒童意外傷害發(fā)生在家庭,19%發(fā)生在街道,12%發(fā)生在學校。其中學齡前兒童的意外傷害多發(fā)生在家里。
1、高頻致死因素:交通意外、燒傷、溺水、中毒、機械性窒息、擊打外傷、窒息。
2、城郊特點:城鎮(zhèn)與郊區(qū)是有所差別的。一般說來,城鎮(zhèn)多發(fā)擊打外傷,農村多發(fā)窒息、交通事故和溺水。
3、性別特點:從整體來說,男童發(fā)生意外傷害并且死亡的幾率要高于女童1.5倍左右。從致死原因來看,在溺水死亡的兒童中,男性約為女性的3倍。
4、時間特點:意外死亡事故在春夏比較集中,其中又以六月份發(fā)生率居高。
5、監(jiān)護人方面:87.45%受到意外傷害的兒童都是讓爸爸媽媽居家看護撫養(yǎng)的,也有的是讓其他人如保姆阿姨代看。
6、年齡特點:小于3個月的嬰兒容易發(fā)生嗆奶窒息;1歲的嬰兒最容易出現(xiàn)跌傷;1—3歲的幼兒最常見的是異物吸入,另外還有藥物中毒、外傷;學齡期的孩子車禍、外傷等比較多。
1、溺水
一旦孩子溺水,要立即進行急救,先清理其口腔和鼻腔異物,按壓溺水者的腹部或用膝蓋頂溺水者的肚子,排除肺、胃內積水,然后對其進行心肺復蘇并及時送醫(yī)。
2、燒燙傷
孩子燙傷,要立即使用冷水沖燒燙傷部位10-30分鐘,或使冷水浸泡并用冰塊冷敷,直到沒有痛感為止,然后盡快將孩子送往醫(yī)院做進一步治療。
3、墜落
如果孩子墜樓,要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盡量不移動孩子身體,避免造成二次傷害;當其出現(xiàn)嘔吐癥狀時,要及時將嘔吐物清除干凈;如出現(xiàn)呼吸、心跳停止,要給予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
4、 觸電
一旦觸電,要立即用不導電的干木棍、竹竿、橡皮帶等把觸電的小孩與電源分開,再切斷電源。同時將孩子移到通風的地方,解松衣服,進行人工呼吸。
5、吞異物
如異物在喉部附近,可以將手指伸進口腔刺激舌根催吐;家長還可以讓孩子趴在救護者膝蓋上,頭朝下,托其胸,按向頭部沖擊的方向拍其背部四下,讓孩子盡量咳出異物。如果孩子吞咽尖利物件,要立即送到醫(yī)院就醫(yī)。
6、交通事故
孩子被車撞傷要立即報警,由交警來做筆錄并進行事故鑒定。如果孩子傷勢嚴重,應立即將其送到附近的醫(yī)院就醫(yī),以免治療延誤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
7、 玩耍摔傷
如果孩子摔傷,家長要讓孩子試著活動摔傷部位,看有沒有骨折;如果摔傷流血,要先用流動水清洗干凈,再對傷口消毒和包扎;如果出現(xiàn)紅腫,可以進行熱敷或冰敷。
8、動物咬傷
一旦被動物抓傷或咬傷,要及時到防疫部門注射狂犬疫苗;如果被毒蛇咬傷,要先用冷水沖洗傷口并將毒血擠出來,然后在傷口的上方近心臟位置,用帶子扎起來,然后迅速送醫(yī)。
9、 中毒
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吞服有毒物品,應立即給其催吐。家長可以用手指或筷子輕輕壓迫孩子咽后壁或者舌根,使其產生吐感;如果中毒時間超過4小時,應給孩子喝淡鹽水催吐;如果孩子食用具有化學性、腐蝕性物質或處在昏迷當中,則不能催吐。
10、銳器、鈍器傷害
孩子被鈍器傷后切忌反復揉搓腫起的包塊,需要局部按壓并給予冷敷;對于面積比較大的頭皮或其他部位血腫應立即去醫(yī)院檢查治療。
11、 被誘騙和侵犯
孩子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被誘騙,要保持鎮(zhèn)靜并馬上向周圍人尋求幫助。一般情況下,最好找周圍穿制服的人員幫忙,如警察或保安等。
12、走失
一旦孩子走失,家長要馬上聯(lián)系廣播尋人,站在高處尋找并呼喊孩子名稱;請親友使用十人四追法找人并立即報警;另外,還可以通過網絡、廣播發(fā)布尋人啟事。
1、加強對孩子的監(jiān)管,不讓其去水塘或河流游泳;在泳池游泳時不去深水區(qū),并且要有家長或教練時刻看護。
