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市丹陽路跨鐵路立交橋工程西起人民路,沿現狀丹陽路向東,依次上跨振興路、規(guī)劃桂陵路后,跨越鐵路貨場、京九鐵路、新日鐵路,繼續(xù)向東上跨長沙路后至規(guī)劃武漢路,接在建的丹陽東路(武漢路至廣州路)。路線全長約2.032公里。擬建公路作為城市主干道,雙向六車道,設計速度40km/h。
菏澤丹陽立交橋總重達2.48萬噸,是當今世界轉體重量最大的斜拉橋。2016年11月8日上午11時30分,在2臺350噸連續(xù)式千斤頂的牽引下,菏澤丹陽路跨鐵路立交橋東側主橋逆時針轉動81.67度,與東西兩側引橋實現精準對接。另外,丹陽路立交橋還以轉體長度238米,成為當今世界采用單球鉸轉動施工的最長橋梁。4.5米的球鉸直徑也是目前工業(yè)鑄造領域的最大直徑。
丹陽路跨鐵路立交橋工程主橋采用(38+102+240+102+38)m單索面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人”字形主塔,兩座主塔高度為68.2米,斜拉索128根,引橋采用40m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立交橋設計標準為公路Ⅰ級,橋梁安全等級為一級,橋面寬度23.5m,跨鐵路段橋面寬度32.0m,兩側各設2m人行道。
立交橋工程上跨主干路凈空不小于4.5m;上跨京九、新日鐵路凈空不小于14m;跨貨場各股道凈空不小于14m;跨龍門吊處凈空不小于16.5m。
菏澤市丹陽路跨鐵路立交橋工程是城市主干道,是聯系菏澤市中心區(qū)與東部開發(fā)區(qū)的主要通道,本項目的實施,將作為菏澤市的形象大道,成為體現菏澤市風貌的生態(tài)景觀大道,對完善菏澤市路網結構,改善菏澤市區(qū)整體交通服務水平,促進菏澤經濟建設與加快菏澤經濟發(fā)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根據設計方案,丹陽路上跨鐵路立交橋西起人民路,東至武漢路,總長2033米,由引道、引橋和主橋三部分組成;橋跨徑組合為11×40m+(140+240+140)m+13×40m,其中主橋為一聯三跨單索面雙塔斜拉橋;全橋上部結構采用預應力箱梁。
據大橋總設計師、全國工程設計大師、中鐵大橋院集團副總工程師徐恭義博士介紹,本項目位于菏澤火車站范圍,共需跨越京九鐵路、新日鐵路和車站貨場及電廠專用線等六條鐵路,鐵路交通運輸十分繁忙,列車流量間隔時間不到5分鐘。為解決上跨鐵路施工的相關技術難題,主橋選型設計采用了單索面、獨柱塔、塔墩固結、主梁漂浮的斜拉橋結構形式,這樣可以先把半座斜拉橋沿鐵路方向在旁邊支架上澆筑制造完成,再采用整體轉身跨越鐵路的施工方法,實現與另一半斜拉橋的對接合龍,最大限度減少橋梁施工對鐵路運行的干擾。這些技術經驗將為今后跨越繁忙高速鐵路的橋梁設計和施工提供借鑒。
城市立交橋是城市交通咽喉,一座橋就是一條經濟騰飛的紐帶,它可以緩解城市發(fā)展中的阻隔,是城市的延伸。丹陽路立交橋對于菏澤城區(qū)擴展意義重大,它的建成將打通中心城區(qū)和東部城區(qū),成為一條真正意義上的黃金交通紐帶。
菏澤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副局長兼工程指揮長車建民告訴記者,丹陽立交橋自開工以來便備受菏澤市民關注,隨著菏澤城市道路交通壓力的與日俱增,建設進展也成了市民們關注的熱點,打通丹陽路不僅可以緩解該市黃河路、中華路等道路交通壓力,優(yōu)化市區(qū)道路體系,形成高速暢達的干道網絡,還能發(fā)揮無縫連接東西城區(qū)的巨大功能作用,優(yōu)化城市空間布局,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這次在鐵路部門給定的窗口作業(yè)時間內一次完成,再次表明我國在此領域的相關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大橋在菏澤火車站處跨越鐵路貨場、京九鐵路、新日鐵路和電廠專用鐵路線等多條繁忙運輸鐵路,由此主橋需要采用轉體施工,以減少橋梁施工對鐵路運輸的干擾,斜拉橋轉體重量達24000余噸,是國內最大重量的橋梁轉體施工。由中鐵二十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
全國工程設計大師、項目總設計師徐恭義在轉體施工前夕帶領技術人員親赴工地現場,進行轉體施工前的技術交底,以確保轉體施工安全順利。
2017年3月30日上午10點19分,備受矚目的菏澤丹陽立交橋舉行通車典禮,標志著這所破三項世界紀錄的大橋竣工通車!菏澤市領導孫愛軍、尹玉明、閆劍波、任仲義、王忠想等參加通車儀式。
10點28分,菏澤市市委書記孫愛軍宣布:“菏澤丹陽交橋正式通車!”隨后,丹陽立交橋雙向入口正式開通通車!