2、家里的熱水瓶、燒水壺等不要放在孩子可以接觸到的地方;吃飯時,讓孩子遠離湯鍋、火鍋;給孩子放洗澡水時,先放涼水,再兌熱水,水溫調好后再讓孩子靠近。
3、不要將孩子單獨留在家中,哪怕是極短的時間;窗邊不堆放雜物或擺放椅子,以免孩子攀爬;告訴孩子不可以在陽臺、窗臺附近或頂樓嬉戲;家中所有窗子安裝防護網。
4、告訴孩子不要用手或者其他導體去捅插座孔;家中插座盡量安裝插座保護蓋;使用熱水器時要關閉電源。
5、盡量不要給三歲以下的孩子食用花生、堅果、軟糖、果凍等容易嗆到的食物;給孩子吃魚時,要將魚刺挑干凈;不要讓孩子接觸紐扣、硬幣、大頭針、水鉆、螺絲釘、藥片、玩具小零等物品;不要在孩子哭或者跑跳時給其喂食。
6、大人帶孩子外出時,一定要看牢孩子,不要讓其在馬路上亂跑;過馬路時,要走斑馬線;不在路邊或巷子里嬉戲,以免被汽車或電動車撞上。
7、家長要為孩子營造安全的家庭環(huán)境,在陽臺、門窗、樓梯等處應安裝保護裝置;孩子騎車或玩輪滑時,佩戴頭盔、護肘、護膝;告訴孩子爬高或在上下樓時奔跑打鬧。
8、家長要教育孩子少接近動物,不可以隨便逗弄動物;不管多么乖巧可愛的寵物,都不能單獨與孩子在一起;外出遇見貓狗時,要盡量遠離躲避。
9、家長應將可能導致中毒的藥品及化學品放置在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最好不要用飲料瓶灌裝有毒物質,以免孩子誤食;不給孩子吃野外采摘的野菜、蘑菇。
10、家長要在桌子、茶幾等家具的尖角處安裝防磕碰護角,門安裝好門吸門擋;刀、剪、錐子、曲別針、筆等尖銳的物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11、家長要告訴孩子不能給陌生人開門,包括自稱快遞員或送餐員的人;單獨和小伙伴或親戚、鄰居等出去玩要先跟家長打招呼,得到允許后才可以去;獨自外出遇見陌生人搭話,要提高戒備,不能吃、喝陌生人給的食物或飲料,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12、的名字、電話及住址,也可以在孩子的口袋中放置一張家長聯(lián)系方式卡。
據(jù)調查統(tǒng)計顯示,意外傷害已經成為我國少年兒童的第一死因,其具有發(fā)生率高、死亡率高等特點。意外傷害被稱為是少年兒童的一大殺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車禍、燒傷、窒息、中毒等都時刻威脅著孩子的生命,這樣的傷害一旦發(fā)生,奪走的不只是孩子的生命,也是一個家庭的幸福。鑒于孩子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父母可以為其購買一份兒童意外傷害保險來分擔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這對兒童意外后各種醫(yī)療費用的支出起著一定的幫助。專家提醒,孩子的意外傷害保險要盡早買。
少年兒童的意外傷害險主要是針對少年兒童容易受傷害這一特性,保費通常都不貴,每年只需幾十元。意外傷害保險低保費、高保額這種“以小搏大”的特點,使家長們可以通過確定的小額支出來保障不確定的較大數(shù)額的損失風險,性價比較高,因此也受到很多家長的青睞。
按照保險合同的規(guī)定,兒童意外險報銷比例如下:如果醫(yī)療費用在5000元以下,那么便報銷50%;如果是在5000元到10000元之間,那么保險公司將會報銷60%;如果在10000元到20000元之間,那么保險公司便需要報銷70%;當醫(yī)療費用在20000元到30000元之間時,保險公司將會報銷80%。
1、死亡給付。被保險兒童遭受意外傷害造成死亡時,保險公司給付死亡保險金。
2、殘廢給付。被保險兒童因遭受意外傷害造成殘廢時,保險公司給付殘廢保險金。
3、醫(yī)療給付。被保險兒童因遭受意外傷害支出醫(yī)療費時,保險公司給付醫(yī)療保險金。兒童意外險一般不單獨承保,而是作為意外傷害死亡殘廢的附加險承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